柏拉图《美诺》疏证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美) 克莱因  页数:291  译者:郭振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柏拉图对话中有多篇探讨具体德性,只有《美诺》探讨德性本身,更有可能引发我们对德性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反思,而克莱因的《柏拉图<美诺>疏证》为我们提供了着手阅读时所必需的一切。
施特劳斯对老朋友克莱因的调侃提醒我们,与克莱因共读柏拉图的读者有机会也有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喜剧天分。对于哲学与生活(尤其政治生活)的关系,克莱因有一种严肃得近乎悲剧的理解。而施特劳斯到老还不忘重新把严肃的老友在众位年轻人面前拖入喜剧情景中——一如阿里斯托芬曾经把严肃而年轻的苏格拉底搬上喜剧舞台,带给观众中的苏格拉底进一步认识自身的机会,第二次起航。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克莱因 (Jacob Klein) 译者:郭振华 编者:刘小枫 甘阳

书籍目录

中译本说明
前记
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一部分 无知
 第一章
 第一节 标题
  第二节 70a1—4
 第三节 70a5—71d8
 第四节 71e1—72a5
 第五节 72a6—73a5
 第六节 73a6—c5
 第二章
 第一节 73c6—74b3
 第二节 74b3—75e8
 ……
第二部分 意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注意到,更重要的仍然是这段简短却不非常精确的交谈的结果:从字面含义上看,美诺接受苏格拉底的“补充”,意味着美诺否定[80]自己的说法。导致德性的,不是得到美诺所列举的好东西的能力,而是苏格拉底标为“德性的各个部分”的东西,以及通常归于、分配给好人、有德之人的东西。然而,苏格拉底主要关注的,不是这一否定。如果是那样,对美诺定义人的德性的第二次尝试的反驳,此时此地就可以终止。然而,苏格拉底继续论证。为什么?我们也许会推测,此时,苏格拉底认为,美诺明显的前后矛盾体现着某种基本的——如果说通常隐藏着的话——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见于有关德性的、通常为人接受的那些观点。这种模糊性现在看起来正是苏格拉底的主要靶子。该推测既支持我们之前所获得的印象,也为该印象所支持:美诺的说法只是在附和通常所以为、所说、所宣告的东西,美诺的记忆是对广为接受的观点的忠实记录、翻版,稍加刺激,美诺就能将其复制。因此,苏格拉底继续与美诺一起论证,也许意味着在这一方面着手论证:在人的德性问题上习惯上通常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该论证的杠杆得到了精心的建造和准备。

编辑推荐

《柏拉图〈美诺〉疏证》:“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得编修西方古典经籍。“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共含三个部分:1.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2.历代柏拉图注疏选刊。3.柏拉图今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柏拉图《美诺》疏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柏拉图留有不少对话录,很像孔子的《论语》。其中《美诺》这一对话录讨论了很多关于德性的问题。本书作者是研究柏拉图的老学究,在美国一家著名的人文学院教书。
  •   说实话,国内对柏拉图的研究是有缺陷的,而注疏集的陆续翻译和出版,至少让我有了一个视角和机会去领略柏拉图的经验和生活;这本书作为柏拉图唯一一部专门讨论德性的著作,对于我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德性之于知识正是我研究的主题。
  •   光看原著是看不大明白,里面包含的信息太多,所以认真看疏证,会比较容易些
  •   克莱因名著,期待已久……对这类纯学术著作,在价格上,希望卓越能体现自身的卓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