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华夏 作者:东雄 页数:242
内容概要
作为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君主,康熙幼年即位,内有权臣,外有悍将,但凡有一点行差踏错,就有可能帝位不保。他不仅要君临天下,还要守成治国,不过,一切困难都没有难倒他。他除权臣,平叛逆,锐意改革,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高超的智慧。可以说,他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奥妙之处,是一个天才的谋略家。
书籍目录
第一策 大器可成 出身帝王之家,自幼备受皇太后宠爱,他成了一个幸运儿。耳濡目染,童年便有大志向,康熙的成长经历非常人所能比,他最终成了真龙天子,那么他亲政前后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其亲政之初的谋略表现在哪里? 一、圣母训教与自我养成 二、志量恢宏效法父皇 三、不动声色除巨慝 四、处事持重息争端第二策 不拘旧制 君临天下,守成治国之道并无定法。法制、教化都是治国之本。康熙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上台后,天下仍不太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先祖留下的安邦治国体制已经过时。面对时势,谋求高招,锐意改革,打破旧制,其治国之术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 一、满汉一体而天下归心 二、与辅臣巧妙周旋 三、关心农事重创新 四、大举恤商之措 五、以教化为先导 六、依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七、远见卓识办教育 八、修德安民以固边 九、崇达赖稳定西藏第三策 仁者无敌 康熙主张以王道治天下。他认为,王道之实,乃是以天下为己任之豪气,视百姓如赤子之仁德。为人君者当施宽仁利民之政,而一味宽仁则易成放纵。因此,宽严应有度。他励精图治,以民心为本,大力提倡勤政务实的为官作风.其施政之道,为 世人所称道…… 一、御门听政的理政之法 二、躬行节俭积德义 三、最是痛恨浮夸风 四、帝王亲问农桑事 五、不拒民众告御状 六、宽仁恤民的策略 七、施政重宽仁第四策 用贤任能 历代帝王治国安邦,以人才为本,只有用人方针对头,方可大展宏图。康熙深知人才之于国家的重要性,故能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他用人不分南北,满汉之入并用,唯贤是举。其用人的原则是:求之以诚,待之以礼,任之以信,约之以严,对人才不求全责备.但求人尽其能,才习其用,扬其长而避其短…… 一、用人以德为本 二、选武将在智勇 三、权衡利弊轻太监 四、敢将军权赋忠勇 五、不肖太子犹可废 六、不拘一格聚贤才 七、委重任用专长 八、用人得法治河道第五策 恩威并举 从古至今,君臣关系极难处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宽厚仁爱,以礼待臣,循名责实,赏罚有当,宽严相济,思威并举,这正是康熙皇帝驾驭群臣的手段,这些手段看似平常,却蕴藏着奥妙…… 一、威严以震慑 二、诚敬有加待侍读 三、除议政之弊保大权独揽 四、御门听政和票拟制度 五、皇权不容挑衅 六、除祸患于未然 七、苦心孤诣治朋党 八、莫测密折慑大臣 九、君臣一体显盛德 十、大权不许诸王公第六策 经世济民 得民心则昌,失民心则亡。一国之君抚民有道,方能天下太平。康熙认为,古今兴衰之际、国家之兴亡,并非定于天命.而是系于人事,民心印为天意.若要社稷久远、江山永固,只有经世济民,才是上策。康熙一生为民着想,情真意切,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一、以民为念 二、富民强国垦荒策 三、调整税制利贫民 四、五台驾到民得惠 五、治淮芡以造功 六、赈灾防灾乃治国要务 七、重农爱民不懈怠第七策 严肃官场 自古以来,有民就有官,有官就会滋生腐败。官吏腐败,危及国家稳定。康熙倡导清廉、为民请命的为之道。他惩处贪官绝不手软,深受百姓尊敬。他树立正气,率先垂范.在当时为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列数官场八弊端 二、正本清源树新风 三、政在得人不在官多 四、风闻言事又何妨 五、雷厉风行惩贪官 六、难容阳奉阴违者 七、杀一以儆百第八策 相机制宜 偃武习文、四夷自服,这是以文治天下之道。康熙执政期间,虽说已无大的战事,但边界之争,少数民族叛乱时有发生。御驾亲征,剿抚并用,寸土必争,稳扎稳打,出奇制胜,无不体现出康熙高超的军事谋略 一、组建抗俄根据地 二、虚己以视机宜 三、十七军规整军纪 四、相机制宜终得胜 五、决胜千里之豪气 六、调兵遣将以相机 七、战前周密备战 八、攻心为上 九、宜将剩勇追穷寇 十、君之过不诿人 十一、安不忘危练八旗 十二、极妙兵法乃王道第九策 勤学慎思 一、拒虚名而图实务 二、笃行孝道 三、“重道轻艺”不可继 四、读书穷理求治道 五、谦虚戒骄的修养 六、节欲以修德 七、德才兼备的教子方略 八、不信仙道信科学 九、以德行恤群臣 十、修文编典重文治 十一、固皇权两废太子
章节摘录
插图:七、施政重宽仁治天下当行王道,而王道之本在乎宽仁,此为康熙施政所依之信条,也是其成功之关键。康熙皇帝幼失怙恃,未曾像常人一样得到足够的父母亲情之爱,而是在祖母孝庄太后和嫡母孝惠章皇后的精心抚育下长大成人。康熙皇帝认为,祖母和嫡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是一种超逾常格的赐予。对此,他不但应该终生不忘,而且应该加倍地予以补偿。因而,从幼年时起,他就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母和嫡母。正是幼年时期的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康熙皇帝养成了仁爱宽容的性格。康熙皇帝成人之后,处理政务的实际需要和儒家经典的长期熏陶,使得康熙这种最初的仁爱之心进一步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仁慈宽厚的性格。明清之际,是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代,如从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伐明开始,至三藩叛乱平定为止,前后约有六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大规模的战争也连绵不绝;而且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集团内部先后酿成了一次又一次互相残杀的悲剧。如早在清朝政权兴起之初,努尔哈赤即先后杀死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努尔哈赤刚刚去世,皇太极就和诸贝勒联合起来逼其继母殉葬,而后又杀死了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多尔衮专权时期,死于非命的宗室更多,粗略估计,自肃亲王豪格以下不下十人。顺治皇帝亲政,又有阿济格等不少宗室成了刀下鬼。康熙即位之初,四辅政大臣为圈地之争彼此反目,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以下许多大臣也身首异处。与此同时,各个阶层之间的人际关系也空前紧张。如果听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清朝统治的巩固。因而,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康熙皇帝由衷地盼望着“天下为安”局面的出现。为此,康熙皇帝如饥似渴地学习儒家经典、历史知识,企图从中学习到传统治国理念,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通过学习,康熙皇帝认识到,“政治之本在宽仁”,“物刚则折,弦急则绝,政苛则国危,法峻则民乱。反是者,有安而无危,有治而无乱”。因此,他总结道:“古之帝王以宽得之多矣,未闻之以宽失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是在统治集团内部,还是对于普通的百姓,康熙皇帝都采取了颇为宽仁的政策。一、圣母训教与自我养成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为其纪年。以纪年称皇帝是一种习惯,明朝时几乎都以纪年称皇帝,清朝沿用这一习惯,所以玄烨又称为“康熙”。康熙母亲佟妃乃辽东汉人佟养真的孙女。玄烨出世时,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福临才十七岁,母亲更小,年仅十五岁。皇子出生,按宫中规矩,亲生母子不得同居一室,玄烨一离母腹,便被人抱走,由乳母哺育,另外还配备有保姆。为使皇子健康成长,皇子的保姆、乳母有多人,要照顾皇子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饮食、衣着等等。保姆、乳母这些女性在宫中虽然地位低下,但几乎人人都有很好的教养,因为她们还担负着教育皇子的责任。在这些女人中,与玄烨相处时间最长的是乳母孙氏,她是玄烨的启蒙教师,此女美丽、善良、聪明、贤惠,她教玄烨初知语言、礼节、饮食。不仅如此,其良好的品性言行,耳濡目染,同样也影响着后来作为皇帝的康熙。当然,对玄烨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皇太后博尔齐吉特氏,为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在君主时代,女人地位低下,无才便是德,但博尔齐吉特氏却深具远见卓识,很有政治头脑,品性十分贤良。在中国历史上进入政治圈子的几个女人中,可与之相比肩的大概只有汉高祖的吕后、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及清末的慈禧太后。但这三人都心狠手辣,贪婪成性,唯博尔齐吉特氏孝庄皇太后,美丽、贤惠且善良。后宫有这样一位女人主政,真是一个王朝的福气,甚至是天下人的幸运。皇太极去世后,清王朝强权林立,在孔武强壮的男人堆里,博尔齐吉特氏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帮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夺得帝位,又辅佐他统一天下,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当顺治帝英年早逝,少年天子康熙登位时,又是这位难得的女人做了少年皇帝的后盾。其实这位祖母当时也不过才到知命之年而已。
编辑推荐
《康熙的人生谋略》:从垂髫少年到白发老者,爱新觉罗·玄烨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刚刚定鼎中原不久的大清帝国,他用血与泪铸就了一个鼎盛时代,用权与谋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帝号——康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