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华夏 作者:王重旭 页数:1
Tag标签:无
前言
说白了,自序其实就是自诩。以前出的几部书,大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偷闲而写就的,所以文章都比较短。后来工作变动,时间比较充裕起来,于是便尝试着把文章往长一点写,这样比较过瘾,可以不受拘束,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发表起来,就不如那些短的,写了就发,发了就有媒体转,年底就有集子收。所以,这部书稿中的作品,许多都是从未发表的新作。应该说,许多年来,我对余秋雨先生一直都是非常钦佩的,钦佩他的才华,钦佩他的文笔,钦佩他的从容,钦佩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一直认为中国文人中,直到今天,论才华仍然无出其右者。我每读他的文章,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其中“天一阁”、“敦煌”、“庐山”等地,都是我在读了他的文章《风雨天一阁》、《王道士》和《庐山》之后,才千方百计而去一游的。但是,虽然我仅去了他笔下的这几个地方,却遗憾地发现,我的感受和他的感受,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一回事。首先是王道士,读余秋雨的文章,我对王道士痛恨有加,中华民族的瑰宝就断送在这个无知而又贪婪的小人手中。但是当我到了敦煌之后,我发现,王道士不但不是一个历史的罪人,而且他对敦煌的保护还做了很多的工作,至少不是有过,而过在当时的地方政府和满清王朝。把如此重大的历史之责让一个瘦小的道士来承担,他是承担不起的。天一阁也是如此,它是读书人的圣地,读了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到这里朝拜。
内容概要
历史一旦成为历史,便不再是历史本身。我们不必去苛求历史的真实,但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作者仿佛手持一根芒刺,直刺入历史、文化及我们早就麻木的H常生活深处。某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奉为圭臬的“思想”,在王重旭犀利的审视和逼问下突然褪下了堂而皇之的面具,尽显其存在的荒诞和可笑。 偶尔读读这样的书或许会使人摆脱浑浑噩噩的状态,因为只有在对装了太多陈腐朽见的庸常脑袋进行迎头痛击之后,才会让其清醒,让人恢复本该具有的健康——尽管这种清醒的过程会伴随着某些痛苦。
作者简介
王重旭,辽宁省凤城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供职于本溪市文联,出版杂文随笔集《读书献疑》、《读史质疑》,与他人合著《中国历史的宿命》、散文集《如斯悟语》等。其作品多次被《随笔》、《同舟共进》、《作家文摘报》、《大家文摘报》、《读书文摘》、《
书籍目录
上篇 白云天空载天一阁 冬日长城 圆明园被毁真相 佛光里的道士塔 可怜天下老臣心 流放的爱国者 以罪人之身上路 我被聪明误一生 安能悠然见南山 虞兮虞兮奈若何 激情下的谎言 那是你的宪法 朕意还是民意 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间何处觅清流 “抚器叛徒的吊客” 待罪之臣待罪心 谭嗣同的死与梁启超的生 王伦何罪 “秦显家的”宦海沉浮 下篇 21世纪广场的梦魇 美人犹自意嫌轻 值得庆幸的死亡 老舍为什么不是屈原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 刘洪的自信来自哪里 刘桂生的不能承受之重 何以频发的“原政协主席”腐败案 我不震惊 秋风秋雨愁煞人 天上地下我独尊 小人安在哉一、小人是谁二、小人从哪里来三、小人到哪里去附录
章节摘录
哦!这就是天一阁?这就是我要朝圣的天一阁?我站在天一阁门前的池水边,望着飘洒蒙蒙细雨的天空。天空不语,飘洒的落叶不语,只有天一池水中游弋的红鱼似乎在述说着什么。我不能不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爱书与爱钱,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爱书就高雅?爱钱就鄙俗?不会这样吧?爱书与爱钱,其实这两者之间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爱钱是吝啬鬼的话,那么爱书而不读书,不过是爱钱的吝啬鬼把钱变成了书,转换了一个吝啬的形式而已。其实在范钦的眼里,这些书和那些古玩字画,和那些奇珍异宝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只不过是收藏的分类不同罢了,和“健全的人格”以及“文化的良知”无关。从范钦的身上,看不出任何一点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痕迹。我们太多情了,我们太偏爱了,天一阁无非就是一个私家藏书的二层楼阁,它和其他遍布全国的私家藏书楼别无二致,只不过范氏的后人使它比别的藏书楼多延续了一些岁月。一个守财奴,最大的忧虑就是儿孙们会成为败家子。所以,他必须把自己的子孙也打造成和自己一样的守财奴。所以,范钦一开始就按照守财奴的模式,打造自己的子孙。他为他的那些带不走的书,制订出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凡阁门和书橱门的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并规定“不得无故开门入阁,不得私领亲友人阁,不得将藏书借与外房他姓”。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成为一条铁律。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守财奴至少还爱他的财宝,而范钦的后人们,却不知那些书为何物,他们只是忠诚地恪守祖训,守护着那些终将化为灰烬的古籍。显然,这样的制度对保护书籍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然而,没有目的的保护究竟有什么意义?范钦爱书如命,子孙目不识丁,如此巨大反差,让人怎不震惊?也许,要使其忠心,必使其愚昧。只有愚昧的子孙,才会恪守祖训。所以,在范钦的眼里,只要书在,子孙愚昧,又有何妨?这大概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缩影和悲剧所在吧?守着一座文化的金山,却是一群精神的穷汉,一个家族怎能不没落?我忍不住要问范钦,你要那些书究竟是想做什么?你要那些书究竟保存到哪一朝、哪一代?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的屈辱》:探寻中国历史的谜团和真相站在世界文明的山巅,用思辨和质疑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中的谜团,同样的内容,比余秋雨更深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