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张家林,笛福 著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前言
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充实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套《初中生新课标必读》丛书是根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用独特的创意、新颖的编写体例打造而成。 编写过程中,结合读者的认知特点,文章力求简明活泼、生动有趣,但又不失原有风貌。同时本套丛书中的大部分还专门设置了“阅读导航”“阅读反馈”和“文章脉络”三个栏目,以激发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兴趣。全书还配有精美插画,能为阅读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另外有些书设有附录,附有专家对本丛书代表性作品的解读。 相信我们精心选择的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读者朋友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内容概要
《鲁滨逊漂流记(初中部分)(精编本)》结合读者知识储备的特点,对原著进行了适当的缩写和加工。全书力求简明活泼、生动有趣,似又不失原有风貌。同时全书还配有精美插画,能为阅读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水手因船只失事而流落荒岛孤独求生的故事。主人公在进退无路的悲观之余,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修田地、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人自然的抗争中去。最终他靠自己的双手,凭自己的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用二十八年的时间把荒岛建成尽人皆知的世外桃源。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使主人公鲁滨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它永远激励着人们积极进取,永不放弃。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是一个现代主义作者。丹尼尔·笛福出生于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逊漂流记》。
书籍目录
首次海上冒险磨难突如其来脱逃成功绝处逢生再回海上栖身荒岛落难日记发现粮食生病惊喜的发现两种季节环视全岛制造用具环岛探险圈地驯羊惊现神秘脚印海边惨状重新找回的平静恐怖的人肉宴遇难船只星期五的出现有伙伴的日子和野人激战荒岛的臣民发现故乡船只夺回大船重返故乡故地重游附录读后感
章节摘录
我于1632年出生在约克市的一户好人家,不过原籍不在当地。我父亲是从不来梅来的,他起先定居在赫尔。他靠做买卖着实挣了一份产业,后来收掉买卖,住在约克,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我母亲姓鲁宾逊,娘家是当地的望族,我随母姓,叫鲁宾逊·克罗伊茨奈尔,但是在英国往往被读错了音,我现在被叫做克鲁索,我的伙伴们也总是这么叫我。 我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的中校,他的部队曾由著名的罗加特上校率领。后来这个哥哥因为跟西班牙人打仗,在敦刻尔克附近阵亡。至于我另一个哥哥的下落,我至今还毫无所知,正像我父亲和母亲后来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样。 我在家里排行第三,没有学过什么技术。从小时候起,我的脑子里便塞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父亲的计划是要我学法律,可是我却一心一意要到海外去,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满意。我对于这件事情的倾心,使我对于父亲的意志和严命,以及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告,一概加以强烈的抗拒。我那种顽同不化的怿脾气,仿佛注定了我后来的不幸生活。 我父亲是一个头脑聪明、洞察时事的人。他对我的所思所想了如指掌,并深知这样做将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后果。于是他就郑重其事地找到我,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那是在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只能呆在卧室。他针对我的毛病,十分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你自己云游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呢?”他认为我在本地生活,有机会得到引荐,能够很快在社会上立足,再加上我自己的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的人——这些人野心勃勃,总想以非凡的事业使自己显身扬名。而这对我来说,既不值得,也没有必要。因为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以父亲长期的经验来看,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获得幸福:一方面,他们既不必像下层的体力劳动者那样辛苦劳作而生活依旧没有着落;另一方面,也不会像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士因荒淫无度、野心勃勃或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人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人们都羡慕这种地位,因为帝王将相整天忙着处理国家大事而身心疲惫,他们都感叹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后果,恨不得使自己能够处于贫贱与高贵之间这一中问阶层。明智之十也认为,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他们总是向神祈祷使自身既小贫穷,也不富有。 他叮嘱我,注意这个情况,就会察觉人生的种种苦难几乎被人类巾高层的和低层的分尽了,而受害者中要数中间阶层的最少。他们不像高层的或者低层的人那样经历那么多荣辱沉浮。而且他们既同那些生活不检点、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人不一样,也同那些卖力气、做苦力、缺吃少穿、饮食低劣或者吃不饱的人不一样,这两种人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身心失调,而中间阶层在身心方面都不会轻易出现问题。他们的生活被认为具有一切优点,会得到一切享受。只有中产之家才能获得平静和富裕,中间阶层的生活会带来节制、适中、安静、健康、友好的往来、一切令人愉快的娱乐和一切吸引人的的乐趣叫人感到幸福。人们这样毫小张扬、顺顺当当地度过一生,舒舒服服地走完人世,既不被体力劳动劳累,也不被脑力劳动所困扰,不必为每灭填饱肚子去过被奴役的生活,或者被种种叫人焦头烂额的境遇所骚扰,这种骚扰剥夺了心灵的平静和肉体的休息。他们不会被忌妒的火焰或者追求重大成就的烈火似的欲望所焚烧,而是在自在的境遇中风平浪静地走完人生,明智地品尝丝毫不带苦味的甜蜜生活,感受幸福。 接着他又十分诚恳而慈蔼地劝我,不要耍小孩脾气,不要自寻苦恼,因为无论从事理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来说,这些苦恼都是可以避免的。他说,以我的家境来说,我用不着自己去找饭吃。他说他将竭力设法帮助我进入他向我推荐的这种生活状态。他说假如将来我不能过一种安适幸福的生活,那也只能怨我的命运或者我自己的过错,不能怨他,因为他自从看出我的计划的害处,已经尽了责任,已经针对这种对我有害的事提出了警告。总之,他说假使我听他的话,守在家里,他一定设法帮助我;他决不给我任何鼓励叫我远游,免得对我的不幸担负责任。未了,他又叫我以我哥哥为前车之鉴。对十我哥哥,他曾经同样认真地规劝他,叫他不要到佛兰德去打仗,但是他不听,凭着一股青年血气之勇,加入了军队,结果丧失了性命。他又说,虽然他一方面将继续为我祈祷,另一方面却认为,假使我一定要采取这种愚蠢的计划,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并且当我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一定会有时间来思前想后,懊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可谓料事如神——我后来的遭遇证明了他说的这一切。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已当时未必意识到这种先见之明。并且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丧命疆场时,已经涕泗滂沱;当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莫及时,更是悲不自胜。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这次谈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真的,听了这样的话我怎能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完全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 可是,没过几天,鬼使神差地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事情是这样的,为了不让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都一直远远地躲开他。但是,我并不鲁莽行事,不像以前那样头脑一发热就干,而是在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告诉她说,我除了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之外,其余的什么事也不想干,所以父亲最好答应我,否则我有可能私自出走,到时一切都晚了。我说,十八岁的年纪,无论去店铺当学徒,还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说不定没等满师就会从那儿逃出来去航海了。我请求母亲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出去闯荡一次;如果我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么我回家后就会加倍努力以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谁知,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一通脾气。她对我说,她了解我的父亲,对他说这种事是毫无用处的。因为父亲太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的那番话是那样语重心长,关怀备至,而我竟然还一门心思地想着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总而言之,她说,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海远航。昕以我如果一意孤行要自取灭亡的话,这也与她无关,以免留下话柄,说当时虽然我父亲不同意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虽然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说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得知,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之后,忧心如焚。他对母亲叹息着说:“这孩子要是能不出去留在家里,也许会过上好日子;但如果他执意要到海外去,他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可怜虫。我不能同意他这么干。”
编辑推荐
初中生新课标必读。 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国家级刊物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人教社终审委员等职,同时兼任数十家语文报刊编委顾问。 归纳式阅读法分三步体现阅读过程。第一步激趣,精心设计激发阅读兴趣的问题,引导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第二步体会,对激趣的问题分析作答,体会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本意;第三步归纳,对文章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揭示文章脉络,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归纳法分析文章。 提取信息——体会本意——归纳脉络 提取文章要素,体会作者本意,归纳文章脉络,激发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快乐,建构阅读思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