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辩说

出版时间:2008-03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陈文洁  页数:235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荀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再信任理想化的说教方式,不相信人们会出于对“善”的渴望而自愿服从“好”的生活原则。正是这种对现实人性颇具悲观色彩的理解,使得荀子认为:较之直接灌输“真理”,劝导或诱导是远为有效的方式。正是因此,不可能将《荀子》一书理解为纯粹意义上的思想著作。这部作品具有劝说的性质,其著者特殊的写作目的,也使得它不大可能是一部思想独白,而明显是一种辩说。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荀子的问题及荀书的性质第2章  “解蔽”:对异端的回应  2.1  辟“禨祥”  2.2  排异说第3章  “修辞立其诚”:礼的正当性问题  3.1  一种可能的理解:“起源”的进路  3.2  礼的“自然”基础第4章  “接人用抴”:劝说的方式及其层次  4.1  谈说之术  4.2  动之以“名”  4.3  昭之以灾祸  4.4  国之命在礼第5章  “遵王之道”:师法之用  5.1  “性恶”说的目的  5.2  官师合一的倾向第6章  结语:地上的教育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引言:苟子的问题及苟书的性质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各种战争的时代。战国时的群雄争霸不仅扩大了春秋以来战争的规模,加剧了其酷烈的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完全改变了原来诸侯国间战争的形式和意义。征伐之命固然已不从周天子出,其中禁暴除害的意味也荡然无存,而俨然是公开的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参与战争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一种荣誉,贵族爵位反倒成了对有功战士的一种奖励和报偿;相应地,规整军队的礼仪(大蔸礼)也由此弃而不用。从当时传统的眼光来看,这种战争的非法性和不义之处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更有一种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其所以隐秘,主要是由于不同学说的交锋仿佛构成了一幅观念竞赛的图卷,很容易让人以为它仅仅意味着学术观点的分歧。这种论争之可能,根源在于,其时传统急剧衰落,为各种思想流派的竞相表现和壮大普及腾出了空间。“周秦诸子之言,起于救时之急,百家异趣,皆务为治”,因此,他们的论争就远远不只局限于思想领域,而直接指向现实政治。诸子游说各国的事实表明,他们不仅提出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并且力求其当下实现,进一步说,提出就是为了实行——二者是一体两面之事。在企图以各自的主张影响现实政治的过程中,其他相异的观点成为他们说服君主、实现己说的最大障碍,由此,克服异己学说也就变成他们论争的首要任务。即便是那些看似与政治无干的学派(如名家),也会以其特有的的思考方式影响当时人们的趣味,从而干扰他们所认可的政治措施的实行,更毋论其他直接表白其政治主张的学说。因此,诸子之间的论争(如儒墨之争)大多可以视为一种权力之争,但这首先不是对实际政治权力的争夺,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统治意识形态的争夺。较之普通意义上的战争,诸子之间的论争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其结果决不只作用于一时一事,而是关乎全局,直接影响前者的表现形态。

编辑推荐

《荀子的辩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荀子的辩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暗下決心,要做一個作者這樣的學者。
  •   荀子持性恶论,但《荀子》的目的是在劝善,并以此达成礼治。《荀子》更多地采用理性辩说来劝善,而不是如孟子那样义正词严地弘善。本书对《荀子》的这一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而,既然是劝善,那么就必然有劝者和被劝者。但是,在本书中,被劝者出现的场景太少,因此有欠平衡。如果能在这种“解经”的学术努力中加入社会史的视角,即关注知识人共同体的生态,会更有意思
  •   难以理解古典儒家的思想,礼乐令人困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