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旦的阳光下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法)贝尔纳诺斯  页数:186  字数:235000  译者:李玉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被引诱怀孕的十六岁的姑娘,用猎枪打死了为了名声打算抛弃她的侯爵,然后她又当上了另一个乡 绅卡莱大夫的情妇……姑娘后来在医院产下一死婴,一个月后出院便疯疯癫癫,几乎献身给撒便……多尼桑神父在野外遇见她,于是他不顾自身沉沦的危险,要在姑娘身上追觅撒旦,从社会道德的堕落追寻到人类灵魂的邪恶。

作者简介

乔治·贝尔纳诺斯,法国小说、评论家。在巴黎大学攻读完法学与文学,便投身新闻办,擅长写辩论文章,文笔犀利,极具战斗力。以长篇小说《在撒旦的阳光下》一举成名。此后又发表《一个乡村教士的日记》、《穆谢特新传》、《乌义纳先生》等长篇小说,以及演出脚本《加本默罗会

书籍目录

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的精神世界的书主要人物表〕序幕 穆谢特的故事第一部 绝望的诱惑第二部 兰布尔的圣徒名家评论乔治·贝尔纳诺斯生平和创作年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撒旦的阳光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实在不好意思……确认晚了………………是本好书~~~比电影好得多~~~~值得看
  •   如题,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有耐心把它读完。不过,我相信要再次阅读的。
  •     阅读之前看到序言中对于作品的介绍就大概知道了这是一本晦涩处处隐含着宗教暗示意味的小说。情节?读完之后甚至无法介绍出情节。
      作为神职人员的神父本身身为善的代表,为人敬仰的能力确实来自魔鬼的诱惑,这样的深夜中的迷失又该是一种怎样神奇的经历呢。神父终其一生的苦修并没有拯救他,也没有拯救世人。如果真正的善并不存在,那么又怎样定义恶呢?
      也许,就如同那个不安分的姑娘一样,大多数人的生命所寻求的并不是纯粹的善或是恶,而不如说只是一种相对的安宁。
  •     看这本书是在去年了,高中时班主任给介绍的,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俞读俞觉得符合我的思想,活跃但坚守,充满挑衅但不夸张,正像书中的马洛蒂。记得书中的一句话:这个夜晚,就是挨骂挨打,甚至送命,她也要撒谎,她要为撒谎而撒谎。贝尔纳诺斯塑造的这个女子是难易掌控的,不为任何人屈服,但最终还是死在撒旦的阳光下。我比较喜欢多尼桑神父迷路的那一段,在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囿于自己的思想范畴内,走不出去,是那个陌生人带领他走出自己的怪圈,我一直怀疑那个陌生人是否存在,但还是相信有那个人吧。就像你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但偶尔你也会迷路,你也会不知所措,也就是所说的“谵妄”,这时候就要有个人引导你走出去,走到光明的道路上,重新拾起你的信心开始你的旅程。我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人,可再我迷失的那段时间里,我没有遇见这样一个陌生人,只有自己引导自己。这样或许我的怀疑是对的,那个陌生人应该就是自己罢。自己和自己对话。
  •     兰布尔圣徒用他的尸体摆出一副挑战的姿态,仿佛在对那位特意来拜访他的以矫揉造作沽名钓誉的学士院院士厉声说道:“你想要我的安宁,那就来拿吧”。
      很少读到这样晦涩而邪恶的作品,同时它的深邃也足以让人手不释卷。然而正如本书的中文简介所展示出来的仿佛是一本二流作品的情节那样,乔治•贝尔纳诺斯的杰作注定难以为所谓的读者大众接受。
      1913年,在巴黎大学读完法律与文学学位之后,贝尔纳诺斯投身政治,参加保王党组织的“法兰西行动”。笔墨是他运用得最熟练的武器,据说他曾撰写过许多异常犀利的政论。然而,时过境迁,皆落为历史的尘埃矣。而贝君的天才,甚至于说其生命中的那种神经质的天赋,于1926年破土萌生,展现出一副与其之前作为政治斗士完全不同的面孔,便是这本《在撒旦的阳光下》。
      该书发表后不到5年内,他连续遭受了丧父与丧母之痛,曾一度被送进精神疗养院。冥冥中似有命数,在贝君的这部杰作中。主人公多尼桑神父,即后来的兰布尔圣徒,也是在其生命的转折点上被送进了具有精神症治疗性质的隐修院中。
      多尼桑神父身怀过人的天赋,在那些明眼的教士们看来,他具有足以令人嫉妒的圣宠。由于上帝的宠爱,他以数倍于常人的敏感遭受了无可忍受的苦难。他被派到康帕涅郊区担任教堂助理司铎一职,然而很快便陷入困境——他与那里的生活格格不入。本堂神父待他十分苛刻,甚至有意为难,且将用其无比深重的自负压在多尼桑的身上。教民则愚蠢而市侩,常常弄得多尼桑手足无措。
      这些事情固然困扰着多尼桑,令他对自己的教职充满了恐惧,而更严重的却在其内心,那莫可名状的虚无。他时时地念诵上帝,而圣灵的平静与福祉却从来不曾光顾这颗忐忑不安的新。在那渴望信仰的心看来,这不啻为罪恶。罪恶又加重了他的焦虑,以至于不能承受,只好把它外化成对于自己无能的自责。他用无比残酷的苦修,试图用无情地抽在脊背和两肋的铁链去击碎身上的罪恶。
      精神上沉溺于痛苦的思索,加之身体状况恶化,多尼桑终日如在梦幻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本堂神父派往临近教区去帮忙。长途跋涉中,多尼桑在荒野中迷路了。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他在旷野中无望地兜圈子,走得又冷又乏。突然,一个马贩子尾随而来,嘴里说着奇怪的话,令多尼桑毛骨悚然。
      神父日日口念上帝之名,而当圣迹第一次降临到他身上时,才发现来者不善——在黑夜中,他遭遇了撒旦。魔王戏耍了他一夜,残酷地蹂躏了他的祷告和善念的希望。而在多尼桑万念俱灰之时,撒旦向他的生命中注入了魔鬼的恩惠。多尼桑沉睡过去,醒来时,天已拂晓,返回康帕涅的路又显现在眼前。
      多尼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女孩穆谢特,一个痴迷于自身的罪恶的女孩。年仅17岁,她杀死了与其偷情的破落侯爵,又毫不迟疑地勾引当地议员,试图败坏他的名声。她惊恐地目睹着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抑制不住罪恶为心中注入的兴奋与狂喜。
      多尼桑一眼看透了藏在穆谢特身上的罪恶,她曾经做过什么,神父一目了然。而更令其惊惶的是,他甚至清晰地看到了穆谢特身上的死亡,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了魔鬼的祭品。没错,多尼桑突然获得的这种对人的洞察力,正是撒旦的恩惠。他不仅能透析别人的罪恶,他还在幻想中无比真切地剖析了自己,洞悉了生命中那深重的不幸与绝望。
      穆谢特身上的罪恶被多尼桑暴露出来,溃烂了。那支持着她的隐藏起来的罪性,被更大的恶体吞噬了,她无以自持,回家后用剃刀了结了自己的生命。是多尼桑身上魔王的印记诱导了穆谢特的死亡吗?不得而知。然而教会却无法容忍如此的丑闻和毁誉,多尼桑被送进了隐修院。
      数年的隐修生活并没有“治愈”多尼桑,出院以后,他被安排到一个叫作兰布尔的偏远乡下做本堂神父。他在那黑暗的忏悔间里,听到人们无穷无尽的自述,讲述各色各样的罪恶。这些罪恶以最忠诚的方式暴露给他,被他看得透彻至极。他就像一块磁石,把一切的罪孽都吸引到自己的身边。而上帝在哪儿呢?善在哪儿呢?他一直得到的,只是干巴巴的祈祷。
      多尼桑对罪恶的明鉴,很快使得他在教民中获得了声誉,久之被人们称作“兰布尔圣徒”。而他心知肚明,他所展现的圣迹根本不是上帝的显现,而是来自于那个曾经在旷野上恩惠过他的魔鬼。他被自己的不幸拖得异常疲惫。
      在多尼桑生命的最后期间,他被请去为一个垂死的孩子做弥撒。再一次,受到诱惑,他用邪恶的仪式,将孩子的遗体向撒旦进行献祭,孩子一度起死回生。孩子的母亲目睹了这一幕,仆倒在多尼桑脚下,大呼圣徒之名,以为自己看到了神迹显现。也正是在此时,多尼桑心中最后的希望破灭了,营卫多年的最后一丝对于善的信仰被攻陷。此后不久,多尼桑心脏病突发,凄凉地死在黑暗的忏悔间中。
      1987年,《在撒旦的阳光下》被搬上银幕。徳帕迪约出演多尼桑神父,那魁梧的身材正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又同时演出了这副壮硕的体格后面瘦弱不堪的心灵。多尼桑正是那样一副形象:虚无的灵魂撑不起笨重的身体。
      遗憾的是,同名电影比小说更加晦涩。编剧和导演不得不删减小说中冗长的情节,并适当地改造,使得这样一部深邃的影片附着在快节奏的胶片上面。特别在前半部讲穆谢特经历的部分,简直是在徒劳地念台词。而作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多尼桑夜遇撒旦一节,则被影片刻画得太粗糙,非常不尽兴。当然,后半部分,节奏舒缓许多,开始出现一些非常好的留白和特写。尤其是最后忏悔室的门打开,多尼桑神父眼望上天,一束冷光罩在那张坚定而苍白的脸上,出彩至极。当然,这无疑是对原著的改编,毕竟大多数观众们无法接受原著中多尼桑彻底溃败的绝望而虚无的结局。可是,把虚无反思到刻骨铭心之处,不正是贝君杰作的精髓所在吗?可叹!
      
  •   真的很想很想看这本书。
    谢谢你的书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