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艾青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馆自身的一些优势以及本书编选的过程的一些特色,编选的本套丛书的优长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199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书籍目录
艾青小传诗歌 会合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阳光在远处 透明的夜 大堰河——我的保姆 芦笛 巴黎 马赛 监房的夜 叫喊 ORANGE 一个拿撒勒人的死 画者的行吟 我的季候 灯 辽阔 窗 卖艺者 晨歌 梦 春雨 太阳 煤的对话 春 生命 浪 笑 黎明 死地 复活的土地 他起来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手推车 北方 骆驼 补衣妇 乞丐 向太阳 人皮 黄昏 我爱这土地 冬日的林子 吹号者 他死在第二次 ……诗论艾青主要著译书目
章节摘录
艾青小传 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1910年3月27日(阴历2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由于父亲的迷信,艾青自幼便被寄养在一贫苦农民家中。这段生活对他日后的人生及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了叛逆和反抗的种子。艾青5岁进村蒙馆就学,15岁进金华省立第七中学读书,他喜欢绘画,1928年考入林风眠任校长的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第二年春天,艾青赴法国勤工俭学,研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欧洲大量古典和现代的小说、诗歌,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的诗。留法期间,他参加了“世界反帝大同盟”。1932年初,艾青写了诗歌《会合》,同年7月以“莪伽”的笔名发表在《北斗》杂志上。这是他发表的第一首诗。1932年4月,艾青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因开展爱国活动,于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翻译了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写了25首狱中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以“艾青”为笔名在《春光》杂志上刊载后,轰动诗坛。作者在诗中通过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热情赞颂,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成为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1935年10月,艾青经保释出狱,第二年,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写出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作,倾吐了对国破家亡的深深忧愤。1938年,艾青到了桂林,与戴望舒合办了诗刊《顶点》。这一时期,他除了诗歌创作外,还写了《诗论》,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等各个方面做了系统且富有见地的评论和阐述。这一时期创作的重要诗作有《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旷野》等。1940年艾青去重庆担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第二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诗风有较大转变,以明朗旷达的风格和鲜明的主题歌颂光明,鼓动斗争。1944年,艾青荣获“模范工作者”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艾青随华北文化工作团到张家口,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院领导工作。他以《布谷鸟》等诗,表达了解放区人民的喜悦心情。全国解放后,他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写了许多诗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先后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和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沉默了20多年,直到1979年才彻底平反。重返诗坛后,艾青焕发出新的创作激情,近年来写出了《归来的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力作,对新时期诗歌创作产生影响。艾青从三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数十年来始终把自己同时代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的自由体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在清丽与质朴中肩负起诗的艺术使命和历史使命,以雄浑厚重的笔触,如火如炽的诗句,倾述着对祖国、人民、革命的挚爱。1996年5月5日,中国现代诗坛泰斗艾青逝世。他留下的诗作将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