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沈从文 页数:1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从文自传》于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本书是沈从文的一部散文体自传,包括《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辛亥革命的一课》、《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预备兵的技术班》、《辰州》、《常德》、《一个大王》、《一个转机》等篇目。本书讲述了沈从文年轻时的湘西成长经历,记录了作者天真好奇的童年时代,胸怀抱负却经历坎坷的青年时代,最终选择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沈从文曾谈到《从文自传》的写作: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从文自传》并不单单只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追忆,更是对作者自我生命的反思与觉醒,在困惑、迷茫中寻找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从而使自己得到蜕变和成长。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县人,苗族。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20世纪30年代后,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书籍目录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的家庭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辛亥革命的一课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预备兵的技术班 一个老战兵 辰州 清乡所见 怀化镇 姓文的秘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保靖 一个大王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转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又常常在晚上拿了火炬镰刀到小溪里去砍鱼,用鸡笼到田中去罩鱼。且上山装套,设阱,捕捉野狸同黄鼠狼。把黄鼠狼皮整个剥来,用米糠填满它的空处,晒干时用它装零件东西。 我有一次无意中还在背街发现了一个融铁工厂。 当我发现了那个制铁处以后,就常常一个人跑到那里去,看他们工作。因此明白制铁分四项手续,第一收买从那里担来的黄褐色原铁矿,七个小钱一斤,按分量算账;其次把买来的铁矿每一层矿石夹一层炭,再在上面压一大堆矿块,从下面升火让它慢慢的燃;第三等到六七天后矿已烘稣冷却,再把它同木炭放到黄泥作成可以倾侧的炉子里面去,一个人把炉旁风箱拉动,送空气进炉腹,等到铁汁已融化时,就把炉下一个泥塞子敲去,把黑色石渣先爬出来,再把炉倾侧,放光的白色融液,泻出到划成方形的砂地上,再过一会白汁一凝结,便成生铁板了。末了再把这些铁板敲碎放到煤火的炉上去烧红,用锤打成方条便成为运出本地到各地去的熟铁了。我一到这里来就替他们拉风箱,风箱拉动时作出一种动人的吼声,高巍巍的炉口便喷起一股碧焰,使人耳目十分愉快。用一阵气力在这圆桶形风箱上面,不到一刻就可看到白色放光闪着火花的铁汁从缺口流出,这工作也很有意义的。若拉了一阵风箱,亲眼看过倾泻一次铁汁,我回去时便极高兴的过修械处告给那几个小工人,又看他们拉风箱打铁。我常常到修械处,我欢喜那几个小工人,我欢喜他们勇敢而又快乐的工作。我最高兴的是看他们那个麻子主任,高高的坐在一堆铁条上面,一面唱孟姜女哭长城,一面调度指挥三个小孩子的工作。他们或者裸着瘦瘦的膊子,舞动他们的铁锤,或用鱼头钻在铁盘上钻眼,或把傅了酱的三角形新钢镱,烧红时放到盐水里一淬,或者什么事也不作,只是蹲成一团,围到一大钵狗肉,各人用小土碗喝酒,向那麻子“师傅长师傅短”的随意乱说乱笑。说到“作男人的不勇敢可不像男子”时,那师傅若多喝了一杯,时间虽到了十一月,为了来一个证明,总说: “谁愿意作男子谁同我下溪里泅一阵水!”
编辑推荐
出生地、家庭、读书、社会、历练、当兵……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从文自传》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天真好奇的童年时代和胸怀抱负却经历坎坷的青年时代。《从文自传》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1934年我爱读的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