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日记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彭延媛  页数:251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愤青吗?    我自认不是“愤青”——自从“三观”形成以来,所谓“理性客观”就一直是本人自我标榜的口头禅。不过,在完成这本书的整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相当“愤怒”的状态。    写到北京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传递的遭遇时,我是愤怒的;写到西方媒体对中国以及奥运会那些自以为是的报道和评价时,我是愤怒的;写到北京奥运会筹备过程里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困难和障碍时,我也是愤怒的;写到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我还是愤怒的;甚至,在期待这本书变成铅字的全程当中,我更是时不时就会陷入莫名其妙的焦躁和愤怒中……    牢骚太盛防肠断,愤怒过多肝也颤。我难免要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你如此不淡定?而反思的结果很快就浮出水面:因为除了努力完整的记录下发生的这一切,我无能为力。    有人曾说过,只有一个专业的体育迷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记者,因为要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心中如果没有爱,是无法坚持到底的。然而现实告诉我,一个单纯的体育迷恐怕无法成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记者,因为这个现实的世界有足够的本事,轻而易举地破坏你心中那份爱——个中原因,各位尽可以在这本书中寻找。    其实,在还没有成为体育记者之前,我心里就非常明白,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是难以改变这个世界的,相反,它只能一次次拼尽全力去阻止这个世界改变自己。但是,当我亲身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时,那种无力的愤怒仍然时常充满脑海,因为它就在那里,就在眼前。    所以说,“就在那里,就在眼前”的北京奥运会对所有中国人而言,恐怕都是一次类似的“震撼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愤怒、沮丧、困惑、迷失……大概都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体育的神奇或许就在这里。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说过,当英国广播公司2005年曝光国际奥委会委员斯拉夫科夫的腐败丑闻时(即所谓“全景门”),是他最感到沮丧和失望的时候;然而,当他看到菲尔普斯、贝克勒、莎拉波娃这些年轻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的非凡成就,“我的心情就突然变好了!”我想,在那一刻,IOC主席和我们一样,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本书完成的时候,是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的2009年;而当它终于付梓的时候,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近在眼前。3年,从北京到伦敦,时间这把“杀猪刀”毫不留情地抹去或改写了我头脑中许多记忆的碎片,无论事实还是情绪,无论这个世界的面貌还是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无一例外都在改变。我也曾经想过,是否应该将全文改写,把许多现在看来显得非常“幼稚”或者过于“愤怒”的地方调整得更加与时俱进,然而转念一想,那又何必?或许,完成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把北京奥运会带给如我这般中国人的“现场震撼”尽量真实地记录下来;而我这个小小的记录者,对那些“震撼”的第一反应尽管很可能是错误的、片面的、非理性的,但至少,我可以保证那是真诚的——如果当各位看完本书的最后一页,也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我而言,也就足够了。    这本书并不是完整的记述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也有很多的错误,很多个人的观点或许有些地方还与某些读者的印象不一致。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我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偏颇之处固然难以避免,只能请大家谅解。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还有那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帮助的人们,没有他们,这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彭延媛    2012年7月10日

内容概要

  有人曾说过,只有一个专业的体育迷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记者,因为要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心中如果没有爱,是无法坚持到底的。然而现实告诉我,一个单纯的体育迷恐怕无法成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记者,因为这个现实的世界有足够的本事,轻而易举地破坏你心中那份爱——个中原因,各位尽可以在《奥林匹克日记》中寻找。

作者简介

  彭延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实习期间(2000年),就开始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报道活动。2007年开始一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北京奥组委的奥运
记者,更参与了“两个奥运”的全程报道工作。北京奥运会后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全国先进个人”。2012年,作为伦敦奥运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伦敦记者参加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报道工作。

书籍目录

自序 我是愤青吗?
第一部分 变革时代与奥运同行
第一章 我们等待那一天
第二章 让世界倾听——和雅典奥运会的亲密接触
第三章 申奥的深奥
第四章 国际奥委会那档子事
第五章 国际奥委会委员的采访手记
第二部分 与奥运有关
第六章 在北京的空气中呼吸
第七章 “吃在北京”口难开
第八章 “所有的竞赛主任都是中国人
第九章 东方明珠的奥运之梦
第十章 奥运会搭台唱的“戏”
第十一章 “八国联军”的北京攻略
第十二章 我所认识的西方媒体
第三部分 我陪“祥云”环球世界
第十三章 去告诉世界:“奥运会开始了”
第十四章 为什么“圆满”那么难
第十五章 奥运会让政治“走开
第十六章 北京的五环旗是世界的五环旗
第十七章 国际媒体不是只有CNN
第十八章 我们的“极限”生活
第十九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四部分 生活在历史中
第二十章 奥运会之前“低气压”
第二十一章 我们幸福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从没参加过内容这么难以理解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相关官员拿出了各种高科技手段,花了差不多1个钟头的时间,向一百多号各国、各地区的媒体记者详尽地解释和演示了北京市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的操作和运行,怎么追溯、怎么控制、从哪里入手、采用怎样的技术……我承认,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只是个跟着体育赛事跑了几年的记者,那些专业术语的确让我头疼。我也相信,在我的同行当中,能够完全搞明白整个流程的人也没有多少个。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对北京的食品安全提出质疑,无论官员们如何强调“安全监控的效力能一直达到食品生产的源头,从养殖的源头就杜绝使用含有违禁成分的饲料”,也无论他们如何保证“北京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比某些国际上的标准还要严格”(比如“瘦肉精”,北京食品监测的控制标准是‘不得检出’;而有些国家只是规定了限量,而且还比较高),大家心里反复念叨的还是只有“苏丹红”、“毒饺子”和“大头娃娃…… 在那天的“大会”上,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主任路勇就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他指出,食品内含有违禁药物与运动员食用后检测出兴奋剂指标呈阳性,那是两个概念两回事;而他个人并没有看到相关的科学报告。 但作为一个仅仅具有常识的人,我对于这个答案仍然觉得有些不满意。于是,发布会结束后,在记者们照例拦住采访对象、必然要开的“小会”上,我挤到了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向萍的面前,抛出了我的问题。 “您一定被很多的外国记者问到过,因为国外的媒体刊登过相关的报道,说是前段时间,美国代表团派人来考察,他们就是在超市里买了一块鸡肉——据他们所说啊,里面就检测出了高含量的类固醇;结果他们就很担心,说这样对运动员身体不利等等。我就有点奇怪,运动队肯定有相关方面的专家,他们这种担心是从何而来呢?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看法?”

编辑推荐

《奥林匹克日记》记录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事情,意义就在于把北京奥运会带给如我这般中国人盼“现场震撼”尽量真实地记录下来;保证那是真诚的——如果当各位看完《奥林匹克日记》的最后一页,也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我而言,也就足够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奥林匹克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