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路明 页数:181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对德国主流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构成和内容分析进行深度调研后撰写成的关于德国传媒的研究性著作,达到了学理性与事实性充分结合的学术价值。德国采取的是去中心化的、与联邦制政体和福利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的广播电视双轨体制。《德国广播电视双轨制》即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双轨制的时空背景、产生双轨制的思想源流、历史基础、法律环境、财政模式、组织机构、公法广播电视和商营广播电视的内容比较和受众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析解,揭示出德国广播电视的独特性背后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原因,指出其本身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也为我国广播电视的未来进一步发展带来一种启发与借鉴。
书籍目录
导论 特殊的国情与特殊的传播体制
第一章 充满偶然的必然:双轨制的时空背景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至二战前夜的德国广播电视生态
第二节 广播的纳粹化和军事化
第三节 盟军主导的“去集中化”和民主化改造
第四节 战后公共广播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垄断
第五节 双轨制确立竞争加剧
第二章 三种广播电视制度及其思想源流
第一节 三种广播电视制度
第二节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及其思想起源
第三节 商营广播电视制度及其思想起源
第三章 德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的思想和历史基础
第一节 德国的广播电视双轨制
第二节 德国广播电视生态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
第三节 与联邦制呼应的德国公共广播电视结构
第四节 社会民主思想与德国公共广播电视
第五节 福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德国广播电视生态
第四章 德国双轨制广播电视的法律环境
第一节 德国广播电视的立法权
第二节 宪法层面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各州/各州之间订立的法律/法规
第四节 双轨制广播电视的监督与管理
第五章 德国广播电视的财政
第一节 公法广播电视的财政
第二节 商营广播电视的财政
第六章 德国广播电视机构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公法广播机构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德国公法广播机构内部的决策、行政和监管
第三节 ARD——联邦制在德国公法广播制度中的体现
第四节 德国公法广播和英国公共广播的差别
第五节 商营广播机构的组织结构
第七章 德国广播电视双轨制的内容比较和受众分析
第一节 公法广播电视和商营广播电视的频道结构分析
第二节 公法广播电视和商营广播电视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 公法频道和商营频道新闻节目的内容分析
第四节 德国受众行为分析
第八章 德国主要广播电视机构
第一节 德国公法广播协会
第二节 德国电视二台
第三节 德国广播电台
第四节 RTL集团
第五节 ProSiebenSat.1集团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当时,联邦制的思想不论在学术界、政治界,还是在出版物和公共舆论中都已经广为传播。一方面,联邦制在德国本来就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和单一制的国家由于纳粹第三帝国的种种倒行逆施已经变得声名狼藉。第三帝国的覆灭导致了一种回归地区传统的取向,引起人们对德国历史的“错误道路”、对俾斯麦和普鲁士帝国进行批评和反思。早在二战结束前,抛弃民族主义的权力国家、反对普鲁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较为彻底的分权,已经是德国一些抵抗运动制定的宪法计划的核心,也是德国许多进步人士努力的方向。1945年之前,许多德国学者就在著作中表达了使德国回归联邦制的愿望,尤其是移民到瑞士和美国的德国学者更是建议将联邦制作为治愈战后德国的药方,其中比较知名的学者有天主教神学家卡尔巴尔特和埃米尔·布龙讷、国民经济学家威廉·勒普克、法学家汉斯·纳维亚斯凯以及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后来的巴伐利亚总理威廉·赫格纳等。在德国国内,国家法学家格奥尔格·拉弗瑞特、弗兰茨.W.耶鲁萨勒姆、博多·登内维茨、汉斯·彼得斯以及威廉·格雷维都支持联邦主义,认为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有助于防止集权统治的重演。他们认为,魏玛共和国正是由于削弱了联邦制的权力制约成分,从而有利于权力的集中,使纳粹的集权化成为可能,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 可以说,战后德国联邦化的过程是一个外部和内部联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历史产物。西方占领军关于战后德国重建的构想是德国采取联邦制的决定性因素。德国悠久的联邦制传统和战后人民对它的认同也是重要因素。 战后活跃于德国西部的各种政治力量--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几种思潮,除了德国共产党之外,他们的制宪主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明确支持建立联邦制国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