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度量衡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丘光明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括了:度量衡的萌芽时期、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等内容。

作者简介

丘光明,女,1936年生。祖籍安徽省全椒县,1957年毕业于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现并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国际计量史学会常务理事,曾应邀前往法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共32卷)中《度量衡史》卷(合作)、《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共9卷)中《计量史》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共100册)中《中国古代度量衡》、《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中《中国度量衡》(已翻译成日文)、《中国古代计量史图鉴》(中英文对照)等20余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度量衡的萌芽时期
 一 从种植到分配
 二 从穴居到建造房屋、规划村落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
第三章 度量衡是赋税制度的必然产物
第四章 早期的交换与商业发展中的度量衡
 一 早期的交换
 二 “市”的建立与管理
 三 春秋战国商业的繁荣与度量衡的广泛使用
第五章 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
 一 营造都城宫室离不开度量衡
 二 制造车辆对度量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三 战国时期的标准量器_栗氏量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的混乱
第七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一 商鞅变法和统一秦国度量衡
 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第八章 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一 汉代度量衡制度的确立
 二 黄钟累黍与度量衡标准
第九章 三国两晋时期的度量衡
第十章 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
 一 南朝尺度
 二 北朝尺度
 三 南北朝容量和权衡
 四 对南北朝度量衡混乱的探讨
 五 度量衡及相关技术的进步
第十一章 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
 一 隋朝统一度量衡
 二 度量衡大小制产生的原因以及量天尺的使用与发展
第十二章 唐朝度量衡及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 唐朝度量衡沿袭隋制
 二 唐朝度量衡的管理
 三 拨镂牙尺及唐朝度量衡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第十三章 宋朝度量衡的成就与弊端
 一 日常尺与天文乐律用尺
 二 宋代的容量
 三 宋代的权衡
第十四章 元朝度量衡与商业贸易
 一 元朝的尺度
 二 元朝的容量
 三 元朝的权衡
 四 元朝商品经济繁荣与度量衡典章 制度
 五 元朝继承宋朝测试技术的成就
第十五章 明朝度量衡
 一 明朝的尺度
 二 明朝的容量
 三 明朝的权衡
 四 明朝度量衡的管理
第十六章 清朝度量衡的兴衰
 一 清朝的尺度
 二 清朝的容量
 三 清朝的权衡
 四 明清时期测量技术的勃兴
第十七章 近代对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一 海关主权的丧失和海关度量衡的产生
 二 营造尺库平制与米制并用的北洋军阀时期
 三 市用制确立与米制推行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来源于认识”,测量就是去认识。原始的测量几乎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从制造最简单的工具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了“量”的概念。运用量的知识,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去猎取飞禽走兽,制造形状各异的刮削器去削剥兽皮,制造钝锐有别的尖状器去抵御外来的侵扰。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测量数值的准确和统一,日渐提出要求。从而出现了专用的测量长度、容量、重量等的器具。这些测量,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度量衡。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学会依靠眼、耳、手、足等感觉器官来判断事物的量。在创造第一件“工具”时,类人猿便真正脱离动物世界而进化成“人”。为了生存和繁衍,原始人群不断扩展自身器官功能,以抵御外界的侵扰和猎取各种不同的野生动物。同时,还不断制造出各种工具,如大小不同的砍砸器和带尖有刃的刮削器等。这些石器尽管粗糙,但在制作时已有了长短、大小、厚薄、钝锐等不同的量的概念了。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度量衡》:中国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度量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虽然简单,还是可以。这种书也太多了,大同小异,作者也反复出了不少,翻新吧。
  •   通过读这本书,感觉作者知识渊博,对度量衡的历史知之甚深。但本人更想知道具体度量衡的变化是多少,书中所说不多,略感遗憾。
  •   书的内容比想像的少,只是大概介绍了一下古代情况,计量单位换算也没有。
  •   这套书系建议都不要买,没什么实用价值,偶尔浏览用用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