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赵翰生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是养蚕治丝的发源地,历代生产的丝织物,以精湛的制作,高超的技艺,使中国一直在世界上享有“东方丝国”之称。中国传统的、高水平的丝织技术,对世界文明曾经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翰生,男(1962~),辽宁人,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中国的纺织史及技术。发表论文、论著及科普作品多部,如:《图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刺绣部允《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原料及缫纺部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代的丝绸  一  丝帛起源  二  历代的丝绸生产  三  缫丝、练丝和练帛  四  古代主要的丝绸品种  五  丝绸及丝织技艺的外传第二章  古代的葛、麻纺织  一  麻类纤维的品种  二  麻纤维的脱胶技术  三  麻纺织技术第三章  古代的毛纺织  一  毛类纤维的种类  二  毛纤维的初工技术  三  毛纺织技术第四章  古代的棉纺织  一  宋以前的棉织业  二  黄道婆对棉织业的贡献  三  棉织业在全国的普及  四  棉织业发展普及的原因第五章  古代的纺织机具  一  缫丝、络丝、整经机具  二  纺纱机具  三  织造机具第六章  古代的染整技术  一  颜料和染料的种类  二  染色技术  三  古代的色谱  四  印花技术  五  整理技术第七章  古代与纺织技术有关的重要书籍  一  《齐民要术》  二  《蚕书》  三  《耕织图》  四  《农桑辑要》  五  《农书》  六  《梓人遗制》  七  《本草纲目》  八  《农政全书》  九  《天工开物》  十  《豳风广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三、唐、宋时期的丝绸生产唐宋两代的丝织生产十分兴盛。唐代前半期的丝绸生产,以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为主,自安史之乱后,特别是晚唐以后,中国陷于分裂状态,南方较之北方相对安定,经济破坏少,兼之大量人口南迁,长江以南尤其是华东沿海地区的纺织业的发展则较北方更快,纺织生产能力逐渐超越北方,所以我们现在一提起中国的丝绸,自然便会想到江苏和浙江沿海数省。唐宋的丝绸产地皆载于《新唐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以及其他的一些典籍里,从这些书所载来看,唐宋的丝绸产地几乎已遍及当时全国的各个地区。唐代政府下属的官办纺织手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基本承袭前代,但规模却大大扩展,分工也越来越细。不仅在长安设置织染署、内八作和掖庭局,在许多州还另设有官锦坊,专门为宫廷织制高级丝绸。这些官办机构以织染署的规模最大,织染署下面分设25个“作”,其中有10个“作,,专司织造,分别从事绢、纱、施、罗、绫、绮、锦、布、褐的生产;有5个“作”专司织带,分别制造组、绶、绦、绳、缨;有4个“作”专司纺制铀线,分别生产铀、线、弦、网;有6个“作”专司练染,分别负责染青、绛、黄、白、皂、紫6种基调的色彩。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关于古代的织染以及匹料的介绍比较全,受益匪浅,有想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建议购买一本看看。
  •   对古代感兴趣的值得拥有
  •   很不错,古人的智慧,非我辈可以轻视,
  •   并非是排外,而是对于养育自己的文化的一种感情,所谓子不嫌母丑,即使有欠缺,那也是一种美丽的陪衬,知不足而更能进步。
  •   对于纺织和印染,我是一位彻底的门外汉,读此书是为了自己积累素材而读,起初已经做好了啃一本枯燥学术专著的心理准备,但实际上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好读得多,不厚的一本书利用不到两天多的业余时间便初读了一遍,更正了我许多不准确的纺织方面常识,比如起初我朦胧的以为丝织品最早是从汉唐开始的,嫘祖不过是个美丽的传说,可是从目前仰韶文化的遗迹中就发现了人们有意识的种桑养蚕,纺织业是古时除农耕外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支柱,是最普遍的家庭副业;还有如今的江南丝绸闻名于世,可知最初的丝织品产区却是在北方——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直到唐宋才逐渐遍及全国,到南宋时南方产量才超过北方,但那时北方的纺织技术仍然是领先的;我是喜欢读历史的人,有时会想:古人尤其是秦汉甚至之前的人们平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是粗棉布一类的么?通过此书才得知实际上我国上古是不产棉花的,棉花是原产于热带的一个外来物种,直到宋元以后才迅速成为大宗纺织原料,普及的过程与丝织品正好相反是由南及北的,之前所言的“布”主要是指葛、麻制品。 读此书使我颇有感慨,纺织业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想成就,但也只是其中之一, 再看如今之中国虽然经济总量位居第二,并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超过美国排名第一,但目前中国已从古时的科技创新大国沦落到目前的仿制大国,当今国人是否有愧于曾经凭借“四大发明”等引领世界科技进步的列祖列宗?单纯这纺织业一类,其繁杂的分工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产品的种类也是从不论从纺织技术和地域上数目繁多,这里面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有些技术水准今人也难以企及,如马王堆出土素纱蝉衣最宽处180,长120,却仅重49克,而其牢度又相当于如今的降落伞!同时古人对服装色彩的研究也是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那时就有正色和间色之分,正色:青赤黄白黑,青赤黄就是欧洲十七世纪才发现的三原色——红黄蓝,而黑白恰是明暗度调节的色彩,据记载那时可印染出的颜色达704种,皇帝所用的黄色是黄栌为原料经过复杂的提取过程制成的日光下黄泛红,烛光下红泛黄的颜色,最令人惊奇的是,古人竟然已经掌握提取已附着在织物上的颜色,并利用提取出来的染料进行再次印染这种技术应该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了吧!可见中国古人的化学只是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只是没有深入仔细研究,与现代科学的发展擦肩而过。 另外书中也有一些有趣的相关记载比如:丝纺织品在古代是一种昂贵的商品,是可充当实物货币进行流通的,在汉朝丝织技艺被当作国家级机密而被保护起来,丝织品的技术的外传也很有意思,有和亲公主把蚕种藏在帽子里的有外国僧人藏在禅杖里……所以一项技术仅靠保密(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而古代中国也做到了,直到腐朽不堪的清朝末年中国纺织业仍然是世界领先的。 初读此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如果此书能够增加些彩图会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比如丝绸的种类及古时颜色的分类这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另外某些纺织行业的专业语言让外行难以理解,可以尝试用形容、类比的方法让我等外行更加明白。
  •   写东西做参考,太专业了些!
  •   特别是书的封面设计得不错.
  •   绝对坑爹……
  •   一直想笼统的了解下古代纺织品技术,瞎抓了一气找到的这本,商务印书馆的品质在那儿,只是感觉年代还是比较久的,不过这种历史资料,本来也不是太“时尚”,也足够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