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学苑 作者:王咪咪 页数:371 字数:262000
内容概要
本书共选录1900年~1949年间中医期刊中的24种医话、随笔、笔记文献。内容包括:1、对方剂的方解灵活运用、加减变化,以及对古方剂的溯源、探讨;2、诠释病名;3、介绍养生保健格言名句;4、有关病理、生理、疾病、治疗的中西医对比、汇通、结合的探讨;5、结合实践读好中医典籍的意义和作用;6、介绍药物功效及如何用药,以及一些还不被人所知药物的某些特殊功能;7、杂谈。
本书所录文章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一般是就一个问题、一件事情、一味药、一个想法、一种现象,医家提笔而就的感想、说明、体会、经验。由于内容丰富,故而分册出版。
作者简介
王咪咪,副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文献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学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史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秘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文献研究。
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课题《中华大典·药学分典》的编纂工作,任副主编;参与国家科技部在研课题《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电子版保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中标课题:1949年前中医期刊及相关文献的收集研究与数据库的建立等项目。
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编著的学术著作有:《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敦煌古医籍考释》、《本草纲目索引》、《唐容川医学全书》、《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等三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拯瘼轩医学会谈社问答琐记
澄斋医话
黄溪医话
偶然随笔
临证杂记
海南医谈
谦斋随笔
千虑一得
非非医话
非非室杂录
录人生必读书五则
录竹窗随笔五则
吴山散记
折背叟医学漫笔
折背叟诊余漫录
折背叟通函论症丛编
静盒医话
古今庐医话
绩学庐随笔
医林碎金录
仁盒医说
临证笔记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论
蒲石山房医话
爱洁庐主人医话
诊余读书记
读书杂记
针灸医话
景景医话
惜分阴轩医话(一)
惜分阴轩医话(二)
医话
石芝医话
随笔
读医书随笔
选编索引
著者名录
引录期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石斛以生者为最上,用枯宜取丰肥,若干瘪者不屑用也,用亦无功。肠炎之病,实为圣药,此由德国国家医院,根据余方,曾化验证明者也。乃余治郑姥之肠澼,下利如鱼肠,重用肥石斛、天花粉以弥肠孔,参用张仲景白头翁、乌梅,刘河间黄连解毒以杀菌,乃他医不敢议仲景、河间,而独议余石斛,谓石斛补阴,试问石斛补阴,出于何经?验于何剂?即就赤痢而论,生津补阴,何得为过?病家因众议纷纭,遂专任西医。盖专任西医,而中医不能议其后矣。 肋膜炎以天花粉为圣药,肺炎以桑白皮为圣药。然均可以金石斛为佐,盖以有监制矣。即如湿温用石斛,何尝无功?因湿温固伤寒类也,若畀燥湿不能互化,不妨用莲花须、丝瓜络、芦根辈,以调剂之。处方贵在主从导引,即先哲所谓君臣佐使也。若记方数味之学,非不佞所敢闻,以其味堪与于医家得失之林也。近医之议余后,吾无间焉。 温病遇雨,乃为湿温,不曾遇雨,是温热也。薛生白、叶天士之治温,论病处方,循症下药,世医奉为圭臬也,审矣。然对于湿温二字,却未教人如是分是。天士谓温病必夹湿,生白则直称为湿热病,盖都只就三吴而言也。即朱丹溪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何尝不就八婺而言哉。论温三篇,又安知不就赣西而立说耶。章虚谷本薛、叶之原理,而著《医门棒喝》。王孟英复拾章氏唾余,而投《温热经纬》。故吴医论温,以薛为高,王为劣。余民五在临平,治同乡何童湿温,以党参入剂,至为名医许君所诋。然许医不诋余为不知治浙西之温病,乃诋余为不知湿温,未读《温热经纬》,此余对于王氏之学,发现千疮百孔者,实许医背后一诋之力也。 古人制方每人人参,不只取其生津和营卫也。实则赖人参之吸收脉管力量,以增抵抗毒素也。不佞治夏孙二君,风病未愈,复中外感,一则人参与柴藿同方,一则人参与羌防共剂,惟其信任也,故不以为过,若易他人,未有不置方再议者。盖俗医不知监制之理,每日人参补邪,遂使病家畏参如虎。治病十年,吃此苦李,屡矣。《千金》本草称白茅根能正肠胃,不佞近岁对病家误服石膏,而心脏微弱不能言者,尝重用白茅根以拯之。较诸三五年前,专赖丝瓜络炒扁豆者,实为上功。不期客冬处一方,因入白茅根六钱,为前医所疑,谓彼既误下石膏矣,今黄溪复大使白茅,是一误再误也,余微闻之,笑不与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