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耿振东 页数:4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管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他是两千多年前华夏文明的捍卫者,是中华大一统思想的先声,其次,他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改革家之一,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政治家”。再次,他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开创了我国古代以法治国的传统。作为春秋政坛上的领军人物,管仲富国强兵的经世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据《国语·晋语》,嫁给晋公子重耳的齐姜氏,在管仲去世若干年后依然娴熟地背诵着管仲“纲纪齐国”的治国言论。到了战国末期,承载着管仲思想的《管子》篇章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了。
始自战国末约1400余年的《管子》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曰两汉的勃兴,二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与沉寂,三曰唐代的再兴,四曰宋代的繁荣。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管子》研究虽有波折但整体上升的历史轨迹。耿振东的这本《<管子>研究史(战国至宋代)》即对宋以前的《管子》研究作了初步探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从管仲到《管子》
第二节 《管子》思想
第三节 《管子》散文
第二章 先秦管仲思想评说
第一节 《论语》对管仲思想的评说
第二节 《孟子》《荀子》对管仲思想的评说
第三节 《庄子》《韩非子》对管仲思想的评说
第四节 《吕氏春秋》对管仲思想的评说
第三章 《管子》研究在汉代的勃兴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况
第二节 黄老之治对《管子》思想的实践
第三节 贾谊对《管子》思想的研习
第四节 晁错对《管子》思想的研习
第五节 《淮南子》对《管子》成书的诠释及其思想的汲取
第六节 东郭咸阳等对《管子》轻重学说的实践及发展
第七节 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诠释与编校
第四章 《管子》研究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与沉寂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况
第二节 诸葛亮治蜀对《管子》思想的实践
第三节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的辨伪
第四节 刘勰对《管子》文辞的评述
第五章 《管子》研究在唐代的再兴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况
第二节 魏征等对《管子》文句的辑录
第三节 刘彤等对《管子》轻重学说的阐释、实践及发展
第四节 尹知章的《管子注》
第五节 孔颖达、柳宗元对《管子》的辨伪与解读
第六章 《管子》研究在宋代的繁荣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况
第二节 李觏等对《管子》轻重学说的阐释、实践及发展
第三节 杨忱的《(管子)序》
第四节 苏轼的《管仲论》与苏辙的、《古史·管晏列传》
第五节 张□的《读(管子)》与吕祖谦的《大事记解题》
第六节 朱熹对《弟子职》的注解及其对《管子》的辨伪
第七节 叶适《习学记言》对《管子》的解读
第八节 黄震《黄氏日抄》对《管子》的解读
第九节 其他学者的《管子》研究
结语
征引及参考书目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管子》论说文论证技巧 1.托古援经——权威论证 权威,指为人信服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措施、言论或古书。《管子》中的权威论证分为托古论证和援经论证两类。 《管子》中的托古论证与其他子书的以事说理不同。《管子》所托之古事基本没有故事情节,这与《庄子》、《孟子》、《韩非子》用来说理的具有情节性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托古论证在战国很有市场。罗根泽曾说:“返古思想为人类通性之一,中国人尤甚。况当战国乱离之时,颠沛失所,更易引起慕古返古之思,故各家著书立说,每每托古。即彰彰较著者言之:‘儒墨两家,俱祖尧舜,道家为黄帝之说,许行托神农之言。”’①因此,假古人之言、托古人之事,以坚人之信、益己之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论证方式。 托古论证在《管子》中有三种表现形式。有时,它以特称帝王的形式托古立言。这些帝王往往上溯到汤、禹、舜、尧以至黄帝、燧人、伏羲。用特称帝王作论据,作者似嫌不足,于是又采用了“七十九代之君”、“封禅之王,七十二家”、“五帝三王”的群称帝王的形式,力求加强涵盖广度、造成气势,增加论证的力量。当然,《管子》中也有以全称式“先王”为名说明事理的。形式多样,不一而足。 在古代,书籍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古者政教不分,书在官府,欲得诵习,颇非易易。”②作者著述论说,征引古书以加强自己的论辩力量势在必然。《管子》征引古书共有七处,分别出现于《法禁》、《法法》、《兵法》、《任法》、《七臣七主》。如《法禁》篇:“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泰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干而一心。’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通上之治以为下法,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这里引《泰誓》论证人“和同以听令”、用法律同人心的重要性。古书的引用,加强了论说的力度。 2.推前衍后——因果论证 在《管子》中,有一种类似修辞顶真的语言形式,不过,它的存在并非为了取得修辞效果,而是旨在说理。笔者称之为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前溯式和后衍式。前溯式是对要达到某一目的应如何去做或对已形成的某一现象原因的分析,强调重点在前因。后衍式是对某一现象或某一做法的发展趋势的推测,强调重点在后果。如:“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权修》)这是前溯式因果论证。“农事胜则人粟多,人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治国》)这是后衍式因果论证。有时,前溯式和后衍式联合交错使用,形成了单线、复线、多线等多种形式。 由于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这种论说方式线索非常清晰。又由于前溯式、后衍式各有表达的重点,在较短时间、较小篇幅内能将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化。它不仅洞察了潜在的原因,还预测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因果论说在《管子》中被广泛运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