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方朝晖 学苑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方朝晖 编 页数:348
内容概要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贯穿作者临床经验、科研思维,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促进中西医两套不同医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注重中西医病症范畴的统一,以提高知识层面和掌握实用技能为主要目的,力求突出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颖性。 至此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谨向长期支持这项工作的领导,向为《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出版付出辛苦的编辑同志,向《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引用到的中西医资料的所有研究者,致以由衷的谢意!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学者、同仁与广大学者不吝赐教,感激之至!
作者简介
方朝晖,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厅“江淮名中医”培养对象。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安徽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中西医药学会活血化瘀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糖尿病学会会员。国家食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糖尿病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国家行业专项慢病——糖尿病首席专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糖尿病血管病变新药创制”课题负责人。
书籍目录
上篇 概论第一章 糖尿病研究的发展史第一节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第二节 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第二章 糖尿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第一节 糖尿病流行病学第二节 糖尿病的防治对策第三章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二节 西医对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第四章 胰腺胰岛与胰岛素第一节 胰腺的解剖第二节 胰岛的构成第三节 胰岛素第四节 与糖代谢有关的其他调节激素中篇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第五章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第一节 血糖第二节 糖化血红蛋白第三节 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第四节 尿液分析第五节 血脂质分析第六节 胰岛B细胞功能测定第七节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抗体测定六章 糖尿病前期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第七章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第一节 糖尿病诊断第二节 糖尿病分型第八章 糖尿病教育第一节 糖尿病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糖尿病教育目的和方式第三节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第九章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第一节 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各种营养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第三节 饮食治疗的方法第四节 糖尿病食疗的食物第十章 糖尿病运动疗法第一节 运动疗法的作用第二节 运动的方法第三节 运动注意事项……下篇 糖尿病专题探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情志,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如郁怒伤肝,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灼肺胃阴津,下灼肾阴;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中国历代医籍均有情志因素对消渴病影响的记载,如《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刘河间·三消论》记载:“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慎斋遗书·渴》篇也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的认识。此外,肝主疏泄,对情志因素影响最大,消渴病的发生与肝脏也有着密切关系。如清代医家黄坤载在《四圣心源·消渴》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又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说:“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以上论述,均说明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由于情志失调直接影响五脏的功能,使五脏精气活动失常,导致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四)劳逸失度,肾精亏损劳,就是指劳倦。过度劳累,耗伤脾气,脾气虚则运化失司,不能补充先天之精;或素体阴虚,复因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伤阴精,导致虚火内生,则“火因水竭而疬烈,水因火烈而易干”,从而发为消渴。《千金方·消渴》认为: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急易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过度安逸,致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易化燥生热,胃中燥热偏亢,继而引起一系列的消渴症状。正如《世补斋医书·逸病解》所说:“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反之不动则谷气不消,精微无以化生,阴津亏乏,血脉不畅,顿生瘀血痰浊,久之易病消渴。《景岳全书》又记:“盖贫贱之劳……何病之有?惟安闲柔脆之辈,而苦竭心力,斯为害矣。”(五)外感六淫毒邪,伤津耗液早在《灵枢·五变》中就有记载:“余闻百病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奇邪淫溢,不可胜数。”说明外感六淫,四时风雨,奇邪疫毒,从皮毛而入腠理,或入而复出,或留而不去,旁及脏腑,化燥伤津,可发消渴病。四时疫毒流传蔓延,也可发生种种疾病。此外中医理论认为,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与人体气血的盛衰、人体疾病的影响,都有密切关系。如《素问·保命全形论》篇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若素质太差,或失于摄养,致卫外作用暂时失调,如有外邪侵袭,特别是那些具有传染性的时邪疫疠,就能趁虚而入,发生疾病。
编辑推荐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是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