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苑出版社 (2010-06出版)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 页数:292
书籍目录
新视域思想家的“孤独”?——关于陈映真的文学和思想与战后东亚诸问题的内在关联艺术与生命——饶宗颐论书画艺术和音乐F.R.利维斯与英美新批评文学史专题“只愿文章中试官一论明代通俗小说中与官相关的情节模式蒲松龄对志怪狐狸精的扬弃阿Q革命身份试论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文学——对1949一1976年中国文学的一个考察莫言小说中的一些特别事象与景观论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诗·唐风·蟋蟀》中的“蟋蟀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幽礼教图式与死亡信仰——东汉武氏祠历史故事画像之文化敏事新论文献考辨招魂曲:《楚辞》注释的抒情向度青年园地章句学与两汉儒学风向周作人隐逸心态再思考颂歌时代的颂歌体——《人民日报》(1949—1966)诗歌研究文史名家“东北大野”诗人穆木天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品书录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拓性的文学研究——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简评
章节摘录
然而台湾光复带来的希望,使他的理想复活,以为“设若战争所换取的仅是这个改革的自由和机会”,那么,“或许对人类也不失是一种进步的罢”。但最后,他看到的却是台湾光复后陷入内战恐惧之中的国家政权彻底摧毁了他的改革理想。陈映真是第一个在《乡村的教师》中表现太平洋战争时期台籍日本兵的身体和精神的境遇、表现台湾光复后充满了改革中国“愚而不安”社会的理想的一代人在面临二二八事变之后因国家政权的保守化而理想破灭而精神苦闷的作家。尽管在小说中,关于台湾战前和战后的社会历史的描写很隐晦,但陈映真还是以象征性的笔法,塑造了一个没有死于战争,却自我毁灭于战后的绝望的吴锦翔,他的颓废、堕落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因为不断受到在南洋丛林中吃过人肉的罪恶感的困扰,实际上,陈映真早已暗示了一个战后两岸民族分断、在台湾的新的保守时代的到来,而这个时代的到来,浇灭了吴锦翔这样的台湾青年的改革社会的理想,“冥冥里,他忽然觉得改革这么一个年老、懒惰却又倨傲的中国的无比的困难来。他想象着有一天中国人都挺着腰身,匆匆忙忙地建设自己的情形,竟觉得滑稽到忍不住要冒渎地笑出声音来了”。
编辑推荐
《励耘学刊(总第11辑·2010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