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学苑 作者:毛颖梅 页数:294 字数:3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第一章到第五章为读者介绍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成果以及编著者在特殊儿童游戏治疗领域的研究情况。这些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笔者从2005年至今的实践积累。由于研究时间和精力所限,书中未涉及感官障碍和肢体残障儿童的游戏治疗。
作者简介
毛颖梅,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多年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八年学校心理咨询经验。2002年开始研究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中国特殊教育》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现主要从事儿童心理
书籍目录
引 言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游戏 第一节 对游戏的研究和认识 第二节 儿童游戏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游戏与特殊儿童第二章 游戏治疗与特殊儿童 第一节 游戏治疗的涵义 第二节 近年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游戏治疗的理论学派 第四节 以残障儿童为对象的游戏治疗第三章 游戏治疗的实施 第一节 游戏治疗室的布置 第二节 设定规则 第三节 游戏治疗的评估方法 第四节 游戏治疗的基本技术第四章 游戏治疗技巧 第一节 象征性的游戏技巧 第二节 使用自然材质的游戏技巧 第三节 创造性活动的游戏技巧 第四节 其他游戏治疗技巧 第五节 团体游戏治疗的技巧第五章 基于游戏的综合干预理论及技术 第一节 传统早期干预方法的局限 第二节 游戏本位跨领域评估 第三节 基于游戏的综合干预理论与方法第六章 国内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案例 案例一 干预感统失调儿童情绪问题案例 案例二 干预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案例 案例三 干预轻度智障儿童情绪问题案例 案例四 有语言的孤独症幼儿案例 案例五 无语言的孤独症幼儿案例 案例六 提高发展迟缓幼儿社交水平案例第七章 国外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案例 案例一 孤独症女孩的整合式游戏治疗案例 案例二 孤独症幼儿非指导式游戏治疗案例 案例三 四岁精神异常女孩的游戏治疗案例参考文献附 录
章节摘录
插图:治疗师还可口头询问家长,亲子之间的互动是否与在家里相同。需记录案主与治疗师的互动与案主与家长之间互动的不同之处。本阶段的目的是要获得更多有关案主的信息,观察者也可以指出父母与孩子互动困难的地方,以更进一步进行咨询诊断。在这阶段刚开始时,父母先告诉孩子,他们要离开一下,几分钟后会回来。在父母离开的这段时问,可观察孩子分离时的表现。当父母回来后,也要记录孩子的反应。注意记录父母不在时儿童的情感反应以及儿童的其他任何情感发展水平的指标。当父母回来,也要记录儿童的反应。之后,由父母带着孩子做较结构式的活动。这个活动必须是孩子不熟悉且具有轻度挑战性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要有压力,需要记录孩子对父母的反应,也要记录父母记录孩子或帮助孩子的方式,以及儿童表现出来的认知、情感、语言和运动方面的表现。阶段五:动作游戏,约10~20分钟。第一部分是非结构式的,由孩子主导玩不同的器材,物理及职能治疗师可以一起进行活动,以就近观察儿童的动作发展技能。必要时在各种器材上发动运动性游戏。做完几分钟的非结构性游戏后,由游戏引导者指导儿童做各种在此前未观察过的活动。是否让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参与运动,部分取决于儿童本人及其对新来的成人的反应,有时可能只有治疗师单独观察儿童。阶段六:点心时间。这个阶段,第三阶段的孩子会一起参加吃点心。可观察孩子的社会互动、自我照顾、适应行为等技能和口腔肌肉的问题。为了要观察不同口腔和舌头的动作,因此选用的点心必须经过挑选。而在旁观察的观察者,需要按照TPB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手册上的指导语,针对孩子的认知、社会情绪、语言沟通及感官的发展现况,以详细、质性的方式记录。观察记录的方式,要避免类似检核表的格式,而要以丰声的文字叙述质性的部分;不是记录有哪些行为,而是怎么发生这些行为。例如:记录同伴互动时,我们不使用‘能察觉同伴存在’,而是更深入记录:案主是如何意识到同伴的存在?观察者必须在正式观察前,熟悉每个领域的指导语,尤其是手册上注明要特别注意的部分。但观察者可视现场情况和孩子的情形,予以调整。完成上述的游戏评估过程约需一个半小时,好处是可获取详细的案主发展资料。为了节省时间,可省略阶段四至六,只进行阶段一至三,以了解案主之游戏行为。在了解案主游戏发展后,就可直接进行游戏治疗。
编辑推荐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