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地名考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马保春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5至11月,在筹备出版我的博士论文《晋国历史地理研究》过程中,因为经费短缺的原因,不得不将其中的附录——“晋国历史地名综考”部分,约20万字,忍痛割爱拿了下来,没有和正文一起出版。但是,这部分我是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自觉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学者案头重要参考书的。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  那还是在2001年我上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现城市与环境学院)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先生就给我确定了《晋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题目,并要求全面搜集有关晋国的地名资料。从那时起,一直到2005年博士论文的完成,这项关于晋国地名搜集、整理、考证的工作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至今,北京大学图书馆一层南侧古籍善本部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书桌的木香气息也还时常弥漫在我的周围。在唐老师办公室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教室里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大量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的情景也时常浮现于眼前。

内容概要

  多年来,关于晋国地名的搜集、整理、考证工作就从未间断过。每搜集到一个新地名,就会单独列出一个条目,此后遇到与之相关的传世文献资料、文物考古资料或古文字资料都会逐次添加到该条目下,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共搜集到了450个左右的晋国地名和涉晋地名,并对每一个地名进行或文献的、或考古学的、或古文字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至今,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部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书桌的木香气息也还弥漫在我的周围,在资料室翻阅大量考古和古文字资料的情景也时常浮现于眼前。

作者简介

  马保春,副教授,男,汉族。197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1995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完成硕士课程,由硕士转而攻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教。

书籍目录

图录/1绪论/1一、晋国历史地名的分类/1二、晋国历史地名考证方式的类型/2三、晋国历史地名考论的学术价值/3第一章 历史聚落、乡邑,城邑地名/1[上阳]/3[下阳]/4[下邑]/5[小曲]/6[于]/6[千亩]/8[卫]/9[大梁]/9[尸]/11[木门]/11[中人]/11[中牟]/12[五氏]/13[五鹿]/16[仇吾]/17[元]/18[少梁]/18[少曲]/18[尹]/19[王官]/20[王垣]/22[王城]/24[长樗]/25[东周]/25[北征(征)]/25[北兹]/26[匡]/26[左人]/27[平邑]/27[平中]/28[平州]/28[平周]/29[泛]/30[艾]/31[龙泽]/32[交刚]/33[共]/33[共工]/35[戏]/35[向阴]/36[向邑]/36[阳]/36[夷仪]/36[州]/38[曲沃]/39[曲梁]/43[汝滨]/44[纪]/44[臼]/45[西阿]/45[许]/45[郢]/45[负蔡]/45[邢邱]/46[邢丘]/46[顿丘]/47[宋子]/48[宋五]/49[寿阴]/49[适历]/49[卢氏]/49[庐柳]/51[怀]/52[汪]/52[汾阳]/52[灵丘]/53[赤棘]/53[邯郸]/54[邲]/56[邵]/56[陉]/57[陉庭]/57[沈]/64[亟治]/65[京]/65[刳首]/66[岸门]/67[昆都]/67[逆峙]/67[武城]/67[河阳]/68[河阴]/69[泫氏]70[苗]/70[范]/71[合]/71[英丘]/73[邢]/73[郊]/73[驹]/74[黾]/74[采桑]/75[临]/75[侯丽]/76[冠氏]/76[受铎]/76[城濮]/77[娄]/77[柏人]/77[柯陵]/79[栎]/79[皇]/80[绛]/81[芰]/82[荥]/83[荧庭]/83[郜]/83[钟离]/84[音阳]/84[亳城]/84[原]/85[唐]/87[夏阳]/88[晋阳]/89[栾]/91[桃园]/91[桐庭]/91[桑田]/92[桓]/92[离石]/92[被庐]/94[郏]/94[铁]/95[邨丘]/95[顿邱]/95[高梁]/95[诸浮]/96[干(干)侯]/96[堇阴]/97[麻隧]/97[黄父]/97[着雍]/98[戚]/98[扈]/99[敛盂]/99[断道]/99[梗阳]/100[清]/100[清源]/100[琐泽]/101[瓠丘]/101[绵上]/102[菟圃]/102[萧鱼]/102[着]/102[虚]/103[虚打]/103[辅氏]/103[鄂]/103[野王]/104[阏与]/105[隆]/105[随]/106[黄池]/106[寒]/106[兢]/107[彘]/107[彭戏]/109[彭衙]/109[朝歌]/110[棘蒲]/111[棣]/112[械林]/112[温]/113[焦]/114[宁(宁)]/115[刍]/116[葵丘]/117[践土]/117[鄍]/118[部]/118[鄗]/119[蛮]/119[黑壤]/119[新田]/119[湛阪]/120[新城]/120[楚丘]/122[瑕]/124[瑕邑]/126[蒲]/126[蒲城]/128[虞阳]/128[解梁城]/128[訾娄]/129[鄢陵]/129[雍榆]/129……第二章 历史国族地名第三章 历史政区地名第四章 历史区域地名第五章 山川地貌地名第六章 关隘交通地名第七章 宫室、田亩地名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古本竹书纪年》:“(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逆公子重耳,涉自河曲。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国语.晋语四》也记载了此事,其:“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杜注:“三皆晋邑。召,召其长。”  《春秋地理考实》卷一:“臼衰,庐柳,《传》取臼衰,杜注解县东南有臼城。《汇纂》今平阳府解州西北,今按解州今直隶山西。传晋师军于庐柳,《汇纂》今猗氏县西北有庐柳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人桑泉、取臼衰。”惠栋(1697-1758)《春秋左传补注》卷二“僖二十四年军于郇,注解县西北有郇城”句下云:“服虔曰郇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虚也.郦元案《竹书纪年》云晋惠公有五年,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焉,晋师狐毛与先珍御秦,至于庐柳,秦穆公使公子絷来师言退,舍于郇,盟于军,京相墦《春秋土地名》曰桑泉、臼衰并在解东南,不言解,明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与《竹书》不殊,今解故城东二十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乡俗名之为郇,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说文云郇读若泓。”  依惠栋之文,则汉、晋解县在西,而桑泉、臼衰在其东南,与杜预以为解县居东,桑泉在其西,臼衰在东南不同.又因为汉、晋解县在涑水之北,在其东南尚有相当的平坦地域,故臼城有可能在其东南,则桑泉在解县西或西南才对,因为围令狐、桑泉、臼衰解降,而未到解,故二者宜在解之西或南。

编辑推荐

  搜集、整理、考证的这部分晋国历史地名,从归属上讲,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晋国疆域范围内属于晋国所有的地名,这部分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另外一部分是在地理分布上,可能不属于晋国疆域范围之内但是和晋国历史密切相关,如晋国参与的战争、会盟等军事活动所涉及的地名,由于这些地名一方面反映了晋国历史发展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也能从一个侧面暗示晋国政治地理发展的特点、是研究晋国历史地理不能不关注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晋国地名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