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王宁宇 编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作者简介
王宁宇,1945年9月出生于西安,笔名人予,汉族,河南省孟漳县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先后任陕西省轻纺工业局二轻处、工艺美术处(公司)艺术指导、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陕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美术专职干部、陕西省雕塑院研究员、院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1996年底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授,先后担任美术史论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2004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日《20世纪中国动画史及中国动画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陕西传统民间美术及现代民问绘画、中国西部文化生态与人文资源、当代中国画创作及西北画家状况、中国古代绘画。有图志型专著《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追寻》(与人合作,三秦出版社.
2002年)、专著《中国西部民闻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等多部著作出版。
书籍目录
木匠当代诸生相——周至、户县木作行业调查叮叮当当打铁匠合阳县夏收机具考察黄河岸边的制秤世家——韩城传统制秤工艺及其生存状态白杨林后的“簸箕村”——合阳县和阳村考察记扎笤帚小手工业的三种类型——凤翔、千阳、陇县考察记编在凤翔终南山下的手工纺织机——周至、户县几个乡村的调查关中的饴铬机合阳农村家常饭食录西府豆腐制作:从老到嫩的三部曲——以凤翔、陇县为考察范围凤翔、千阳、陇县乡村民居——小地域演变的样态及原因研究寺坡、庞留村民居近百年问的历史变相渭北农家的仓储在没有电的日子里——凤翔县、麟游县几个乡村的灯具考察水呀,水——对渭南塬上几个村镇水设施的追访消逝的老水车豆村大蜡考察与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富饶村紧挨着通往马召镇的大路,村口有人说这儿有个村里唯一的木匠。于是我找到了他。崔升堂,家住马召镇富饶村二组。1975年他28岁时利用空余时间跟外乡来的杨忠焕学盖房,两年后,又跟着本队的师傅介小毛学做家具、门窗,属于做小活,学了两年以后就一直在生产队。直到1981年队里组织学木活,他再次跟着学了一年多。生产队解散,他回到家开始对外接活。崔升堂的木活都是到订做者家里去做,原料由订户提供。绝大多数取材是就地买村民伐下的原木。多用洋槐木,也有用青杠木和椿木做主体。做门窗用松木,因为它硬,不变形,正规。青杠木和松木是从周至县西郊市场上买。他做了20年左右的木活,盖了200多间房,大半是富饶村的,最远的房活是在厚畛子和沙梁子。做家具的最长路线仅有十里路。盖房用的工具不多,常用的是锛子、刮刀、木拐尺、墨斗、锤子和一个大码的锯,锛子用来清除杂枝,再用刮刀刮去树皮。、在盖房木材的选用上,村里有个说法叫“桑木悼身枸木根”,桑木和枸木不能用来盖房,因为桑木的谐音是“丧”,听来不吉利,枸木根常形容婆婆妈妈不干脆利索的人,所以选料时不用这两种。另外,盖房的檩条所用木头根据其直径粗细,过去是“大头往里,小头往外”,而现在正相反,为了好看而把大头放在外面,并且在大头安公铆,小头安母铆,还讲究“母铆不朝西,公铆不朝东”。目前,做家具和房活都不好接了,崔生堂主要靠材活(即做棺材)赚钱。崔升堂起步较晚,学习的时间长,做活的时间相对短些。不过他做的活很受欢迎,村民说他做活和做人一样实在、经受得住。崔升堂的工具从盖房、做家具到做材活都很全,木制工具多是干活时按需要随即做的。
编辑推荐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