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杜长胜 编 页数:59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独树一帜,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晾叹。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着紧密的精神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仅是大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也是培育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中国戏曲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心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舁、孔尚任等人的杰作,与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经典之作一样,同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近代以来在地方戏广泛发展的基础上舞台艺术勃兴,经过历代艺人、文人的反复磨砺,锤炼出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和许多杰出艺人,京剧是其集大成者。20世纪中叶以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戏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工作,无论在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方面,还是在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田汉、欧阳予倩等大批当代作家创作了许多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前人的优秀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戏的日趋成熟,为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无限光明宽阔的道路,这是新时代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话剧虽然是从外国引进,但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逐步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同样形成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等创作大家和大量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学习、研究我国戏剧的优秀成果,对于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以其强势如潮水般涌来,如何坚守和维护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更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但是,倡导民族戏剧和弘扬民族文化,并非盲目排外,恰恰相反,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全球的目光,广采博收,取精用宏,为我所用。事实上,中国戏剧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和传统,在广泛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内容概要
《中西名剧导读》共选中西舞台演出剧本80个。其中戏曲剧本60个,中西话剧剧本20个。编选原则以时间为纵线,上承古代,侧重近现代,兼顾名家名作以及主要的剧本文学风格流派。除此之外,近现代戏曲作品兼顾主要剧种;中国话剧以1949年前为选本的时间范围,惟难舍老舍先生传世名作《茶馆》,故破例入选。 本书为《中国地方戏曲剧目导读》之一,收录了《杨三姐告状》《打金枝》《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孙安动本》《谭记儿》等河北梆子、晋剧、豫剧、秦腔、川剧等剧种经典剧本,并请专家进行了注释,撰写了导读。
书籍目录
评剧《杨三姐告状》河北梆子《秦香莲》晋剧《打金枝》蒲州梆子《薛刚反朝》秦腔《赵氏孤儿》柳子戏《孙安动本》豫剧《穆桂英挂帅》豫剧《朝阳沟》川剧《谭记儿》川剧《拉郎配》川剧《芙奴传》川剧《巴山秀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记
章节摘录
老身赵氏 ,许配陈让为妻,膝下一儿一女。丈夫在此滦县开了一座栈房,举家就在此栈居住。适才老身在外走动,听的那打官司的杨三姐在房哭的可怜,不知为何。待我将她唤过房来一问。便知其情。杏花 !杏花 有。陈赵氏 你到那屋里,将杨三娥 唤来,就说我n1她有话说。快去!杏花 是。(下)陈赵氏 她这般哭泣,定有为难之处。[杏花 带杨三娥 ,进门上。杏花 上边是我家大奶奶。杨三娥 大娘万福。陈赵氏 罢了。坐下讲话。杨三娥 是。大娘将难女唤来,有何指教?陈赵氏 我来问你,今日堂上怎样理论,因何啼哭,有什么难处呢?杨三娥 咳,大娘呀,教我一言难尽!县长仍然不与我做主,竟将我兄锁押监房里了!陈赵氏 一定是高家手眼过大哪,依你可是怎样主意呢?杨三娥 难女束手无策,只可一死,阴间寻找我的姐姐,诉诉我的冤枉,也就罢了!陈赵氏 你不可寻此窄路,事情慢慢缓办哪。你死了谁与你姐姐报仇?那是拙志,总不如慢慢寻个明路为妙哇。杨三娥 我无计可施了。陈赵氏 现来听说城隍庙城隍老爷最灵不过,你到那里焚香叩求,诉诉你的冤情,就许有显报。有何不可呢。杨三娥 这倒是个主意。多谢伯母指教。今晚我就前去烧香。陈赵氏 你自己不害怕么?杨三娥 想我到这步地位,还怕什么神鬼呢?再问大娘,这城隍庙在何处?陈赵氏 你听呀!(唱)一顺大街往正西,与李家宅院靠邻居。看庙的姓任任老道,年岁总有七十余。到那里喊出老道领你去,把你送到正殿里。正颜厉色休胆惧,焚香哀诉你的委屈。杨三娥 (唱)大娘指教是正理,下拜多谢指路迷。城隍老爷要怜恤。必有报应在眼头里。多蒙大娘指引,明日待我八点钟之后前去,也免得在街上招眼。陈赵氏 也好。你就在这屋陪着老身坐坐。待我吩咐厨下,做碗稀饭你用。杨三娥 我这满心是火,也用不下饭去,大娘不必费心了。陈赵氏 你不用上火,也不用外道。正是:(念)因果实录最难逃,(带杏花 下)杨三娥 (念)神佛有眼不屈人。(下)
后记
五年前,当我将多年要编一套《中西名剧导读》教材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和专家领导时,得到了众多的支持和鼓励,但也有反对的意见。支持和鼓励者认为,将中国戏曲古典作品与近现代不同剧种的优秀作品,和中西话剧、歌剧的优秀作品纳入一体的编法还是第一次;由文本向舞台艺术本体延伸的想法和作法是可取的;对于拓展研究生的艺术视野,树立戏曲艺术的主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演剧文化必要的尊重与信心是有帮助的。反对者则从现实的角度认为:架构过于宏大,研究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并进入深层思考,是不现实的;作家、版权,以及现行的项目财务规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制约本想法难以实现的障碍……总之,这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善意的提醒有助于深入的思考,在几经调研和讨论之后,放弃了将歌剧文本纳人本书的设想,同时,也缩小了原有所选剧目的规模和范围。在几位学术顾问的帮助下,很快确定了人选剧目及剧目导读撰写人员名单。与作家联系版权授权工作也随后展开。五年来,为了联系有关作者及其亲属,除了我们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外,也曾烦请相关机构人员帮助联络,目前,联系到了大部分剧作者及其亲属,但仍有一小部分作家由于过世已久或工作变动,失去了联系的方式,至今还有一部分剧作家和译者未能联系上。随着工作的深入,也由于参与工作人员还身兼他职,因此,联系工作的难度超出了想象……
编辑推荐
《中国地方戏曲剧目导读(1)》:中西名剧导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