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话剧剧目导读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杜长胜 编  页数:44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独树一帜,以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惊叹。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着紧密的精神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陛,不仅是大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也是培育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中国戏曲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心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舁、孔尚任等人的杰作,与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经典之作一样,同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近代以来在地方戏广泛发展的基础上舞台艺术勃兴,经过历代艺人、文人的反复磨砺,锤炼出大批优秀传统剧目和许多杰出艺人,京剧是其集大成者。20世纪中叶以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戏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工作,无论在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方面,还是在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田汉、欧阳予倩等大批当代作家创作了许多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前人的优秀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戏的日趋成熟,为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无限光明宽阔的道路,这是新时代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话剧虽然是从外国引进,但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逐步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同样形成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郭沫若、田汉、老合、曹禺等创作大家和大量经典的、优秀的作品。学习、研究我国戏剧的优秀成果,对于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以其强势如潮水般涌来,如何坚守和维护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更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但是,倡导民族戏剧和弘扬民族文化,并非盲目排外,恰恰相反,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全球的目光,广采博收,取精用宏,为我所用。事实上,中国戏剧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和传统,在广泛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内容概要

《中西名剧导读》共选中西舞台演出剧本80个。其中戏曲剧本60个,中西话剧剧本20个。编选原则以时间为纵线,上承古代,侧重近现代,兼顾名家名作以及主要的剧本文学风格流派。除此之外,近现代戏曲作品兼顾主要剧种;中国话剧以1949年前为选本的时间范围,惟难舍老舍先生传世名作《茶馆》,故破例入选。     本书为《中西话剧剧目导读》之三,收录了《老妇还乡》《获虎之夜》《雷雨》《虎符》《茶馆》等中西经典话剧剧本,并请专家进行了注释,撰写了导读。

书籍目录

等待戈多老妇还乡获虎之夜雷雨虎符茶馆后记

章节摘录

1906年4月13日出生于爱尔兰一个新教家庭,1927年毕业于爱尔兰三一学院,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讲师,1932年起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约于1937年,贝克特在巴黎街头被一陌生人莫名其妙地捅了一刀(刺穿肺部),切身感受到人生世相之荒诞。二战期间,贝克特为避祸隐居乡村,在一农场当雇工;战后回到巴黎,潜心创作,陆续推出一系列有影响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其代表作《等待戈多》1952年发表,1953年1月5日在巴黎巴比伦剧场首演,引起轰动,接着创下连演400多场的记录。后来此剧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从西方到东方的20多个国家上演,引起连续不断的巨大反响,成为二战后西方戏剧的一大奇观。1969年,贝克特“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一部经典性作品,《等待戈多》自问世以来一直像个谜一样诱使人们去做种种探讨与阐释。戈多是谁?等待何为?半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贝克特本人曾说“该剧竭力避免明确界定。”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也说:“通过确定戈多的身份以便设法实现清楚而肯定的阐释,到进行批评性分析,其愚蠢性恰如刮掉伦勃朗一幅油画上的油彩以便发现隐没在画上明暗后面的清晰的轮廓线一般无二。”可是,他自己经过一番探析后得出结论说:“通过贝克特本人提供的证据及剧本本身,看来可以清楚地确定的是,《等待戈多》写的是通过恩赐的作用而希望获得拯救。”真可谓知其不可说而说之。由此,我们每个读者也不妨从自己的观剧体验出发,对之作出自己的理解或阐释。《等待戈多》一剧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但有它独特的戏剧情境。幕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场景是:“乡间一条路。一棵树。黄昏。爱斯特拉冈坐在一个低土墩上脱靴子。”接着,弗拉季米尔过来和他闲扯。

后记

五年前,当我将多年要编一套《中西名剧导读》教材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和专家领导时,得到了众多的支持和鼓励,但也有反对的意见。支持和鼓励者认为,将中国戏曲古典作品与近现代不同剧种的优秀作品,和中西话剧、歌剧的优秀作品纳入一体的编法还是第一次;由文本向舞台艺术本体延伸的想法和作法是可取的;对于拓展研究生的艺术视野,树立戏曲艺术的主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演剧文化必要的尊重与信心是有帮助的。反对者则从现实的角度认为:架构过于宏大,研究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并进入深层思考,是不现实的;作家、版权,以及现行的项目财务规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制约本想法难以实现的障碍……总之,这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善意的提醒有助于深入的思考,在几经调研和讨论之后,放弃了将歌剧文本纳人本书的设想,同时,也缩小了原有所选剧目的规模和范围。在几位学术顾问的帮助下,很快确定了人选剧目及剧目导读撰写人员名单。与作家联系版权授权工作也随后展开。五年来,为了联系有关作者及其亲属,除了我们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外,也曾烦请相关机构人员帮助联络,目前,联系到了大部分剧作者及其亲属,但仍有一小部分作家由于过世已久或工作变动,失去了联系的方式,至今还有一部分剧作家和译者未能联系上。

编辑推荐

《中西话剧剧目导读(3)》:中西名剧导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话剧剧目导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得质量非常不错,一直想要郭沫若的虎符,居然能找到,很开心
  •   印刷精美,服务及时快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