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学史稿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作者:严绍璗  页数:614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近30年多位学者的辛劳努力,现在我们可以说,国际汉学研究确实已经成长为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了。“汉学”一词本义是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国内习惯上专指外国人的这种研究,所以特称“国际汉学”,也有时作“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以区别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国际汉学研究”,则是对国际汉学的研究。中外都有学者从事国际汉学研究,但我们在这里讲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国际汉学研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改变了禁区的地位,逐渐开拓和发展。其进程我想不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仅限于对国际汉学界状况的了解和介绍,中心工作是编纂有关的工具书,这是第一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国际汉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大量翻译和评述汉学论著,应作为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学者们为深入研究国际汉学打好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新世纪到来之后,进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际汉学的可能性应该说业已具备。今后国际汉学研究应当如何发展,有待大家磋商讨论。以我个人的浅见,历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考察应当并重。国际汉学研究不是和现实脱离的,认识国际汉学的现状,与外国汉学家交流沟通,对于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以至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经提议,编写一部中等规模的《当代国际汉学手册》,使我们的学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组织出版《国际汉学年鉴》。这样,大家在接触外国汉学界时,不会感到隔膜,阅读外国汉学作品,也就更容易体味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汉学有着长久的历史,因此现实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不了解各国汉学的历史传统,终究无法认识汉学的现状。

内容概要

本书定名为“中国学”而不称“汉学”,是基于我本人对“国际中国文化研究”这一学术的一种学理性的理解。    本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复兴”以来,成果丰厚,但是学术界在汉语文化中如何定义这一学科,在范畴与概念的表述上,很不一致。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我国第一种关于这一学科研究的刊物称为《外国研究中国》,孙越生先生主编《国外研究中国丛书》系列,名称非常直白。我个人参与其间,主张采用“中国学”。1980年我出版的《日本中国学家》和l991年出版的《日本中国学史》都使用了“中国学”的概念。继后,上海华东师大出版《海外中国学评论》,朱正惠先生、王晓平先生诸位在他们的著作和表述中也采用“中国学”的范畴,中国社科院何培忠先生主编《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我国国家图书馆的相关机构称为“海外中国学研究文献中心”等等都表明,我国学界相当一部分学者,把这一学术定义为“中国学”。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中凡是涉及这一学术研究的机构,几乎都以“汉学”命名,相应的学术会议与新闻媒体也几乎都采用“汉学”的名称,学术界关于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的刊物,也称“汉学”,例如:《世界汉学》《国际汉学》和《汉学研究》等。

作者简介

严绍璗,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大教授、人文学部学术委员兼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荣誉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汉语史学会学术顾问等。
以《日本的中国学家》《日本中国学史》以及本书为代表,从事“日本中国学”学科史的建设。以《汉籍在日本流布的研究》《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和《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为代表,从事“国际汉籍文献学”的建设。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以《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中国文化在日本》《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日本文化——严绍望日本讲演录》等为代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化与文学的发生学”的学理性建构。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日本传统汉学的研讨  第一章  日本传统汉学的奠基时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儒学的东传      一、中国古典儒学的传入      二、早期儒学的扩散      三、古典儒学的式微    第二节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一、中日古文化中的“神道观”      二、“天皇”的定格与道家文化      三、皇室“三神器”与“祝紫为上”      四、10世纪时代日本宫廷的“咒文”      五、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文学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节  中国的阴阳学说与日本的上古文化      一、《易》的东传      二、日本古代政治中的阴阳道学说      三、日本传统民俗中的阴阳道    第四节  空海和尚与《文镜秘府论》      一、空海和尚(弘法大师)的汉学与佛学的经历      三、《文镜秘府论》概说  第二章  日本传统汉学的准备时期    第一节  中日禅僧的交往与宋学传人日本        一、人宋僧俊芿      二、人宋僧圆尔辨圆      三、赴日僧兰溪道隆    第二节  五山文化的范畴      一、禅宗“五山”的确立      二、五山汉文学      三、五山僧侣“儒佛互补”的理念    第三节  传统汉学的成长      一、宫廷与世俗的宋学讲筵      二、宋学著作的“和点”与“和训”      三、宋学研究著作的形成  第三章  传统汉学的形成时期    第一节  林罗山与朱子学派      一、藤原惺窝——朱子学的篙矢      二、林罗山及其学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江藤树与阳明学派      一、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的会见      二、中江藤树与阳明学的基本特征      三、大盐平八郎及其领导的民众起义    第三节  伊藤仁斋与古义学派        一、山鹿素行与古学派的滥觞      二、伊藤仁斋与古义学学派的特征    第四节  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学派        一、荻生徂徕与“古文辞学”的内含      二、清代学者对荻生徂徕著作的评价第二编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与成型形态研讨  第四章  日本中国学发生的文化语境(一)    第一节  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发生      一、明治维新肇始中传统汉学观念的意义      二、日本近代文化运动的基本形态  ……第三编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中国学学派研讨第四编  日本中国学发展中“变异”状态研讨第五编  日本中国学战后状态综述研讨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以儒学中的宋学为核心的日本传统汉学,自15世纪中期以来以日本五山寺庙为起始而逐步在宫廷和贵族文化人中漫延,逐步已经显现称为“学术”的端倪。17世纪之后,由于日本统治阶级把宋学作为官方哲学,成为长达250余年的江户幕府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宋学的研究由此而显现其发达。同时,由于江户时代“文人”阶层形成,学术显现庶民化得趋势,中华学术除儒学作为研究的显学外,法家、兵家、道家等也逐渐成为了研究阐述的对象,由上古时代逐渐孕育的“汉学”终于得以全面形成,汉学家的陈容有相当的规模,学术的层面虽然谈不到“诸子百家”,但也有相当层面的扩展。日本儒学作为一个从中国文化受容的特殊的学术领域,此时作为研究的容量也呈现与时俱增的状态,其涉及的内容则要比宋学宽泛得多。在这一领域内发展起来的诸学派,不仅包容了几乎宋明理学的全部,而且包容了几乎整个中国的儒学。本章将以日本学界对“儒学”的研究为主体,阐述日本汉学形成时期的基本特征。作为日本的“儒学”,与中国本土的儒学,从内容到形态,都有不同。此时,作为日本儒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宋学极少表现中国宋学中思辨性最强的本体论,也罕见有关于世界观的抽象思考。他们主要地把“理”这一逻辑范畴,将其理解为与经验事物相联系的道德准则,从而变成一种纯粹的政治道德学说。中国的儒学在本质上也许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型的道德型的伦理型的。但作为日本的“儒学”(这里指超乎“宋学”的儒学)即使在表现它的政治道德性质时,于中国儒学在实质内容方面也不尽相同。中国儒学从孔子开始主张政治与道德的合一,这便是“为政以德”。孟子提倡“以德行者王”。

后记

当我校读完《日本中国学史稿》的清样,心中忽然回忆起40余年前(1963年夏天)自己在中华书局实习,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秘书长兼任中华总编辑金灿然先生对我们的教导。他说:编辑工作好比是艺术设计师,比如一个人蓬头垢面进来,经过一番整理梳洗,当他展现于公众面前时,已经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一部稿子送进编辑室,经过编辑的精心梳理,几校过后,原先稿子上的错讹谬乱、斑斑点点,已一扫而光,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则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乃至是属于整个世界的一种精神财富。金灿然先生用了这样生动的比喻表现出对编辑这一职业的真诚的崇高评价。我虽然不做编辑工作,但他对编辑在人类文化活动中地位的设定,使我一生中对编辑怀着崇高的敬意。现在我正是以这样的敬意感谢学苑出版社,特别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杨雷女士。他们正是以这样辛劳和智慧,使本书能以现在这样面貌贡献予读者诸君。我是在2009年9月7日完成全稿校读的。第二天参加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百周年馆庆,应邀在馆庆之一的“国际中国学研讨会”上做了“我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反思”的主题报告。第二天又参加了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研究文献中心”的揭牌仪式。第三天即9月10日,以我国大陆研究者为主又有台湾、香港、澳门和其他等国学者大家汇集北京,推行了“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筹委会”主席团委员会。《列国汉学史书系》主编阎纯德先生、吴志良先生皆进入主席团委员,本书著者亦有幸列位其间,并被推举为本届执行主席。这一系列偶然事情的连接。恰好从一个层面上显示了我们中国学术界正在致力于把“国际中国学”研究提升为人文领域的一门学术。

编辑推荐

《列国汉学史书系·日本中国学史稿》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日本中国学史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严著和李庆《日本汉学史》各有千秋,还有新近出版的仓石武四郎的《日本中国学之发展》,对了解日本汉学研究均有帮助。
  •   这本书是研究海外汉学必看的一本书,严教授的学问做的真的非常好。让人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   虽然李庆的书也已经出版,但是这部书还是有其参考价值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厚实,质量不错,严绍璗老师是中日古典对比文学研究的第一人,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