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珍迪·尼尔森 页数:252 译者:崔蒙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到底是怎么啦!
什么样的女孩会想要在葬礼上亲吻每个男孩,在前一天晚上和已经去世的姐姐的男朋友亲吻后,又在树上对一个男孩调情?
说到这儿,究竟什么样的女孩会和她姐姐的男朋友亲吻?而什么样的女孩又会在姐姐去世后不久,居然就再次感觉到快乐?
我是列妮——不再有姐妹,会做烤宽面条,为希斯克利夫着迷,在爱情里绝望……
——我应该正在悲伤,而不是爱上某人……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珍迪?尼尔森住在旧金山,在那儿她和列妮一样,把时间分为两半:一半用来待在她的树上,另一半则在漫无目的地跑过公园。珍迪是一位文稿代理、出版诗人,她在乔治布朗学院、康奈尔大学和佛蒙特大学均获得了美术学学位。她十分迷信而又彻底的浪漫,近乎狂热地爱着地处大陆边缘的加利福尼亚。《天空无处不在》是她的第一本小说。
她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整个故事里最古怪的部分都是真实发生的:长了斑点的植物,金字塔,清除房子的厄运,还有最重要的是:在小镇里到处撒下诗歌的那个承受着悲伤的女孩儿。
个人网址:www.jandynelson.com
关于译者:
崔蒙,钟情语言和文字,对错落的音节和巧妙的文字游戏有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执着。同时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及日本金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着翻译的进行,理解了列妮的迷茫、悲伤和青春悸动,也希望看这本书的你,能和列妮一样,找到内心深处的广阔天空。
章节摘录
重返学校的第一天和我预料的一样,我走进门厅时,人群像红海一样在我前面分开。对话戛然而止,眼神游移不定,到处都充满了紧张的同情,每个人都死死盯着我,就好像我手里正抱着贝莉的尸体似的。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她的死笼罩着我,我能感觉得到,每个人也都能看得到。在这个明媚的春日里,痛苦就像一件巨大的黑色外套一样紧紧包裹着我。可是有件事是我没有料到的,在我缺席的这个月里,来了一个叫做乔·方丹的男孩,他引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轰动。不管我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同样的问题: “你见过他了吗?” “他看起来像个吉卜赛人。” “像个摇滚歌手。” “一个海盗。” “我听说他玩乐队,那乐队叫潜水。” “他是个音乐天才。” “有人说他以前住在巴黎。” “他曾经在街头表演过。” “你见过他了吗?” 我已经见过他了,我回到自己的乐谱架那里,那个位置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占着了,而他就坐在那儿。令人难过的是,甚至在震惊中,我的目光依然在他身上游走,从他黑色的靴子开始向上,经过被牛仔布包裹的足有几英里长的双腿,越过无尽的身躯,最后定格在他的脸上。他的脸庞是如此的生气勃勃,让我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打断了一场他和我乐谱架之间的对话。 “嗨,”他说着跳了起来,个子高得就像一棵树,“你一定是列侬。”他指了指椅子上我的名字,“我听说——我很难过。”我注意到他拿单簧管的方法,并不是很珍爱的样子,而是紧紧握着管颈,像握着一把剑。 “谢谢。”我说。然后他脸上每一寸肌肤都展开了微笑——哇!他是从另一个世界被风吹到我们学校来的吗?这家伙看起来和一个毫不害臊的万圣节南瓜灯一样开心,对我们这些努力表现得闷闷不乐的人来说,他的这种行为实在是再外国化不过了。他有一头浓密、脏兮兮的棕色卷发,随意地散开着。他的睫毛像蜘蛛腿一样又长又粗,眨眼的时候就好像他那双明亮的绿眼睛直接击中你似的。他的脸庞比一本摊开的书还要坦率,真的很像一墙涂鸦。我意识到自己正用手指在大腿上写下“哇”,觉得自己最好张嘴说点什么,好让我们摆脱这场即兴的瞪人比赛。 “大家都叫我列妮。”我说。这不是什么原创称呼,不过比“疯狂”强多了,除了“列妮”之外他们还会那么叫我,而那个外号还大获成功。他低头看了会儿自己的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重新组织了第二回合的瞪人比赛。 “实际上我刚才在琢磨,是约翰·列侬的列侬吗?”他问道,再次迎上我的目光——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可能晕倒,或者整个人燃烧起来。 我点点头,“我妈妈是个嬉皮土。”毕竟这里是北部加州的北部,古怪分子的最前线。在我们十一年级里就有一个女生叫电子,一个男生叫魔法公交车,用花的名称做名字的更是多得数不清:郁金香、秋海棠和罂粟——这些都是他们出生时父母给起的正式名字。郁金香是一个活像两吨载重卡车一样的大块头男孩儿,如果我们是那种有橄榄球队的学校,他肯定是球队的明星。不过可惜,我们不是那种学校。我们是那种早上在体育馆组织自愿性冥想的学校。 “是吗,”乔说,“我妈妈也是,还有爸爸、舅舅、阿姨、兄弟、表兄弟……欢迎来到方丹嬉皮士团。” 我大声笑道:“明白了。” 这时我再次对自己说“哇”——我应该这么轻易地就笑得这么开心吗?我应该感觉如此之好吗?这种感觉就像慢慢地滑进清凉的河水似的。 我转过身,想知道有没有人正在看我们,这时我看见萨拉正巧走进——其实更像是闯进了音乐教室。自从葬礼之后我还没有见过她,现在她的出现让我感到了一阵极度痛苦的内疚。 “列妮!!!”她朝我们猛冲过来,穿着过去哥特全盛期的那种女牛仔装:曲线毕露的经典款黑色连衣裙,耐脏的牛仔靴,染得太黑以至于看起来有些发蓝的金发被高高地梳了起来,压在一顶斯泰森毡帽下面。我意识到她的靠近速度很可能带来让我摔断脖子的危险,有那么一瞬间我还琢磨她会不会真的跳进我怀里来,但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那么做了,这让我们俩都滑向了乔,好在他总算成功地维持了自己和我们俩的平衡,我们三个人才没有都从窗户飞出去。 这就是萨拉,还算克制的她。 “好极了,”我在她耳边低声说,尽管她长得娇小得像一只小鸟,但这时她像一头熊一样大力抱着我,“差点就放倒了新来的帅哥。”她哈哈大笑,有一个人在我怀里因为大笑而不是心碎而颤抖,这让我感到既诧异又困惑不安。 萨拉是这个地球上最满腔热情而又愤世嫉俗的人。如果她不是那么讨厌“学校精神”这个说法的话,她本可以成为最完美的啦啦队队长的。她也是个文学狂热者,这点和我一样。只不过她喜欢读的书比我喜欢的要阴郁得多,十年级的时候她就读过萨特的《恶心》了,就是在那时她开始穿黑色衣服(就是在沙滩上也穿)、抽烟(尽管她看起来是你见过的最健康的姑娘)和思考她的存在危机(就算在晚会上玩到深更半夜时也是如此)。 “列妮,欢迎回来,亲爱的。”另一个声音说道。是詹姆斯先生,不论从他的外在形象还是内在音乐能量来说,我都在心里把他看做尤达大师。他站在钢琴旁边看着我,脸上带着一种深不可测的忧伤。最近我已经习惯从大人们那里看到这种表情了。“我们都感到非常难过。” “谢谢。”我说,也不知道是一天里的第几百次这样说。萨拉和乔也都在看着我,萨拉脸上带着关切,而乔脸上的微笑像美国那么大。他看所有人的时候都是这样吗?他是个白痴吗?好吧,不管他是什么、或有什么,都很让人着迷。在我明白过来之前,我已经回了他一个大大的微笑,甚至大过他的。我看起来一定很像那个快活的哀悼者。。天啊,这还不是全部,因为现在我正在考虑吻他会是什么感觉,去真的吻他,哦。这是个问题,一个新的、完全不像我会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葬礼上开始出现的。(真他妈的变态?!)那时我就要在黑暗中窒息了,而突然之间,房间里所有的男孩都开始发光。贝莉在大学和工作时认识的男性朋友——他们中的大多数我都不认识——不断地走过来告诉我他们是多么难过。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和贝莉长得很像,还是因为他们真的为我感到难过。但后来我发现他们中的有些人用一种急切而充满感情的方式看着我,也发现自己正在回望向他们。好像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脑子里想的都是以前从没想过的事,而那些事在教堂里想都是不应该的,就更不用说在我姐姐的葬礼上了。 这个男孩就在我面前闪闪发光,像是在一堂只属于他自己的课上一样容光焕发。他肯定来自银河系里非常友好的一部分星球,我试图使自己脸上疯狂的笑容变得柔和些,而且差一点就对萨拉脱口而出“他长得像希斯克利夫”,因为我也是刚刚才发现他像的,好吧,除了快乐微笑那部分——但是突然间,我的呼吸被夺去了,重新跌倒在名为“现在的生活”的冰冷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因为我记起放学后我再也不能跑回家给贝莉讲这个乐队里新来的男孩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讲述了爱、悲伤和愈合,能够引起广大读者情感的共鸣。 ——肖娜·尤斯科 这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极富吸引力的故事,女主人公的遭遇有浪漫、有悲伤、有滑稽,却又令人心碎,令人心醉。 ——詹妮弗·福尔茨 弗吉尼亚州福基尔县公共图书馆 “……异常丰富的洞察力和令人屏息的浪漫。” ——《洛杉矶时报》 “……一个卓越的富有洞察力的故事。” ——《丹佛邮报》 “它浪漫而毫不做作,催人泪下而毫不装模作样。读者还会想要别的什么吗?” ——《儿童图书中心公报》星号评论 “一个关于如何面对失去的私密故事,尼尔森的第一部小说温柔、浪漫、充满激情。” ——《号角书评》 “无论是文学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 ——《柯克斯评论》
编辑推荐
《天空无处不在》讲述爱、悲伤、背叛以及真实的自我。 姐姐贝莉某一天突然去世,悲伤之路那样漫长。性格内向、一直依赖着姐姐的列妮知道自己必须独自向前。鼓起勇气,她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和男孩子们交往,和同学们谈笑。原来生活照样可以充满阳光,而天空,它无处不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