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华文 作者:赵建勇 页数:426
内容概要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国藩算是一个最显赫且最具争议的人物了,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也毁誉参半,誉者盛赞其为“中兴第一名臣”,毁者骂其为“卖国贼”、“曾屠户”。 本书分为四篇,从不同方面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让你从中领略曾国藩为人、谋事、为官等方面的智慧。处于官场,曾国藩善于网罗人才;面对权力,曾国藩懂得取舍;为人处世,曾国藩知“隐忍”;修身养性,曾国藩看淡得失……《曾文正公全集》(简体完整版)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研读一生之巨著!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第一章 为人之道,“慎”字行天下 1.三思而后行 2.谨慎处事,靠近成功 3.胸襟开阔,增强气度 4.相见必敬,开口必诚 5.不可锋芒太露 6.辱中求荣,挫中思奋 7.近朱者赤,择友以良 8.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9.如履薄冰,保持危机感 第二章 处世智慧,不求全求圆求满 1.刚柔并济,严于自律 2.柔并不是软弱 3.以柔克刚 4.大丈夫要敢为天下先 5.不可太过油滑 6.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过去的成败 7.每件事都要学会做文章 8.文道就是诡道 9.“速战速决”不成就转为“拖” 第三章 豁达胸怀,让人辅助的诀窍 1.“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2.学会自我抑制 3.傲慢之人必无进取之心 4.勿让怨恨你的人再怨恨 5.诚信并非目的而是手段 6.大度容人人自来 7.利人才可利己 8.要给人留面子 第四章 修身智慧,养生养性之学问 1.欲立人,先立志 2.看淡人生得与失 3.思必明,柔必强 4.时时进行自我反省 5.知足才可常乐 6.戒发怒,少烦恼 7.好运不去强求 8.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第五章 成事在天,成功不可太强求 1.不要把弓拉得太满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胸怀大志,何必显露 4.不追求享乐 5.知进更要知退 6.排除众议,决心不能轻易被干扰 7.守为攻,退为进 8.冒险并不是蛮干第二篇 曾国藩——识人用人管人 第六章 面相识人,察人之品性才质 1.看骨相察神 2.看骨色察相 3.观骨察人 4.面相识人 5.观眼睛识辨人 6.观察外形识人 7.仪表神气识人 8.识神骨,辨精神 9.看气色,识命运 第七章 须眉声音,察人之富贵贫贱 1.须眉相识人术 2.听其声,辨其人 3.须眉相称 4.察眉识富贵 5.声音辨才 第八章 情态识人,精气察人之命运 1.情态观人精神 2.精神抖擞 3.常见情态 4.变化时态 5.气色识人术 第九章 吸纳人才,招揽人才入幕府 1.不遗余力募英才 2.选人需德才兼备 3.引用一班正人 4.为国得人荐贤才 5.选人需以“诚”待之 6.以公心推举有才之士 7.要留心采访人才 8.举才贵在识贤 9.勿以小瑕,弃之大才 第十章 知人善用,天下皆为我棋子 1.不拘一格荐人才 2.利益引导,使人才甘为驱使 3.情感交流,以“情”动人“心”得人才 4.用人之道在于宽严结合、善于约束 5.管理人才要赏罚分明 6.用人需扬长避短 7.先打磨他的棱角 第十一章 带兵打仗,部属管理之良策 1.对部属要有仁爱之心 2.厚饷养兵,稳定军心 3.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 4.将下属看成良师益友 5.从严治军,改革兵制 6.审时度势,育兵有方 7.改善装备,以提高战斗力第三篇 曾国藩——从政为官之策 第十二章 治国之方,十二字之箴言也 1.礼法结合,重礼慎法 2.随世求变,大胆创新 3.国家主权,据理力争 4.居安思危,消除隐忧 5.精诚团结,无坚不摧 6.整饬世风,严惩贪劣 7.以静制动,达观权变 8.推己及人,恕道为官 第十三章 官场沉浮,把握权力的“度” 1.要活用关系网 2.勿因骄傲而失败 3.切莫“功高震主” 4.职位过多易招妒 5.要有坚毅之气 6.照顾好上下关系 7.弹劾别人需防自身遭攻讦 8.兼顾威严与宽容 9.盲目攀附,引火烧身 第十四章 谋权之道,实力与权力并存 1.寻找机会巧要权 2.不可直来直去地要权 3.借他人之力要权 4.保存实力要有妙方 5.避人耳目,走为上策 6.依靠但不依赖他人 第十五章 理财学问,官运亨通之良方 1.衰败的征兆——贪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钱不可用尽,福不可享完 4.戒奢侈从家里开始 5.不必为子孙做牛马 6.钱多也可能是祸 7.安逸使人不思进取 8.筹措粮饷有方第四篇 曾国藩——做人做事之绝 第十六章 挺劲哲学,忍辱负重之大法 1.要有“耐烦之心” 2.万事之中,忍字为上 3.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4.成大事者的坚忍之心 5.在忍耐中等待机会 6.常留余地处人 7.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十七章 博览群书,书到用时方恨少 1.死读书者就是书呆子 2.一生读书,求学不辍¨ 3.循序渐进,处处留心 4.读书之道,在于求真 5.勤学好问,交友切磋 6.虚心求学,不妄加评论 7.为文为人,身体力行 8.学道无穷,恒为贵 9.活学更要活用 第十八章 忠信尽职,博取信任之手段 1.尽全力得到上司的赏识 2.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3.以忠信得朋友 4.不要过分表露忠心 5.以“忠言逆耳”来表露忠心 6.好心一定有好报 7.多为上级分担忧患 第十九章 霸学精神,胆略过人之气势 1.不可缺少的明智 2.但当大事,时时明强 3.立志需有远大的抱负 4.学习榜样,提升自我 5.妇人之仁不可有 6.树威望,忌心软 7.懦弱无刚是耻辱 8.抉择需与众不同 第二十章 治家有方,家庭教育之典范 1.官运难传二代 2.家庭和睦乃居家之本 3.忠孝要尽到 4.手足之情不可断 5.手足要互相谦让 6.育人循循善诱 7.万事以和为贵 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大 9.培养子孙学会自立附录 另面曾国藩 1.破坏内部团结者,杀无赦 2.交替使用两副面孔 3.宁可枉杀,不可放过 4.破釜沉舟,带上棺材出征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耻辱中重生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极为偏远的小山村出发,以一介书生的身份人京赶考,在中了进士之后,留在京师中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在37岁的时候便任职为礼部侍郎,官至二品之高。后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曾国藩因势拉起了民团湘军,并由此造就了他一生的荣华与英名。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曾国藩的辉煌,但是一个毫无背景、朝中无人的穷困书生,可以走到“一等勇毅侯”的地位,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屈辱与难处。 曾国藩拉起湘军之后,并没有打算要依靠着这支勇军为自己争得荣耀,当时的他只是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剿灭反贼。湘军成立后,便与太平军正式开战了。当时的太平军已经颇有声势了,而且军中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等杰出将领。身经百战的石达开率领先头部队往湘阳进发,并设好陷阱等待着曾国藩的部队进入包围圈中。 当时的曾国藩可以说完全是个文人,对军事指挥还没有摸清头脑。湘军乃是初练军队,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战争开始后,曾国藩竟然又使用了先佯败、再杀回马枪这样的战术去对付敌人,这在当时与自己找死一般无二。果然,团丁在刚刚碰到太平军的时候便全盘溃退,迅速地往回跑。 正常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军队会在前锋退回来时,突然往上冲,给予对方迎头痛击。但是刚刚训练不久便被派上了战场,大部分的士兵虽然身穿军装,其本色还是农民。当主力看到了前锋的溃退后,立即受惊地往回跑。单在湘阳浮桥一处,被湘军自己踩死的人就有200多,更不要提后来被太平军追上、惨死于刀下的人了。 一向自负的曾国藩看到此景极为生气,水师溃败,看来陆军也不成了。出师未捷便全军覆没!生气的曾国藩无暇顾及这到底是谁人之错,便立即将袍褂脱去,换上一身短衣,拔出宝剑,将号令全军的令旗扎于岸边,大声叫道:’“过旗者斩!” 可以想象,当时的曾国藩一身短打装扮,再加上严肃的表情,使人望之心生笑意。但是许多的湘军老乡在看到了曾大人短衣仗剑杀气腾腾站在那边之后,却完全不理他,当他不存在一般地绕过去逃命了。作为一军主帅的曾国藩看到自己的部下如此不争气,羞愤交加,一气之下,他竟然失去理智,一跺脚,纵身跳入了湘江。 这是曾国藩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带兵打仗。幸好在出征之前,他的两名幕客李元度与陈士杰在战前就发现曾国藩抱着“如输必死”的决心了,由于曾国藩不同意二人与其一同上战场,二人便嘱咐另一叫章 寿麟的幕客悄悄地跟随曾国藩一同上了战场。在曾国藩跳江后,手下亲兵与部下立即跳江救他,但他不依,抱了必死的决心。此时章 寿麟由后舱冲了出来,跳入了湘江。曾国藩一看本不应出现在此地的人竟然出现了,便清醒了几分。章 寿麟骗他说,湘潭湘军大胜,局面还可控制,大帅万万不可白死。此一言后,曾国藩这才停下了自杀念头。 后来,曾国藩得知湘潭并未胜利,于是又重新立下遗书,想要待各事清楚之后再寻死。此时,左宗棠赶来安慰败军之将,看到了曾国藩依然穿着落水时的袍子,黄沙水草都挂于衣上,其人则垂头丧气、气息奄奄。在得知曾国藩以死明志之后,左宗棠劝慰于他,曾国藩却不听。此时左宗棠拿出了曾国藩父亲的亲笔书信。其父深知曾国藩心高气傲,此时吃了败仗,心中定是不愿耻辱活于人世。信中父亲劝慰道:吾儿此次行军打仗,并非单为保卫江南,更为了长驱东下,杀贼报国。因此,你出湖南境后,不管是战死还是其他死法,所到之处都算是死得其所,但如果你尚未出湖南境内便死去,连为父也不屑为你掉眼泪。 此时的曾国藩已被耻辱冲昏了头脑,老父的家训也无法拉回他必死的决心。以死报国,本身是一件荣耀的事,旁人也不可能日夜寸步不离地看着他。眼看曾国藩所定的四月初四寻死之日即到,巧的是,生死关头,四月三日的夜里,湘潭传来捷报,湘军大胜,不日回援长沙。曾国藩此时才知道,自己一洗前耻的机会来了。 此后,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一路大捷,对太平军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令晚清政府的天下得以保存下来。直至后来,靠着湘军的胜利,曾国藩最终成就了一生功名。 辱中求荣,挫中思奋。湘军一路溃败之下,加上曾国藩身上的耻辱也到了最高的程度,自己亲手带出的湘军竟然如此不成器,日后自己在同僚面前如何站立?曾国藩的一心寻死也是为了洗清蒙蔽于自己身上的耻辱而做出的糊涂事。令人欣慰的是,曾中堂最终没有走到那一步,并依靠着日后对湘军的训练与调教,使其成为了晚清时代中一支中坚军事力量。湘军成功了,曾国藩的耻辱自然也没有了,相反,此时代替耻辱的是无尽的风光与荣耀。 困境中崛起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会成为名人,站在权力之巅、成功之顶受众人的瞩目,大多都是因为其经历过了逆境的种种磨难。在面对耻辱与逆境时,他们大都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一味地用哭泣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而是会重新站起来,咬紧牙关,奋力进行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来战胜逆境,从而让自己成为众多成功者中的一员。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应该学会让自己去直面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他人带给我们的耻辱,将这些当成磨炼自己奋飞翅膀的武器,并最终借助这些武器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且不要提处处充满了挫折的政客成名之路,就连表面上平静优雅的文人堆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在耻辱中求得荣耀、在挫折中求得奋进的故事。 1850年8月21日,著名文明家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荆棘坎坷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受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雨果的话清楚地将巴尔扎克坎坷的一生描述了下来。他在幼年时期便受到了母亲的冷落。家庭中的其他人也对他毫无关爱之情,就好像巴尔扎克生来便是家庭中多余的人一般。巴尔扎克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曾经极为愤怒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后的巴尔扎克立志要在文坛上闯出一个名堂。他的文学创作过程用“清苦”二字来形容都有些太过于温和了。从1819年夏天开始,巴尔扎克就整天待在一间极小的阁楼中伏案写作。阁楼只有咫尺见方的面积,而且极为简陋寒酸。夏天的时候热气腾腾,冬天寒风刺骨。巴尔扎克一直坚持着,他不分白天黑夜,并让自己从娱乐活动中彻底分离了出来。不断写作着的巴尔扎克却没有获得命运的嘉奖,相反,他在与书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他人的欺骗,最终导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7Y。法郎。 为了让自己远离债主的逼索,他曾经6次迁居。巴尔扎克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扎克这位“文坛国王”一生勤奋地写作,经常连续工作18个小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创作出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在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巴尔扎克曾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人生:“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除了巴尔扎克之外,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塞万提斯也是在耻辱与挫折中升起的文坛巨星,他所创作的《堂吉诃德》至今依然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没落贵族之家,从小便与父亲外出四下奔波谋生。在这期间,他多次受到他人的侮辱,在22岁那年塞万提斯参军了。不幸再一次地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与土耳其展开海战的过程中,他的左手致残。再后来,他被海盗俘获后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了人间艰辛与屈辱。 在被父母赎回了自由之后,塞万提斯在海军中充任军需,但是被他人欺骗,蒙冤入监狱。一家人的生活毫无着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塞万提斯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等众多有影响力的作品。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是来自他人的侮辱,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让我们生活于屈辱、跌倒于挫折中无法重新爬起的理由。受到了侮辱、遭遇了挫折,意志消沉有什么用处?心情悲哀又有什么用?雨打桃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它不会因为你的慨叹而重新飞上枝头;风吹落叶,凋伤总属劫尘飞,它也不会因为你的悲苦而再上枝干成新叶。只有懂得抓住命运的咽喉,学会在挫折中求得奋进、并让自己努力地去追求荣耀到来的那一天,成功才有可能靠近。 学习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中并不是时时都充满了光荣与辉煌的,他也有落魄之时,只不过在荣耀的光芒之下,这些屈辱的时刻便被人忽视了。人的一生就如同一趟旅行一般,沿途中会有数不清的坎坷与泥泞,同时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便会发生弯曲。坦然而勇敢地直面屈辱,这不仅是对毅力的磨炼,更是对心灵的考验。只要我们拥有了锲而不舍的毅力,人生中便不会存在无法征服的高峰,只要我们拥有了坚忍不拔的心灵,便不存在逾越不了的障碍,在屈辱中求胜,在挫折中思取奋进,并坦然而勇敢地面对着,才能谱写出人生中最为华丽的篇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