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顾保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三册:上册有情洒中南海: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伟人情感;中册有风雨中南海: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政治波澜;下册有夕照中南海:中南海摄影师眼中的领袖晚景。全书以一千多幅珍贵而真实的历史照片为线,讲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叶剑英、李德生、胡耀邦等建国初期中共核心领导人不为人知的情感、生活、工作。
作者简介
顾保孜,1957年生,祖籍江苏。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专业创作近20年,被出版界誉为“红墙女作家”。她写作的领袖题材作品不仅为国内读者所熟悉和喜爱,也深受海外读者的欢迎。 主要作品:《红墙里的瞬间》获1992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94年第三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一等奖。《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获1995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铁血N4A》获1996年“中国图书奖”、首届解放军图书奖。((我的父亲朱德》获1996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红镜头》(上、下册)获1998年辽宁省优秀图书特等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首例注册商标图书。《超越血缘之爱》被收进全国中小学生书库。 还著有《生死两极的追问》《实话实说红舞台》《伟人凡影》《知情者说》《中南海人物春秋》等文学纪实专著作品。 电影作品《相伴永远》编剧之一,该片获2000年度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编剧奖,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罗荣桓元帅》编剧,该剧获2002年解放军电视剧“金星奖”。电影《风起云涌》编剧之一,该片获2005年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书籍目录
红照片 上 第一章 走近毛泽东 第二章 红色金婚之路 第三章 胜似血缘之爱 第四章 西花厅的悲欢离合 第五章 兴趣广泛话朱德 第六章 情满元帅府 第七章 “红樱桃”的普通生活 第八章 特别的独生女 第九章 毛泽东身边的“御林军”红照片 中红照片 下
章节摘录
插图:李讷说:“毛泽东是玩的时候和工作一样,也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他不但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朋友。”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幼时没有离开他身边长大的女儿。或许是最小的缘故,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女儿。从许多照片上都能看出毛泽东这种炽热的感情。他不是用他那充满父爱的大手拉扯着可爱的女儿散步。就是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还在浑然之中玩耍的幼女。也是这个诞生在延安的小女儿,给予了毛泽东许多别人无法给予的慰藉,使他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享受了温馨的天伦之乐。转眼间,当年那个聪慧漂亮又乖巧的女孩,如今已经是饱经世间风风雨雨的老人了。用文学语言描绘李讷,总是离不了朴素、简朴,或者文静、谨慎等词汇。然而,当你亲眼看到李讷时,便会觉得用任何简单的语言描述她都会显得肤浅。李讷是有思想、有深度、历尽沧桑而又身份独特的成熟女性,是属于精神贵族类型的人,比如她的简朴、她的沉默以及她的隐居。无论是年轻的朋友劝说她赶赶时髦,服饰换换色彩,还是熟知她的“长辈”(李讷管在父亲身边工作的同志,不论年龄大小都尊称长辈)劝她走出去,感受感受时代的变迁,她都笑笑,并不苟同,依然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智行事。于是,她在默默无闻中保持了自己完全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力量。不过,近年来,在各界朋友的盛情邀请下,她也到各地走动,去考察,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尤有浓厚的兴趣。渐渐地她的思想脉搏也和她父亲当年热爱的百姓们一起跳动了。李讷出生在延安,当时她的哥哥姐姐们都在苏联,只有她一个孩子留在毛泽东的身边,所以李讷和父亲接触得最多。而且李讷年纪最小,其他的孩子又不在身边,因此毛泽东在工作之余经常和李讷在一起。回忆起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李讷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记得小时候他常和我一起玩,我喜欢在地上盖房子、挖窑洞什么的,有时爸爸工作累了,就走出窑洞,和我一起玩。他玩还不是一般的玩玩,他是真玩。教我怎样设计挖窑洞盖房子,认真极了。他看见下雨后地上还汪着水,就想办法把水引到挖好的窑洞跟前。爸爸说:有窑洞没有水,怎么行,人要饮水的。他玩的时候和工作一样,也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绝不是哄哄小孩子的游戏。所以,我小的时候就认为父亲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李讷的眼里,毛泽东不仅是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他更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父亲和我玩也不是经常的事情,只是家里的大人见他工作的时间太长,就把我推进去拉他出来散步。我最愿意拉父亲散步,因为他离开办公桌,就会和我一起玩了。父亲见我拉他,就高兴地和我出来。我那时人小,父亲带我散步,我就抓住他一个指头——不光是个子小,我的手也小,他的手大,我只能抓得住他一个指头。我要一溜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走到有水的地方,他教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幼儿诗歌:走到有树的地方,又教我‘微风燕子斜……’的诗。我受的启蒙教育就是从父亲教的诗歌开始的。以后我到北京,上了小学,他就从历代诗词中圈点出比较容易背诵、容易理解的诗词,让办公厅打印成小册子,发给我们子女每人一本。每个星期我们从学校回来,他还要亲自检查,是不是会读?是不是都懂了?”虽然毛泽东的工作很忙,但是他丝毫不放松对女儿学习的督促,有时候实在有事顾不上检查李讷的学习,他就会嘱咐妻子检查女儿的学习成绩。在李讷的印象中,毛泽东就是一个慈父,但毛泽东也曾经动手打过她。“那还是在北方,我才五六岁吧,正好父亲他们在指挥大决战。我小,不懂事。好几天没有人和我玩了,我觉得孤单,就老去拖父亲,想让他出来和我一起玩,他也不理我。手里老是摆弄一堆纸,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前方来的电报,父亲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我觉得就是这些纸片把父亲吸引过去了。我生气了,悄悄在他的桌底下,把电报放进火炉里烧,心想没有这些纸,爸爸就会和我玩了。父亲一见,这还了得!一把将电报从火里抢出来,随手就给我头顶一巴掌。本来我就委屈,父亲一打我,我更加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地大哭起来。父亲见我哭了,心软了,赶紧抱我哄我,连连答应和我玩。只要有人和我玩,我马上就不哭了。就记得那次打过我这一巴掌。父亲是我的好朋友,有他在,我什么时候都觉得快乐。”毛泽东要求子女和普通人一样生活。李讷说:“父亲留给我的是精神财富,终生享受不尽。”毛泽东一共有10个女儿,其中有6个失落或早夭,膝下两男两女,身为父亲的毛泽东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儿子和女儿都一视同仁。只是解放后,晚年的毛泽东年纪大了,工作又太忙,身体也不好,实在顾不过来,慢慢地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毛泽东一直要求他的孩子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虽然是主席的女儿,但是一点特殊的照顾也没有,李讷上学时和其他学生一样住校,每星期回家也是坐学校的公共汽车,回到家里,李讷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是在职工食堂就餐,毛泽东不让他的子女有一点特殊的思想。学校的老师虽然知道李讷是毛泽东的女儿,但他们也知道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对李讷和其他同学都是一视同仁。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红色公主”也是和所有的中国人民一样,经受过严峻的考验。那时候李讷刚好在大学读书。每次回家,毛泽东总是会问问学校里的生活情况,而李讷也如实相告:开始学校要求我们学生自己申报定量,我是团员,就申报了21斤,后来学校考虑我们学生正在成长发育时期,统一将定量提高到27斤。毛泽东听完女儿的话,微微喘了口气:“这我就放心了,这个定量基本能保证学生的营养了。井冈山时期,打仗的战士还吃不上这个定量。”那时候李讷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毛泽东十分关心她在学校的生活情况,但是他只是将这种担心搁在心底,从来不对学校提任何特殊的要求,而李讷也十分理解他的父亲。如今的李讷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但父亲毛泽东留给她无尽的精神财富,而这才是终身享受不尽的财富。晚年的毛泽东十分孤独,他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而且子女也不能承欢膝下。当时李讷已经成家,离开了毛泽东的身边。虽然十分想念父亲,但是也不敢去看他,她知道父亲的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希望他能多休息。毛泽东去世的时候,李讷当时也病重,因此没有去参加追悼会,李讷对此感到十分遗憾,不过对父亲的悼念,不应该讲究形式。在心里怀念他,悼念他,心灵的哀悼,比任何形式都重要。刘少奇的卫士照顾起毛泽东的遗孤,王景清与李讷相敬如宾。回忆起毛泽东平时喜欢干什么时。李讷脑海里首先想起来了打牌。王景清是李讷的丈夫,他是在李讷身体、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和她走到一起结为患难夫妇的。王景清曾经担任刘少奇的卫士,后来又义无反顾承担起照顾毛泽东遗孤的责任。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李讷的身体逐步好了起来,两人形影不离,相敬如宾,生活十分美满。1984年,经战友介绍,王景清和李讷结婚了。其实早在延安时他们就见过,那时候李讷还是个孩子,王景清也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小鬼,所以他们没有说过话。王景清话不多,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在他家客厅里,举目可见他的书法作品端正地挂在雪白的墙上。他的字有些毛泽东手书体的痕迹:苍劲、浑厚,颇有灵气。如果出远门,王景清的兜里就揣着毛泽东手迹本,没事的时候就比比画画的。和父亲在一起的那几年,是李讷记忆中很快乐的日子,她依然记得毛泽东平时很喜欢打牌。“他的手气特别好,都是打大牌的。我的老天爷,他的手气真好。”
编辑推荐
《红照片(套装上中下册)》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