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吴兢 页数:392 字数:300000
前言
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治理天下的业绩,没有比唐代更宏大的了;而唐代三百年间,没有比贞观年间更盛大的了。这确实是因为太宗克制自己、励精图治,而魏征等大臣感念太宗深厚的知遇之恩,竟相奉献有益的建议,改正有害的政策,辅佐太宗处理政事。君主圣明而臣子贤良,治理天下的业绩最为宏大,正是合情合理的。后来,史官吴兢采纳当时的典章故事,按类编成十卷。取名为《贞观政要》。元朝临川儒生戈直,又加以考订注释,附录后世儒生的论说,阐发其中的意蕴。当时有名的儒生吴澄又撰写了题辞。认为这本书是世上不能没有的,这是确切的评价。我在日理万机的闲暇时光,用心研读经书和史书,偶然读到这本书,赞赏其中的君主有任用贤臣、接纳谏言的美德,臣子有直言进谏、辅佐君主的忠诚。他们议论天下的兴亡治乱和处理政事的利弊得失,清晰明白,切中要害,可以作为鉴戒,我很欣赏、推崇。由于传刻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这部书的文字有很多错误,所以让有学问的大臣重新订正,刻板印行,使它长久地流传下去。呜呼!太宗在唐朝算是一代英明的君主,他安定国家。造福民众,卓有成效,功业的崇高是不可企及的,可惜的是,在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方面还比不上尧舜等上古帝王,天下的太平安康并不纯正。我将要师法远古的圣王,运用深邃的智慧,造就宏伟的太平盛世。本来不局限在这本书的范围当中,我赞赏、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作为行远登高的辅助。我写下这篇序言,放在全书的前面,作为读者的镜鉴。
内容概要
本书从《资治通鉴》300万言中撮其精要,并加以提炼分析,专门针对当前领导者的治国修身提供可参考的建议。金石良言,字字珠玑,能够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治人篇 有才没才看口才? 人性没有标准答案 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另一种“用人不当” 黄宪凭啥受推崇 隐士之心 用人的标准 刘晔的巧诈 贾充的“后顾之忧” 伯仁这样的朋友 人贵“自知” 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 “斜封官”与“传奉官” “四天宰相”钟绍京 “伴食宰相”不算差 李林甫的升官术 任人唯亲的弊端 可怕的“遗臭万年” 戒慎第一:贪欲 制造命运的人 自暴污点 虞公如此不识相 恩公不好做 第二部分 治事篇 邹衍不辩“白马非马” 周勃感叹“狱吏之贵” 汉元帝的“和稀泥” “作秀”谁堪比王莽 读懂“谦退”不容易 坦诚如斯人 飞来“横福”不可靠 断了他的念头 表扬有时也坏事 明白自己的职守 假话总是更中听 “不为虚让”真美德 范缜的风骨 当不得“乌鸦嘴” 书籍何罪 如此“水涨船高” 文风浮华也成罪 由“资格证”说起 玩的就是形式? 当心“吹”出祸事来 狄仁杰的塑像 唐宣宗这样“追星” 浮夸也是有传统的 宋文帝留下的教训 谁是输家 富贵不认亲 第三部分 治世篇 将错误进行到底? 执法的标准 当官是件危险的事? 扬雄的生前死后 两个刘秀 惠加奸宄,害及良善 天子不与白衣同 樊准劝学 东汉“三公”的尴尬 撵走强盗来贼子 “三道全才”汉灵帝 人一旦失去追求 碰上了“好政策” 不关音乐的事 范晔是这样上钩的 梁武帝与唐太宗的“爱心”比较 司马子如“办案” 原来是一丘之貉 隋文帝的不图虚名 戏说李世民的处境 唐德宗访农家 结论别下得太早 “阳光操作”之功 张彖的“冰山”说 种树的道理 “圈子”的力量 周世宗的缺憾 “大赦”与制度之冲突 从“起居注”看监督 后记 诗史的收获
章节摘录
插图:贞观十四年(640年),特进魏征上书说:“臣听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亲如果不了解他的儿子,就无法使他的一家和睦相处;国君如果不了解他的臣子,就不能使天下一统。天下太平,国君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靠忠臣良将的辅佐。有贤才辅佐,事业才能成功,国君用不着操心,天下就无为而治。尧、舜、文王、武王之所以被后代称颂为英明国君,都是因为他们知人善任。在他们的朝廷中人才济济:八元、八凯辅佐舜成就了巍巍的功勋,周公、召公辅佐周王取得了光辉的业绩。难道‘四岳’、‘九官’、‘五臣’、‘十乱’这样的贤臣,只生活在前朝,而当今唯独没有吗?这只是在于国君求与不求、喜好与不喜好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美玉、明珠、孔雀、翡翠、犀角、象牙、大宛的良马、西旅的獒犬,有的没有脚,有的是无情的东西,生长在遥远的地方,距中原有万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贞观政要》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读贞观政要(上下)》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