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爱默生 页数:402 译者:蒲隆
Tag标签:无
前言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82)是美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爱默生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牧师世家里,但他8岁丧父,家境开始困难,孀居的母亲一人苦心经营,拉扯、教育她的五个儿子。爱默生曾在波士顿拉丁学校和哈佛大学求学。1821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曾教过几年书,1825年又上了哈佛神学院,1829年被任命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尽管他工作非常称职,布道受人欢迎,但他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当时基督教规范不合,因此于1832年主动提出辞职。随后他先后三次游历欧洲,拜访了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并且跟散文大师卡莱尔成了终生不渝的朋友。初次欧游归来后,他定居到离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后来成了康科德的“圣人”。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超验主义俱乐部”,跟梭罗、霍桑等一些文人探讨哲学、神学和文学。从此以后他潜心于读书写作,到很多地方去讲演,除了1842至1844年主编过同人刊物《日晷》外,没有担任什么具体职务。 爱默生从此成了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所谓“超验主义”,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所有的人的灵魂都是神圣的,相同的,我们都有同样的本能和欲望,每个人身上都有永恒的火花,内心具有获取一切知识的手段。二、自然只不过是上帝的另一面,“是上帝投在我们感官上的巨大的影子”。每一个自然法则在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对应物,所以自然法则与思想法则完全是对应的。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非常相近,只不过代表较低层次上的活动罢了。三、上帝就是“超灵”。超灵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的灵魂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超灵。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
内容概要
《爱默生随笔》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作家、演说家和诗人爱默生一生写作、思考的结晶。一百多年来,这些优秀的随笔如《论自然》、《论自助》等都成为最脍炙人口的作品。 爱默生的随笔注重思想内容,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因而有人评价他“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英国著名作家马修·阿诺德称他以散文创作了19世纪最重要的作品,是“那些栖居在精神世界中的人们的良师益友”。爱默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他认为“人应当学会的是捕捉、观察发自内心的闪光,而不是诗人和伟人们的圣光”。爱默生在美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的随笔。爱默生的《随笔第一集》出版于1841年,三年后又出版了《随笔第二集》,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均出自这两本集子,集中反映了爱默生思想的精髓,并代表了爱默生随笔的最高成就。
作者简介
爱默生(1803-1882)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哈佛神学院。作为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爱默生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爱默生不仅对美国文学影响重大,而且也是美国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大自然,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第一集 历史 第一篇 历史 自助 第二篇 自助 补偿 第三篇 补偿 精神法则 第四篇 精神法则 爱 第五篇 爱 友谊 第六篇 友谊 谨慎 第七篇 谨慎 英雄主义 第八篇 英雄主义 超灵 第九篇超灵 圆 第十篇圆 智能 第十一篇 智能 艺术 第十二篇 艺术第二集 诗人 第一篇 诗人 经验 第二篇 经验 性格 第三篇 性格 礼貌 第四篇 礼貌 礼物 第五篇 礼物 自然 第六篇 自然 政治 第七篇 政治 唯名论者与唯实论者 第八篇 唯名论者与唯实论者 新英格兰改革家
章节摘录
正是这种普遍的性质给特殊的人和物赋予了价值,由于包含了这种普遍的性质,人生就显得神秘莫测,不可侵犯,我们还用种种刑法来加以卫护。所有的法律从而取得了它们的根本理由;一个个都或多或少地表明它掌握着这种至高无上、无穷无尽的精髓。财产也把持了灵魂,包容了重大的精神事实,因此出于本能,我们一开始就用刀剑和法律,用广泛复杂的联合机构来卫护它。对这一事实哪怕有一点模糊的认识,就等于我们的擎个自昼有了光明,就等于提出了最重要的权利,就等于发出了受教育行正义、施慈善的要求,就等于奠定了友谊和爱情的基础,奠定了属于自助行为的英雄主义与丰功伟业的基础。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高人一等的态度来读书,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通史、诗人、传奇作家,在他们所描绘的最壮丽的场面里——在僧侣、帝王的宫殿里,在意志或天才的成就中——从来没有使我们失去注意和同情,从来没有使我们有冒昧闯人和高不可攀的感觉;一晴他们雄浑阔大的笔触,我们反而觉得安闲自得a莎士比亚所说的有关国王的话,那边坐在角落里读书的柔弱的小孩读起来觉得对他也一样适用。我们对伟大的历史时刻、伟大的发现、伟大的抗争、人类的繁荣昌盛,都产生共鸣;——因为在那里,为我们制定了法律,探索了海洋,发现了陆地,进行了打击,就像我们自己在那种场合也会那样做,那样欢呼一样。 我们对形势和性格也有同样的兴趣。我们尊敬富人,因为他们外表上具有自由、权力与风度,我们感到这些都是人类所固有的,我们所固有的。因此斯多噶、东方或现代作家所讲的关于智者的话,在每个读者看来,都描写了他自己的思想,描写了他尚未达到然而可以达到的自我。一切文学都描写了智者的性格。书籍、纪念碑、图画、会话,都是一幅幅画像,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发现他正在形成的容貌。沉默者和雄辩者都赞扬他,跟他攀谈,他无论到哪里都受到激励,好像他本人被暗暗提及似的。因此,一个有真正进取心的人绝对用不着追求在语言中针对个人的赞扬。在人们说的关于性格问题的每一句话中,甚至在每一个事实与环境中,——在哗哗的河水和沙沙的谷田里,他都听到了赞语,不是赞美他自己,而是赞美他所追求的性格,但听起来比赞美自己更加甜蜜。从寂静的大自然,从崇山峻岭,从日月星辰的光辉中,暗示出了赞美,表达出了敬意,流露出了爱恋。 这些仿佛在睡眠和黑夜里留下的暗示,让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利用。学者阅读历史应当持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态度;他应当把自己的生活视为正文,把书籍看作注解。这样一来,历史的缪斯就不得不发出神谕,而对不尊重自己的人从来是不这样做的。如果有人认为声名远扬的人物在古代做过的事就比他今天正在做的事意义深远,我不指望他会正确地阅读历史。 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教育每一个人。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没有一个社会形态,设有一个行为方式,不跟每个人的生活有某种相符之处的。每一件事物都倾向于用奇妙的方式缩略自己,并把自己的优点贡献给每一个人。他应当看到他可以亲身体验历史。他必须足不出户,免受国王、帝国欺凌之苦,却知道他比世界上的一切地理、一切政府都要伟大;他必须把普通读史的观点从罗马、雅典和伦敦转移到自己身上,他必须确信他就是法庭,如果英国或埃及有话要对他说,他就要审判这个案件;如果没有,就让它们永远保持沉默。他必须养成并保持那种高尚的见地,事实从此透露出它们秘密的含义,诗歌与编年史也会如此。在我们利用重大的历史记载的时候,心灵的本能、自然的目的就会暴露无遗。时间把事实峥嵘的棱角化为闪光的以太。没有一个铁锚,没有一个巨缆,没有一个篱笆会使一个事实永远也是一个事实。巴比伦、特洛伊、推罗、巴勒斯坦,甚至早期的罗马,都已经快成为虚构的故事了。伊甸园,日头停在基遍,后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诗歌了。当我们已经把事实制成一个星座挂在天空,当成一个不朽的标志时,谁还管什么事实呢?伦敦、巴黎、纽约必须走同一条路。“历史是什么?”拿破仑说,“不过是约定俗成的一则寓言罢了。”我们的生活四周点缀着埃及、希腊、高卢、英国、战争、殖民化、教会、法庭、商业,就像点缀着许多花朵和杂乱无章的装饰品,有的严肃,有的轻佻。对于这些,我无意再做更多的标榜。我相信永恒。我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发现希腊、亚洲、意大利、西班牙和英伦三岛——每个时代和所有时代的天才和创造原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真正的声音;在卑琐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警醒和鼓励。读一读爱默生吧!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觉,你会看见希望,感到幸福与满足。 ——(美)林肯 我的思想犹如咝咝作响的热水,而爱默生终于使它们沸腾。 ——(美)沃尔特·惠特曼 爱默生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来,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这一点最使我们感到敬佩。 ——张爱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