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页数:333 译者:李汉昭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这是送给困境中的亲人、朋友最好的一份礼物。
内容概要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立文老师帮助之下,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后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的生活》一书,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的故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海伦?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建立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张开心灵的眼睛 光明和声音 童年记忆 爱的摇篮 希望 再塑生命的人 亲近大自然 了解“爱”的含义 喜悦和惊奇 圣诞节 波士顿之行 拥抱海洋 山间秋季第二篇 信心与希望 洁白的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求学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 冲破逆境 入学 思想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篇 走出黑暗与寂静第四篇 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第五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记
章节摘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开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后记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给后世以勉励。 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者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自己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为世人留下了一首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该书出版于1902年。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说:“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整整100年,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部著作时,依然能发现其所闪耀的光芒——人类的精神远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等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给蒙尘的心灵以洗涤。 四肢健全的人,可能难以体验残疾的痛苦;正如和平年代的某些人,居然希望有战争刺激一样。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当所有的假设变成现实时,一切已为时太晚,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出版此书的目的。 《我的生活》在中国曾经出版过多个优秀的版本,但大多数都已经没有再版了,读者已经很难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了。此外,海伦·凯勒许多著作也没有翻译成中文出版,人们对她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介绍。在综合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书,把《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行汇编,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广泛参考了国内已经出版的许多译本,尤其是从著名翻译家朱原先生翻译的《我生活的故事》(中国盲文出版社,1998年第2版)中获益匪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也有许多中文译本,我们选用了刘冬妮翻译的《假如我有三天看得见》(转自《外国散文经典》),原因在于该译文优美流畅,无法超越亦无法割舍。 编译者水平有限,译文错误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转引译文,无法与译者取得联系,尚望谅解,相关事宜,请与编译者联系。(echolh@sohu.com)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们希望那些激动人心,鼓舞人们上进的作品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编译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这是送给困境中的亲人、朋友最好的一份礼物。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编辑推荐: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面,最后又反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