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作者:元生,阿莲 著 页数:205
内容概要
《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戏彩华歌·王奕戈》紧紧围绕中国戏曲“以角为主”、“以演为主”的首要美学特征以人为本,以艺为本,选择当代京剧各个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其中,既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也有正当盛年的台柱精英,又有极具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丛书以这种尊重传统的理念、力求创新的做法,将传记文学与京剧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将生动的故事与华丽的演艺有机结合起来,将舞台表演与文化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将演员个人的艺术成就与当代京剧的整体面貌和取得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亮点、写出特点、提出观点,为人们感性与理性并重地了解京剧、感悟京剧、热爱京剧,提供了一份精美的读本,同时又为当代京剧艺术成果作了一定的总结,为未来京剧管展作了一定的思考,可谓其力深沉、其意深远。
作者简介
元生,北京原声在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主笔,曾著有多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文学等,是一个颇有责任感的作家。只因为非常喜欢京剧,深感国粹艺术的精深博大,深深敬佩那些在古朴大气传统文化中徜徉的京剧人,也深感京剧艺术要有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于是,在一年的时间里,采访撰写了几位当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非常优秀的京剧人物,为弘扬传统艺术而不畏艰辛、做了一个作家应该做的事情,为京剧艺术传承打开了又一扇窗口。
阿莲,资深撰稿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深秋迷雾》、作品集《错爱奇情大搜索》。其独特经历被《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多种媒体采访报道。少女时代起就喜爱京剧的朱弦清韵连绵佳音,作为《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主笔之一,以女性特有敏锐细腻,感知京剧人的追求与梦想,展现国粹京剧的厚重与唯美。现为北京原声在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书籍目录
开场关于琉璃
第【壹】章 千千阙歌飘于求索路上
第【贰】章 小铁梅炕头当舞台
第【叁】章 我为你感召而来
第【肆】章 九年烟台悲喜交集
第【伍】章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第【陆】章 戏曲学院,我成长的摇篮
第【柒】章 北京,我在您的怀抱中盛大壮美
感谢
章节摘录
她给伙伴们唱山东的小调儿,那山东味道的小调,她唱了很多年,因为在山东住的年头太多,语音浓重,以至于后来学唱京剧的时候,常常冒出少许。山东味”的腔调来,后来爸爸告诉她,既然干了京剧,就要时刻注意吐字发声。后来奕戈常常说,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父亲的严厉和鞭策。 上幼儿园时,老师就经常对妈妈说:“你家娜娜特别愿意唱啊跳啊,选节目选不上她,还哭鼻子呢!”妈妈一听就笑了,用自豪的口气揭女儿的“短”;“可不是嘛,有时候她爸爸带她去矿上玩,他的工友们就逗我闺女,故意说,今晚有文艺演出,让你爸爸上台,就是不让你上台。结果三逗两逗,雅娜就当了真,哭得谁都哄不好。”老师赞叹道,“这是个和文艺有缘分的孩子,好好培养啊,将来说不定,会有大出息呢!” 老师一席话,说得妈妈低下了头。是啊,知女莫如母,做妈妈的何尝不知道,女儿有艺术天分,可是生在农家的孩子,两眼一抹黑,城里文艺界的人,一个也不认识,上哪儿去学艺术啊!女儿的天赋,妈妈最了解,这一点有孩子爸爸的遗传,可爸爸那种文艺的天赋,已经被现实打入冷宫,他从此不再提及。妈妈也知道,女儿的文艺天赋,也会被遭遇现实打击的爸爸抹杀掉的。 老师看出了妈妈的心思,试探着说:“娜 妈妈连连摇头,脸上仿佛罩上了一片乌云。由于她和爸爸的婚事,分家以后,几乎与婆婆家没有什么来往,小小的奕戈,从小在大姨家长大,直到现在,奕戈仍然管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大姨和姨夫叫:“娘、爹”,在她的感情里,他们和亲生的爸妈一样,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亲人。 奕戈的亲爷爷和亲奶奶,在她的记忆中,几乎寻不到清晰的影迹,可以这么说,奕戈小时候,总以为邻居的爷爷,就是自己的亲爷爷。去求爷爷送奕戈到剧团学戏,妈妈连想都不敢想。 和那些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在幼儿园三年的学前班生活中,奕戈是安安稳稳,但也是野性十足的。爸爸直到现在,还在揭奕戈的“短儿”:奕戈小时候就像个男孩儿一样,上幼儿园去的时候,穿得整整齐齐的,等放学回来时,肩膀上斜搭着衣服,浑身晒得黑黝黝的就回桌了。爸爸说奕戈在幼儿园,一打拍子指挥就是一天,也不知道累,热了就把衣服一脱,也不管什么好看不好看,什么女孩子不女孩子了。 奕戈是最敬畏老师的了,每每不听话的时候,妈妈只要一说:“老师来了”,小奕戈马上就会乖起来。壬奕戈小学5年,都是在“亭子小学”里上的。由于她出生月份晚,当时虚岁9岁,实岁才7岁,8岁才够上学的条件,学校按规定不收奕戈。 可是奕戈就想到学校读书,她看到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们,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去了,眼睛都要急红了,天天缠着妈妈,哭着嚷着要上学,妈妈被女儿缠的没办法,只好带着她,四处找人说情,奕戈终于提前一年上了学。 美好而又短暂的小学时光,奕戈就像一块强力十足的吸铁石,牢牢地吸在上面,她是一个在学校里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她的文科类课程学的特别棒,而数字的东西,她几乎不开窍。 她害怕数学老师,一上数学课,她就会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放学啊。”她的数学老师就住在她家隔壁,每天,奕戈就像躲警察一样,躲着她的数学老师,每每听见数学老师在院子的那边,向奕戈的妈妈,悉数奕戈的不是,奕戈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更觉得没脸见人,真不是她不想学好,实在是文字的诱惑对她太大了,她身不由己,无法控制不在数学课上走神,进入另一个幻想的世界。 农村单调枯燥的生活,让喜欢文艺的爸爸,感到了压抑,那种无尽的周而复始,就像慢性自杀,虽然现实生活让爸爸低调了很多,可爸爸骨子里的那种艺术冲动,还是不由自主鼓动着他、折磨着他。 为了排遣心中的沉闷和压抑的生活,王奕戈9岁那年,爸爸买了一台录音机,国产的,好大的个儿,那是村里的第一台录音机。爸爸把声音放的好大,半个村子都能听见,心底埋藏多年的艺术渴望,蠢蠢欲动,又被喧嚣的音乐鼓动起来,爸爸少有的兴奋,是全家人的幸福。 当时国内最流行的,是王洁实和谢莉斯的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小小的一片云》,《兰花草》等,她常常跟着哼唱,轻轻的,绵绵的旋律,愉快地抚慰着耳朵,却不能让她动心。 直到那一年的春节晚会,听李维康老师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王奕戈突然感到,心被紧紧揪了起来,那旋律真好听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曲调!她马上录了下来,一遍遍地跟着唱,后来,经常用一块手绢当道具,在大炕上表演起来。当时也不知道“红亮的心”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旋律美,美得令她心旷神怡,心花怒放。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此隶眷还要亲。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初中的三年,是在邻村的中心学校度过的,骑单车也就是二十多分钟路程,用奕戈的话说:“那时候,就是一个乡村的野丫头,混混沌沌,什么也不懂。” 上学的时候,无数个村子里的孩子,互相约着一起上学,一边说笑打闹着,一边风驰电掣一般拼着各自的车技,每每奕戈都会把同学们远远地抛在身后,洒下一串清脆的车铃儿,早早地坐到教室里。她从小就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从不愿意迟到或早退。P31-3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