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作者:元生,阿莲 著  页数:185  

内容概要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当今延续传统艺术经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大背景、大格局下,京剧得到了来自政府、民间的大力扶持,再度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各地,京剧大多拥有完善的专业剧团和演出场所,创作繁荣,演事兴盛;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孩子们对古老优美的京剧发生了兴趣,产生了认知;各路媒体的大力传播与推介,使国粹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四面八方……社会的大力支持,加上京剧艺术工作者的执著追求、不懈努力,当代京剧水准不断提升,演艺名家不断涌现,京剧观众不断增长,京剧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文明进程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一支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与北京原声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写出版的《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就是在如此大背景下、大格局中,又一次弘扬京剧艺术的盛举。丛书紧紧围绕中国戏曲“以角为主”、“以演为主”的首要美学特征,以人为本,以艺为本,选择当代京剧各个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其中,既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也有正当盛年的台柱精英,又有极具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丛书以这种尊重传统的理念、力求创新的做法,将传记文学与京剧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将生动的故事与华丽的演艺有机结合起来,将舞台表演与文化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将演员个人的艺术成就与当代京剧的整体面貌和取得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亮点、写出特点、提出观点,为人们感性与理性并重地了解京剧、感悟京剧、热爱京剧,提供了一份精美的读本,同时又为当代京剧艺术成果作了一定的总结,为未来京剧发展作了一定的思考,可谓其力深沉、其意深远。
  愿这套融文艺性、史料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丛书,成为广大京剧爱好者喜爱、收藏的文本。更愿越来越多的人们齐心协力,为当代和未来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元生
  北京原声在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主笔,曾著有多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文学等,是一个颇有责任感的作家。只因为非常喜欢京剧,深感国粹艺术的精深博大,深深敬佩那些在古朴大气传统文化中徜徉的京剧人,也深感京剧艺术要有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于是,在一年的时间里,采访撰写了几位当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非常优秀的京剧人物,为弘扬传统艺术而不畏艰辛、做了一个作家应该做的事情,为京剧艺术传承打开了又一扇窗口。

书籍目录

【引子】 那双手价值壹仟万美元
第【壹】章 童年的假喇叭旋律无声京城有缘
第【贰】章 “春香闹学” 聪慧与淘气并存少年心
第【叁】章 七年学艺恩师如父终生谢不尽
第【肆】章 小燕当老师勤学苦练教学相长
第【伍】章 板儿团特殊年代淡然阑珊处
第【陆】章 京胡演奏会有实力才敢开天辟地
第【柒】章 母亲啊你是我永远的音乐源泉
第【捌】章 爱妻小曼真实我一直在等你
第【玖】章 从海外到乡梓弦歌穿云倾心传国粹
第【拾】章 京胡乾坤余热发光壮哉一代琴圣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艺培艺术学校第一期总共招了一百零八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一百单八将,跃跃欲试,都盼着快点开学。固然有为着学艺而来的理想,但大多数心里想的是穿上不要钱的衣裳,吃上不要钱的一日三餐,还能学些吃饭的本事。 然而,学校有学校的难处,虽然挂起了牌子,搭起了架子,经费却严重不足,学生吃饭的费用没有落实,无法正常开学。作为筹建学校总负责人的沈玉斌先生心急如焚,只得把开学日期推迟到春节以后。 就在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马连良,字温如,北京人,回族。1901年出生,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授业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郭春山、茹莱卿等。先习武生,后改老生,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打棍出箱》等剧。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等名家学习,并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马连良对艺术认真严肃,精益求精。他不但在唱、念、做、表方面全面发展,而且武功根底深厚。他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千锤百炼,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他的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不少唱段风靡大江南北。晚年排演新戏,在唱腔艺术上又有创造和发展,于精巧中兼有深沉浑厚的气势。马派的念白,吐字轻重相间,发音虚实结合,听起来宛如清泉流水,珠落玉盘,非常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堪与其唱腔相媲美。马派的做功,气度凝重,举止飘逸,神情潇洒,内外和谐。他所扮演的帝王、朝臣、谋士、平民、差吏等人物中,不仅黑髯、黪髯与白髯的角色因身份、年龄差别而所用身段各异,即使同属白髯的老年角色,衰迈贫苦者、老于世故者和养尊处优者,表演上也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他的表演代表作中,如《群英会》的鲁肃,《借东风》的诸葛亮,《甘露寺》的乔玄,《四进士》的宋士杰,《清风亭》的张元秀,《串龙珠》的徐达,《范仲禹》的范仲禹,《十老安刘》的前蒯彻、后张苍,《胭脂宝褶》的前永乐帝、后白怀,《苏武牧羊》的苏武,《春秋笔》的前张恩、后王彦承,《一捧雪》的前莫成、中陆炳、后莫怀古,《火牛阵势的田单等。马连良还革新传统剧目,并排演了大量新剧目。他重视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对角色间的互相合作,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由于他的倡导,乐队中重视月琴伴奏的效果。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都有革新创造。譬如,在乐队前增设围屏,使乐队和演出区隔开,净化和美化了舞台,这都是马派艺术的组成部分。 马连良热爱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于1951年从香港返回大陆,曾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慰问演出。而在此之前,为了生存,同时为了躲避北京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他远赴上海演出。由于积劳成疾,身体很差,为治病又辗转南下,来到香港,直到1951年回到故乡北京。 此时的马先生一无所有,为了报答祖国和人民,报答久违的观众,同时也为了自己和京剧人的生存,他组建了私营剧团。全团上下,开支很大,马先生只有拼命演出,才能维持局面。马连良先生坦荡从容,为人侠义,一贯扶危济困。当时正在天津演出的他,听说艺校没有钱供应学生一日三餐而推迟开学,就主动提出为艺校义演。沈玉斌先生闻听喜出望外,几天后亲自去了天津。马连良先生当即把演出的票款全部捐给了艺培艺校,团里分文未留。沈玉斌非常感动,心里很过意不去,希望能留下一部分钱款,但遭到团里人的善意拒绝。他们表述着和马先生同样的愿望:祝愿艺校早日开学,为京剧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沈玉斌先生含着眼泪当天把钱背回了北京。

编辑推荐

《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京胡乾坤燕守平》由元生,阿莲著。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是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中的一册,写的是妙手乾坤的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听过他的演奏,真是如丝如扣,有板有眼,出神入化,这里写了他的成功之路,值得京剧爱好者买来一读。
  •   更了解燕守平了。
  •   天赋加刻苦就能成为大家!
  •   此书文笔一般,但除了它,没有别的呀,只好买了。
  •   京胡圣手燕守平,只有不会唱的,没有不会拉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