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吕思勉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吕思勉  页数:546  

前言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史学家,其治史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其著述丰富,其中《白话本国史》具开创之功,《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四大断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更是久负盛名。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并谓吕思勉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史》(《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白话本国史》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曾长期作为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次重新出版《中国通史》,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将原书的双行夹注改为单行楷体夹注;其他的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基本未动。由于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全部改为公元纪元。同时,我们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内容概要

  《中国通史(经典插图版)》是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之作,吕思勉先生一生勤勉治学,通读二十四史,研究史学典籍。他是易中天最为推崇的史学巨匠,也是钱穆最为推崇的授业恩师,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中国通史(经典插图版)》全书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上古史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三皇五帝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禹的治水 第四章三王时代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春秋战国 第一节春秋 第二节战国 第六章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獯粥 第二节东胡 第三节貉 第四节氐羌 第五节粤 第六节濮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封建 第三节官制 第四节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兵制 第六节法律 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农业 第二节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中古史(上) 第一章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豪杰亡秦 第二节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匈奴 第二节西域 第三节朝鲜 第四节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六章社会革命 第七章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节官制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赋税 第四节兵制 第五节法律 第六节学术 第二篇中古史(中) 第一章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二章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八王之乱 第三节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胡羯的兴亡 第五节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三章南北朝 第一节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四章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中古史(下) 第一章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隋唐的兴亡 第二章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印度阿利安人入藏 第四节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三章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一节官制 第二节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兵制 第四节刑制 第五节赋税制度和民生 第六节学术和宗教 第七节门阀的兴废 第三篇近代史(上) 第一章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安史之乱 第二节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三章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 第三节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四章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北宋的灭亡 第三篇近代史(下) 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 第三节海陵的南侵和韩伲胄的北伐 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南宋和灭亡 第三章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四章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元朝的灭亡 第五章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官制 第二节学校选举 第三节兵制 第四节刑制 第五节租税制度(上) 第六节租税制度(下) 第七节钞法 第八节学术风俗 第四篇近代史(上) 第一章明朝的对外 第一节明初的武功 第二节瓦刺的强盛 第三节蒙古的再兴 第四节倭寇和丰臣秀吉 第二章明朝的内治 第一节宦官的专权 第二节权臣和党祸 第三章清朝的兴起 第一节清朝的先世 第二节建州女直的盛衰 第三节海西女直的南迁 第四节清太祖的兴起 第五节辽东西的战争 第四章明朝的灭亡 第一节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节福唐桂三王的灭亡 第三节郑氏和三藩 第五章清朝的盛世 第一节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 第二节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 第三节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六章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节种族和宗教的变化 第二节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节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节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节清朝平定卫拉特 第六节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节清朝征服廓尔喀 第七章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一节湘黔的苗族 第二节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节两广的粤族 第八章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一节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 第二节清朝和缅甸的交涉 第三节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 第四节暹罗的建国 第九章清朝的中衰 第一节乾隆时的衰机 第二节嘉庆时的内乱 第四篇近代史(下) 第一章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节西人的东来 第二节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 第三节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节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节五口通商 第六节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 第二章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一节太平军 第二节捻军 第三节回事 第三章藩属的丧失 第一节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节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 第三节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 第四节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 第四章清朝复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一节革新的原动力 第二节成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节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 第四节满蒙藏的危机(上) 第五节满蒙藏的危机(下) 第六节清朝的末运 第五章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官制 第二节学校选举 第三节兵制 第四节法律 第五节赋税制度(上) 第六节赋税制度(下) 第七节币制的变迁 第八节学术思想的变迁 第五篇现代史 第一章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一节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 第二节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 第三节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 第四节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 第二章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一节俄蒙交涉 第二节英藏交涉 第三章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一节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 第二节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 第四章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一节帝制运动 第二节对德宣战和复辟 第三节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 第五章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一节皖南战争 第二节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 第三节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 第四节直奉战争 第五节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 第六节各省的纷扰 第七节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 第六章最近的蒙藏 第一节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 第二节六年后的英藏交涉 第七章最近的交涉 第一节巴黎和会的失败 第二节华府会议的参与 第三节鲁案的解决 第四节共同出兵和中东路 第五节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 第六节中俄的新交涉 第七节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 第八节日本在东北的形势 第八章最近的财政 第一节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 第二节中国的内外债 第三节新银行团的复活 第四节最近的关税问题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八节日本在东北的形势 东北一方面,现在在外交上,已成为各国注目之地;而对日本的关系,尤其是重要中的重要。现在且略述其形势。 日本从战胜俄国以后,获得从长春以下的中东铁路支线,于是有所谓南北满的名词发生。满蒙本来接壤的,于是因南满而发生东蒙的名词。安奉铁路,既系日人经营。而从吉林向东南,亦可达到朝鲜的会宁府。傥使这条铁路,也入于日本人之手,则从朝鲜向东三省,真如蟹之有两螯了。所以日本于前清光绪三十三年,和中国订定吉长铁路借日半款之约。三十四年,订定所借之额为二百五十万元。日本又要把吉长铁路延长到会宁,中国不答应,成为悬案。到宣统元年,订立《间岛协约》。允许吉长铁路,傥然延长到会宁,当照吉长的样子办理,但至何时延长,却应听中国政府斟酌。公元1915年,日本二十一条的要求,其中第二号第七项,要中国把吉长路委任日本管理。后来条约内但允将合同根本改订。一九一七年十月十三日,中国和满铁会社订立《吉长铁路借款契约》,债额为六百五十万元。期限三十年。在此期限之内,委满铁会社管理。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八日,又和日本兴业银行订立《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契约》。由日本垫款一千万元。 公元1913年,赣宁之役,张勋兵入南京,杀害日本商人三人。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同时又提出满蒙五铁道建筑权的要求。到十月初五日(选举正式大总统的前一日),由中国政府承认。所谓满蒙五铁道系: (一)开原到海龙。 (二)四平街到洮南。 (三)洮南到热河。 (四)长春到洮南。 (五)海龙到吉林。 一九一八年九月,中国又和日本订立《满蒙四铁路的借款预备契约》。由日本垫款二千万元。所谓四铁道,便是: (一)由开原、海龙到吉林。 (二)由长春到洮南。 (三)由洮南到热河。 (四)由洮南、热河间的一地点到某海口。 借款期限为四十年。后来新银行团同日本竭力争持,才算把(三)、(四)两路放弃。见第八章第三节。 而又有所谓天图路的争执。延吉县的天宝山,有一个银铜矿,系由日人开采。然而产额并不旺。公元一九一六年十二月,该矿代表刘绍文,呈请修筑铁路,从天宝山到图们江,计长二百余华里。交通部以与吉会路线有碍,批驳不准。1918年,又有吉林人文禄,和日商饭田延太郎合组公司;股本二百万元,中日各半;期限为三十年。呈请交通部立案。当于三月间,由交通总长曹汝霖批准。后来派员查勘路线,非与吉会线平行,更系两相交叉。而该公司送呈《路线图说》,又与原呈所定路线,完全不同。交通部说“原案当然不能有效”。遂咨由吉林省长,向日代表拒驳,日使函请发给开工执照,亦由交通部驳拒。后来文禄死在北京,这件事也就搁起了。1921年,日本人忽又决定动工。延吉人说该公司并无华股,一面阻其开工,一面电请政府取消原案。于是交通部派员往查。查悉其中确无华股;且天宝山矿,亦已停办年余。而1922年正月,忽有延吉、和龙士绅,电部说该公司实有华股,请部发给开工执照。四月间,日人要实行动工。两县士民,群起阻止;并派人赴京呈诉。当由外交部电致日领,转饬日人停工。一面由交通部派员前往查办。旋因报载日人迳与吉林交涉,又经外交部通告日使:“凡未经中央认可的国际契约,一概不能有效。”后来据报载,此项交涉,又移到奉天。正式合同,业于十一月初八日签字。股本改为四百万元,中日各半。中国股东,傥不愿交现款,可由日股东代垫,而由华股东所得利益中扣还。 延吉、珲春、和龙一带,本系中韩接境的地方。据1922年初,吉林督军孙烈臣致中央的电报,这三县的韩人,就有三十万。次多的,便是伊通、桦甸、东宁、宁安、密山、虎林各县。再次之,是奉天的东边道。若合三省统计,韩人应有六七十万。此项韩人,大都归化我国。就使不然,照宣元的《间岛条约》,也应服从我的警权和法权。再不然,迳认为日人,也有一定的办法。然而事实上竞不然。据孙烈臣的电报说:“……利用韩民名义得计,则韩民之。如获得土地所有权等皆是。甚至日人假借名义,朦混购地。……利用日人名义得计,则日人之。如入籍问题,以日本国籍法相抵制。……综言之:韩民,垦民,日民,在南满在非南满,是一是二;一任政策如何,任意舞弄。……以韩民视韩民,则我对韩之惯例具存;人籍购地,归我管辖,不患无办法也。以日人视韩民,则我对日之约文犹在,亦不患无办法也。即谓在延边为韩民,在各县为日人,分别办理,亦可说也。若……举数十万……之民,忽韩忽日,忽南忽北,以为攫取领土,侵占主权之计,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是个最难处置的问题了。 然而还不止此。日本的压服韩人,实在是所谓“以力服人,非心服也。”所以韩国人反对日本的甚多。所谓“独立党”者,虽经日本人尽力压迫;其逃人华境的,中国方面,也竭力帮着取缔,终不能完全廓清。一九二○年十月二日,韩国独立党,和其它人等约三百人,从俄国双城子方面,潜入珲春。焚烧日本领事馆,和日本人市街;日人死伤的,各有十余名。日本就进兵珲春,并且派兵到和龙、延吉、汪清、东宁、宁安各县。初九日,日本公使到外交部,要求协同剿办。经我国严词拒绝。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布告,且谓我国的官兵,混入匪徒之中。后来查无实据;且延边一带,又经我国军肃清。日本乃于一九二二年三月后,将兵撤退。而于珲春、和龙、延吉、汪清、东宁五县,各置警察。中国迭次交涉,迄不撤退。乃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又有马贼袭击头道沟日本领事分馆,毁去房屋数间。日人死者二名,伤者三名。驻京日使,于三十日,七月初五日,两次提出警告。第二次并说:再有此项事件发生,不能不再行出兵。我国于七月十四日,由大总统下严厉的命令,将吉林督军孙烈臣,交付惩戒。仍责成奉吉两省,协力剿捕。一面仍和日本交涉,要求其撤退警察。后来毫无效果。案我国的胡匪,在东三省横行,固然无可讳言;然而胡匪往往得日本的接济,也是彰明较著的事实。这个却也要求日本的反省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火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顾颉刚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吕思勉是一位通贯的断代史家。    ——严耕望    吕思勉先生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    ——谭其骧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经典插图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最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最敬重的授业恩师,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虽说书主要是看内容,可是这个质量也实在太一般了,连有的盗版书都比不上,还没有在线试读的效果好。虽说普及读物价格不能太高,但还是很难相信出版社出这样的书来砸自家招牌,严重怀疑是盗版~~
  •   很粗糙!好像盗版!上当了!
  •   买给高中文科生看的,应该会有点帮助。
  •   虽然是赠品,但纸质也忒差了。但内容还是不错的。
  •   这本书还不错,在网上也比较了不少,插图本是容易让人产生兴趣的读物,内容很有条理,Amazon除了界面纯粹英文汉化来的,有点不习惯,其他细节都不错
  •   一看纸质就知道是盗版的!里面的插图也很模糊,跟我在书店里看到的正版书有很大的区别!买来珍藏的一定要慎重!
  •   印刷粗糙,不清晰,总的来说还好
  •   自己本来就很喜欢中国史学,离开校园后准备再次细读中国通史,读史可以明智!
  •   纸张质量一般,不过是搞活动送的,还可以。
  •   刚到,还没看,看上可还不错
  •   没看完,大部头,内容丰富。
  •   还行吧,感觉内容有些泛泛。
  •   必备的历史读本,像字典一样,可以经常查阅一下。
  •   不太懂!及时看了理解有带你分局
  •   感觉内容和印刷都不错啊,很厚的一本,送的,捡到实惠了.
  •   此二书对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尤为重要,简单通俗易懂!
  •   买其他书送的,内容不错,就是印刷太坑爹了点。
  •   已经拿到手很长时间了,但是一直没时间读,不过随便翻过,感觉还是很好的,推荐
  •   难怪被选为赠书。远不如厦门易中天讲得好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