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之门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作者:赵大恒,解淑萍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有30名学生参加了高考,高考平均成绩638分,其中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同为13岁的两个班里年纪最小的考生,他们的成绩都是687分,并列全班第一,分数超过北京本科一批理科重点线156分。其中一个孩子被北大数学系录取,另一个被北大元培实验班录取。  被北大录取的6名学生中,有3名13岁的学生,1名14岁的学生,2名15岁的学生。他们分别被北大数学系、化学系、工程力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系录取。另外,今年该班还有两名学生分别被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录取,被港校录取的学生获得了半额奖学金。  实验班的学生在历年高考中均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招收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在当前阶段智力发展优异的学生,即智力超常儿童。我们与中科院心理所联合对学生进行认知水平、思维策略、个性水平等方面的鉴别测试。最后考进超常班的学生有些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甚至还有让老师头疼的“调皮鬼”,但其智力综合水平一定是“超常”的。我罗列考试成绩的数据,不只是想告诉大家他们考得多么好,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超常实验班的学生非常聪明是可以肯定的,但除此以外,他们跟所有的学生都一样,我们采用了各种教育方法,抓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有行为习惯、个性品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财商养成等各个方面,这些方法,用在普通学生身上也是切实可行的。  不要只抓学业忽视其他我从教37年,在各种类型的学校里教过书,农村中学、普通三类校、重点学校都教过,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学生,不是始终教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始终教成绩不好的学生。37年里,我对学生的差异大概都了解了一些,这就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建议广大的老师们也应该到各类学校体验一下,然后落脚在某一个学校,就像医学院的学生都会到医院的各个科实习一样,虽然了解的不见得多么专,但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最终再将自己的专业定在某一方面,用心钻研。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把考上大学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好和差的标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教育质量好不好,不在于考上多少大学,而在于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面对一些坏习惯、道德品质等问题,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学生小的时候只要关心他的学习就可以了,长大了,其他方面如情感、思想道德认同、人际交往能力等自然就好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培养孩子应该是全方位的关注。有的家长抱负没有实现,有的家长人格有缺陷,有的家长遇事就沉不住气,这都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但是对孩子的培养上应该更加理性,不要过于功利。家长要理性分析自己的成功之路适合不适合孩子;自己人生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适合不适合讲给孩子听,适合不适合孩子目前的年龄,孩子能不能接受。有的家长事业不太顺利,和孩子谈话时,往往会谈到社会上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总是存在一种对社会埋怨的心态,把孩子当成了他的倾诉对象。这是不对的。你的倾诉对象应该是同龄人或者层次比你高的人。孩子还小,分不清是非,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心态,他会觉得社会是黑暗的,自己的家长老在受委屈。这样,长大后他就会对周围的人心存怀疑,非常不利于孩子良好的人格和社会观的形成。  事实上,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健康阳光的人,即使是很坏的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条不好的路。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作为社会正常的一员,在社会上能够健康地生活、立足,能够合法地生活。这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家长们无论受到了什么样的委屈都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阳光的那一面。  ……  正确引导兴趣,助学习一臂之力高三那年我喜欢上了围棋,这跟现在的学生喜欢打游戏机、喜欢读武侠书是一个性质。老师要做的是对学生有放有收,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当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分配上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绝对不能采用绝对禁止的生硬态度。  杨振宁曾经比较中美教育,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中小学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这不利的一面,在美国却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美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这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能够给予极大的空间,他们可以发展。这是美国今天在学术上、在经济发展上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现在社会发展了,有条件允许个性发展了。以前每个人每年穿衣服的布料都是发十七尺半的布票,用布票换成布,用来做衣服,个子高的不够用。但那时是没有条件,在如今条件相对好的情况下,更应提倡个性化的教育,这样人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一个健全的社会,一方面要注意均衡,一方面要注意到特殊需要,这样每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一个理想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尽量对每个人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方向,造就千千万万个精英。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书  这是一本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的书   这是一本教育的魔法书   在他眼中,教育的原则无外乎四个字——因材施教。聪明也许是天生的,但优秀必定是教出来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学生有多聪明。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他桃李满天下。却是个谦虚的教育者,他把教育的成功归功于与同事们的倾力合作,在荣耀与掌声背后,是数十载教育智慧的积累,是无数个教育细节的汇集,他的教育艺术充满智慧与乐趣,他深谙教育对人的品格的重要性,也细心呵护每个孩子水晶般的童心,尽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引向充满光明的未来。    他所带过的八中少儿班历届高考成绩都颇为引人注目,只学习4年就完成小学五年级至高三8年学习任务的1 4岁小孩子高考平均成绩超过北京本科一批录取线一百多分是平常之事。以2007年为例,他班的30名学生高考平均成绩638分。其中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余学生高考分数全部超过全国重点大学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两名班中年龄仅13岁的学生成绩并列第一为687分。    从他所任教的八中少儿班走出的毕业生98%在国内外知名重点大学学习,步入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已走上领导或关键岗位,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获得的国内外科研奖项屡见不鲜。    对女儿的教育浓缩了他多年的教育理念,他的女儿18岁被教练带到美国打排球,在教练离职的情况下,竟然一个人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顺利读完大学,获得绿卡留在美国。   他就是北京八中有着37载教育经历的赵大恒老师。本书就是讲述这个成功的教育者是如何为每个孩子打开通往精英世界的大门。

作者简介

赵大恒从教37年,曾在农村中学、214中学,北京八中普通班、实验班任教。现为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负责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赵大恒坚持素质育人的理念,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赵老师认为,教育质量好不好,

书籍目录

序言一:全方 面素质造就未来精英序言二:打开精英之门第一章 习惯改变人生 面对习惯——从小抓起 面对无礼——不要把自己当成低级动物 面对邋遢——暗示比批评有效 面对细节——及时比延后有效 面对逃避——智取比惩罚有效 面对说谎——戳穿比简单批评有效第二章 心态决定分数 面对分数——好心态最重要 面对低分——总结经验最重要 面对失分——及时努力最重要 面对做题——过程比结果重要 面对名次——扎实比聪明重要 面对竞争——实力比恶意得分重要 面对失败——回顾比埋怨重要 面对时间——节省比懊恼重要 面对未来——分析比盲目重要 面对复习——专注比涣散重要 面对创新——思考能力要培养 面对兴趣——带动学业的好帮手 面对课题——“不务正业”更助成长 面对创造——生活处处可更新第三章 德商预知未来 面对周围——不要恶意猜测别人 面对得失——跟损人利已说再见 面对财产——不要做损人不利已的事 面对金钱——细算与慷慨并存 面对同学——互助互爱成传统第四章 家校培养精英 面对教育——如何做创意父母 面对创意——你也能成创意父母 面对学习——父母的心态很重要 面对牢骚——做善于倾听的家长 面对压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面对成绩——鼓励和批评要得当 面对友谊——你了解孩子的好朋友是谁吗 面对孩子——家长老师是战友 面对沟通——家委会是大家的家 面对困难——跟不平等说“不” 面对自私——“顺毛驴”害己又害子 面对礼貌——对孩子的指手画脚说“不” 面对关爱——惩罚有度才是爱孩子 面对感恩——在生日仪式中长大 面对平凡事——心存感恩天地宽 面对言行——重表率不说教 面对特长——重展示不忸怩第五章 性格左右得失 面对冒险——不要逞一时的英雄 面对挑战——不要做胆怯的孩子 面对叛逆——不要一味追堵 面对恶搞——不要自己讨个没趣 面对小事——不要斤斤计较 面对口误——不要乱钻牛角尖第六章 融合成就发展 面对成长——该玩时就要玩 面对体质——该磨刀时不要忙砍柴 面对恒心——不要轻易说放弃 面对纪律——不要求一时散漫 面对时间——不要做拖后腿的人 面对松懈——意志品质来鼓劲 面对实践——多创造正迁移的机会 面对合作——团队协作才能取胜 面对个人——在团队中实现自我 面对玩闹——多动脑分析问题 面对效率——不要制造辛苦的假象 面对落后——多从自身找原因 面对自立——孩子的事情不要帮他做 面对沟通——学会跟陌生人说话第七章 正确 面对青春期情感 面对男生——内秀赢得尊重 面对早恋——暗示比提醒有效 面对孩子——家长也需要良性暗示第八章 18岁女孩独闯美国 有点子不是坏事 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做积极乐观的家长 家长的特长是孩子的骄傲 该放手时就放手 学会分辨是非 让她自己做选择 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冷静应对麻烦问题 正确认识男女生交往附录1:学生篇:我是这样学习的附录2:赵老师:“您太有才了”——学生、家长眼中的老师后记: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习惯改变人生: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个人把一只叫做蟑螂的东西带到了他的新居,他很快就会发现,整间干净的房子都变成了它们的天下。它们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但是它们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欢脏东西,什么地方不干净它就往什么地方去。即使是再干净的地方,只要被它们爬过,也会变成细菌滋生的场所。  这个人使用一些手段来企图杀死它们,比如用蟑螂屋、蟑螂药等现代化的科学武器,但是他发觉蟑螂们也显然进入了现代化,无论面对何种手段,它们总是越战越强,生生不息。它们的优势是无孔不入,只要有一点点藏身的地方,它们就可以安顿下来繁殖生养,然后出去传播病毒。所以他的衣服、他的箱子、他的柜子、他的床都变成了蟑螂恣意潇洒的舞台。  最后这个人发现,把他们杀死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丢掉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箱子、所有的柜子和床。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就像那只蟑螂一样,你的坏习惯就像一种慢性病,一开始可能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不重视他,并不能意味着它不存在,如果你发现它发现得越晚,你的损失也就越大。  戚老师马上站起来了,说:“那行,你要不承认错误,从明天开始,你进我办公室,你一定要倒立进来,如果你不会,你就回去好好练练。”  戚老师声音挺大的,他又说:“你会倒立吗,你不会我帮帮你。”  戚老师就把这个男生扶起来,帮着他倒立。  这时,男生开始求饶:“老师我错了,我不会倒立,我手脚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乐了,这个男生自己也乐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批评他,得爱护公物,不能踢门,他根本听不进去,他会反驳你,我在家就用脚踢门,有的孩子不是以常理的方式跟老师周旋,你跟他急,你就得跟他扯上半天,这要是在课上打开了话匣子,这节课就甭上了。  对待孩子,如果说了很多遍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采用适合他的方法,跟他逗一逗,玩一玩,乐一乐,他下回就不会再这样了。  元朝时有一个文人叫胡石塘,很有才华,在当地也颇有名气,但他不拘小节,后来,他胸有成竹地到京城应试,元世祖忽必烈听说此人后就亲自召见他。  上朝时,胡石塘的斗笠戴歪了,自己也没有察觉。元世祖问他:“你平常所学的都是哪些学问啊?”  “全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胡石塘自豪地回答。  皇帝笑道:“你连自己的斗笠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呢?”  结果,忽必烈没有任用他。  原来。失礼是会使才华贬值的。  面对邋遢——暗示比批评有效:  我在北京市214中学当老师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喜欢上身穿白衬衫,下身是一条粗肥的军裤。  这样的衣服穿好了,会显得男生很英武,很帅气。可是这个同学呢,没有按规矩穿衣服,而是成天敞着怀,露出里面的瘦肌肉来,还总爱光脚穿着懒汉鞋。懒汉鞋就是那种布鞋,前面有松紧带的,有一个小舌头。穿懒汉鞋就穿吧,他还学懒人的毛病,后面鞋帮还不提上来,成天趿拉趿拉的,多出来的那截皮带也不插进腰里。老师和同学都不愿意靠近他,因为他形象不好。可他认为这样的穿着很潇洒,就我一个人穿成这样,就我胆子大。  对于他的穿着,我说过几次,一点作用都不起,他照样自以为是地穿着他的潇洒服装上课放学,在楼道里趿拉着走。  我琢磨着我得想个办法治治他不好好穿衣服的坏毛病。于是,我采用的就是暗示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他从楼道里远远地走过来,我就跟一个女老师靠在楼道的暖气旁边对着窗外谈论服装。当然,事先我没跟这个女老师商量要怎么说,而完全是随意地聊天故意聊到他的穿衣上。  我说:“现在有的人真不懂得穿衣服,军装嘛,应该穿得整整齐齐的。有的人皮带不系好就出门,军装又那么肥大。这样子,别人怎么看他呀?”  那个女老师说:“是啊,衣服就应该穿得整整齐齐,你看人家那些当兵的,穿军装多帅气。”  我声音很小地接着说:“可不是嘛,再趿拉着一双懒汉鞋,人家一看就烦。现在都上高二了,这样的男生,将来找女朋友都找不到,像痞子一样。其实男生穿衣服也不用太好看,注意庄重整齐就行了。”  那个女老师接着说:“是啊,女孩都喜欢大方、穿着干净整齐的男孩子。”  我就和这个女老师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我看到他从我们身边走过,还侧了侧了身。我假装没看见,继续聊着天。但我感觉到,他进了教室,没把教室的门关上。我知道他在听呢,孩子耳朵尖着呢,只要发现议论的话是关于他的,他就会竖起耳朵听。  过了两三天,我见到他穿得整整齐齐的了,把衬衣装进军装里,皮带系得特别利索,懒汉鞋也换成了运动鞋。  瞧,曾经邋遢的一个男生就在我的暗示下转变过来了。  面对细节——及时比延后有效:  我们要求我们的学生,从班里出去,要体现出优秀的素质,如果有坏习惯,要及时改正。教师也注意在活动当中及时解决一些坏习惯。  拿说脏话这件事说,学生说顺了嘴,常常不自觉地一个脏字就出来了。有一年学校修操场,学生课间时没地方活动,就在我办公室旁边的楼道里踢瓶盖玩。我虚掩着门,忽然就听到外面有人骂了句脏话。  我赶紧把门打开,站在门口冲着他们问,“谁啊?”  门口的学生知道不应该讲脏话,几个学生指着一个学生说,“是他。”  我也不发火,就说一句,“不应该啊。”  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应该说脏话,赶紧认错,“老师,对不起,下次注意。”  也有的时候我问是谁说的,几个同学都不言语,这时我也不追究,就跟他们说,“下次别说了。”  遇到学生说脏话,是没道理可讲的,就是问谁说的。决不能小看了脏话,这要是到了社会上,动不动就吐一句脏话,人家还怎么跟你交往啊。  可是有的家长就意识不到这一点,顺口说出一句脏话,孩子小,学上了。家长乐了,“孩子真聪明,学会骂人了。再说一句,再说一句。”家长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鼓励使孩子学会骂人了。等孩子长大了,家长才意识到骂人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再跟孩子说,孩子就跟家长急了,小时候你还鼓励我呢。前后矛盾,还怎么让孩子信服家长呢?  还有的学生随便就进老师办公室,进时根本不敲门,也不喊报告,也不管老师是不是在工作,或者在吃饭。一进来看到老师桌子上多了什么东西,好奇心就上来了,就乱翻着看。学生的这些举止,一方面说明他是跟老师关系很好,另一方面说明他的行为习惯不好。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马上说,“不许翻,不能够随便乱翻!”  学生会愣一愣,有时会笑嘻嘻地跟上一句:“我跟你您关系这么好,还不能翻?”我就会问一句:“你经过我的同意了吗?”孩子会再一愣,知道我这是认真的,就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从我的态度里,他已经就知道了,不管关系多么好,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乱翻的。  还有的孩子老爱随便拿别人的铅笔盒,拿别人的好玩的东西。也不见得想要,就是想玩一会儿,玩完了就随便扔一边了。如果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常常是被翻的也不恼火。但这个习惯不好,要是哪次不注意,翻了并不熟的人的东西,那可就不好了,就会惹人讨厌了。  在校园里,如果看到有学生随手扔东西,老师会立刻加以制止,但是处理的方式会比较和缓,不会大张旗鼓地要你当面承认错误什么的,捡起来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看到是谁扔的,老师就会自己做出规范,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还有的孩子,老师一提醒,明明不是他扔的,但他也会主动捡起来。这时,老师就要提出表扬。  如果集体外出参加活动,发现有同学乱扔东西,或者跟同学吵架,或者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是严厉的,当时就要惩罚,并且要强制执行,绝对不能顾及颜面。  面对逃避——智取比惩罚有效:  孩子小,钻空子是常有的事,到了新班级认识了新老师还有跟老师交锋的阶段。这时老师就要以智慧和他们交锋,他信服老师了,自然就能和老师配合了。当学生知道老师是为他好时,双方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老师说得严厉了,他们也能接受了,知道是为他好。  做值日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情,但大多数孩子并不明白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一分子,并不认为做集体的公益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孩子喜欢做值日是因为值日好了老师会表扬,往往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态,并没意识到集体中我有一份责任。在做值日这件事上,我先不管学生有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就是要让他们做;对于不做的,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轮到自己做值日了,却放学后赶紧收拾书包逃跑,这也是有些同学能干出来的。其实值日生不需要做复杂的劳动,就是扫地、擦桌子,最累的就是拖地,那也耽误不了几分钟。可他们不愿意干,总想着不如玩一会儿呢。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这样,该做值日就得做。”这样说的话,作用并不大,下次他还这样。他在家习惯了不扫地,也就不习惯打扫教室。甚至曾经有个学生说,“我就不应该做值日,我没往地上扔纸,我也没破坏教室卫生,今天我就没弄脏教室,凭什么让我做?”  你说这个学生说得没道理吗?也有道理啊,他确实没扔东西没把教室弄脏。对这样的学生,要用智慧,我也不让他补做值日作为惩罚。我就跟他说:“不做值日也可以啊!这教室是人家打扫的,人家打扫的地方你不许去踩,你进教室就沿着来时的路来,出教室还沿着这条路出去。你要是踩了别的地方,你就得打扫卫生。因为这是公共地盘,你不付出劳动你就别踩。除了进出教室,你就在你的座位上坐着。”  这话说了,就得照做,我们还让同学监督他。只要他踩出了界,就有同学提醒他:嘿,注意你的脚。  三天以后,这个学生心里不是滋味了,主动要求,“我还是做值日吧。”  做值日是小事,就是要让他在做值日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分子,你不能脱离群体,你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和要求;你的利益和要求是与集体利益在一起的,你有相应的权利,就必须有相应的义务。你在教室里,你要和大家一样有义务维持教室里的卫生。一个人成年以后,作为公民来说也是这样,有相应的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不可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同时你负担了相当的义务,你也得到了相应的权利,也得到了利益。  面对学生找茬,跟老师交锋,老师千万不要讽刺挖苦,有损人格的伤害人的话千万不要讲。年轻教师往往爱说狠话,一件小事能扯出一串事来,一串事又能激化双方矛盾。我跟年轻老师说:第一,你不能发火,不能把自己的水平降到十岁孩子的水平。你是成人,应该站得比孩子高。你要教育孩子,眼光就要放远。对孩子逆反的性格和价值观,给他时间让他改变。第二,具体谈问题的时候,不要谈到其他的。就事论事,哪件事情错了就是错了,怎么怎么不应该,分析透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不要死揪着不放。第三,适当采取强化方式。强化方式分为正反两方面:表扬和适当的惩戒。拿做值日这件事来说,既然你觉得班里跟你没关系,你有权利上学,那你就上学,但没权利踩别人打扫过的地方。  类似于值日这样的事情,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上升到法律角度,不要上升到人格问题。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只要“智”取就可以。慢慢地在环境当中,学生就建立起这样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他就会明白我得到了权利,就要有义务承担。  面对说谎——戳穿比简单批评有效:  相信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学生忘写作业吧。你问他,他就一拍脑门,哎哟我忘了。学生忘记写作业,一个原因是跟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老师不强求他写作业有关系;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会了,就不用再写了。  到了我们班,老师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第一年是特别要纠正他们不写作业的坏习惯。当然也有的学生是真的写了,但是忘记带到学校了。  但有的是撒谎,说自己写了,忘带了。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的方法是,我陪着他一起回家拿作业。  有一个学生,到了学校,作业收上来,我看到没有他的作业,他已经连续好几次没按时交作业了。  我问他,“作业怎么没交?”  他倒是镇定:“老师,我忘带了。都是我妈,没给我放到书包里。”  他倒是挺会找借口,赖上他妈妈了。  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得分析情况,看他以前是不是有没交作业的记录,是不是经常撒谎,然后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如果是之前出现了好几次没交作业的情况,我就会陪他回家取。不能单独让他回家,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怕如果回家路上出点问题呢。也有的孩子会回到家后赶紧补作业,补完再回学校。所以,只要我有空就会陪着学生回家拿作业。  我又问:“真的做了?”  “我做了。”  “真的?”他还编出一套他妈妈怎么怎么忘记把他的作业本放进书包里的词儿。  你听他说得还真是振振有词:“我做了,我就是忘带了。”  “那好,回家取去。”我很严肃地说。  他又来了借口:“我没钥匙。”  我不顾及他的借口:“给你妈打个电话,拿钥匙去。”  接着,我就陪着那个孩子回家拿作业,中途去他妈妈单位拿钥匙,拿了钥匙,他一路上还跟我分辨,“我就是做作业了。”  一直到了家门口,还嘴硬,说他的作业做了。结果,门一开,孩子绷不住了:“老师,我没做作业。”  “那好,没做作业,现在就补上。”  孩子没写作业,本身就是习惯问题,再编借口撒谎骗老师,就更不能容忍。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一定要揭穿他的谎言,不能让他感觉占了便宜,我撒个谎,以后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了,以后遇到别的事也可以撒个谎解决。只要揭穿他一次,下次他再忘了写作业,他就会实话实说了,因为他知道躲不过去,还得接受惩罚。  事实上,孩子没写作业找个借口,是想要为自己找一个辩护的方式,在他们心里未必就清楚这样的做法是撒谎。追究作业究竟写没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的一个方法。要让他知道撒谎这种事,瞒得了初一,瞒不了十五,做人一定要诚实。不然,后果还得自己背着,还会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撒谎白撒了,他就没有了成就感;作业没写还得补,本来想省事却麻烦了,这下子弄得更麻烦。这样,孩子就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并不是大家智力就比你低,学习上你厉害,可是其他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你骗不了别人,大家都清楚你没写作业,是撒谎了。  没写作业是小事。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小事也不能轻易放过。到了社会上。参加工作了,完不成工作任务,推脱自己有事,犯了错误找个理由代过。慢慢地。一次性代价付出的就很大了。

编辑推荐

  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平常心、沟通能力、好习惯、德育、财商、情商、性格等素质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何更好地教孩子,并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本书给众多教师和家长以有益的启迪。  这本书使父母明白,必须要卸下传统的父母支配孩子的紧箍咒,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更多的商量式的口吻与合作。  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我向每个人推荐这本好书。  ——《现代教育报》社长、总编 张彦春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小读者必知的成才秘诀,一则则真实的案例带给大读者必备的育子经验。  ——刘纯燕(央视儿童节目主持人“金龟子”)  我们在《精英之门》中看到了一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老师——赵大恒。本书用亲身的经历,一件事一件事来描述他如何细致入微地培育每一个孩子。我们从书中看到活泼的儿童,也看到生动的老师,我觉得这本书,老师值得读、家长也值得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 顾明远  书中对教育中常见的75个问题做了生动的剖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有过程有方法,非常睿智,以致读着读着就不断有奇妙的新发现,它为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著名教育家 贺乐凡  用“对成长的灵魂有所拯救”这句话来阐明这本书的意义,绝非只是一句空话。作者以成人师长的道德来引导学生的成长品德,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雅致。  让未成年人树立一种正常人心态,并以不错的心理素质在群体中最终展示各自的风采,这才是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适用于每个家庭,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走上成功教育孩子之路,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做聪明、快乐、高效的家长并不难。  ——《新周刊》总编 刘胄人  37载教育心血精粹,75个必知教育细节,多元智能理论、自然体育培育未来精英,“90后”青少年教育新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精英之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通俗而精致。我们已经看多了关于教育的大话理论,常常看一本书时热血沸腾,可是看完了却感觉一无所获。而本书的作者正着眼于怎么去做展开,从老师的经验去一点点地告诉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如何引导,如何说服。理性而真诚。这正是当前所缺少的。希望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能认真去读。不是说都要成为精英,而是我们确实需要减少一些愚蠢和粗鲁。
  •   每一章开始时先写一句名人名言,再讲个有哲理的小故事,确实挺让人受启发的,接下来再看作者赵老师的教育事例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例子都挺生动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我觉得就把它当成教育手册,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拿出来对照一下,即使不按书里的办法解决,最起码还是能受点启发,能冷静面对问题了。
  •   这本书是我堂妹的老师介绍给她的,在很多书店找不到,现在帮她买到了,她很开心。希望准备高考的学生的家长都可以考虑下这本书。
  •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精英
  •   买给我爸看的,我们班的同学似乎都这样。我爸看了以后赞不绝口。
  •   做父母,很受启发,用心之作!
  •   简单的事做起来真难
  •   作为教师,值得阅读。
  •   帮人买的,比较满意
  •   侄女正在叛逆期,只有书可以让她静下来,她说很好
  •   给刚上高中的表妹买的!
  •   我的孩子才1岁多点点,看这个书是因为书上记录了些我曾经用过的学习方法,让我甚感亲切。这位思维活泛的用心去教育的老师,值得尊敬和学习。
  •   一套教育孩子的书,最好老师、家长看,可以改变一下教育观念。
  •   好书,方法很有效,家长们一定要读一读。我都决定要做个有创意的母亲了:)
  •   还行,没让我失望
  •   这书算可以,问题是写作的不解文字能力不强,有时有辞不达意的情况,文字不够精确.另外在提教育方法时,过分强调自然体育课等方面,固然这很重要,但是小天才班,成才率很高,不会主要是靠这个吧,智力培养,学习方法一定更有独到之处,否则,别的学校也开自然体育课,也就成小天才班了吗?当然不可能.所以重点不突出.没讲到关健上.
  •   看宣传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会很不错。实际上看完后,这本书只是针对那些高智商,经济上有很好的条件的孩子们用处才大。就我而言,看王金战的《学习哪有那么难?》更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准。
  •   我还没有看完,不能随便下结论,那是对大家的不负责任。稍后吧
  •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但是错字别字太多,不下20处。我觉得城市出版社太不敬业,太不对读者负责了。这样的书放到这样的出版社,实在是不谐调。以后再好的书若是它来出版我都不会再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