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

出版时间:2012-7-1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杜忠明  页数:286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由杜忠明著,在硝烟弥漫的1942年毛泽东为什么突然要召开那样一个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后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事件?
带着这些悬念和好奇,一起走进故纸堆,寻找被炮火和硝烟掩埋了的真相,寻找能给我们答案的蛛丝马迹。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遥远的回声
一、粉红色的请柬
二、一个不起眼的村落——杨家岭
三、最著名的“飞机楼”
第二章 炮声中的“炮声”
一、掌声、笑声与“炮声”
二、萧军的第一“炮”
三、善于利用舆论的高手
四、大胡子、小放牛与鸡蛋皮
五、吴伯箫与毛泽东的邂逅
六、总司令“投降”
七、山谷里的光辉
第三章 难忘的记忆
一、拼接“全家福”
二、做“豆芽菜”的人
三、毛泽东不让发表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
五、躲在背后的无名英雄
第四章 释迦牟尼的预言
一、不平静的1942年
二、割肤施鹰话古城
三、毛泽东莅临延安
四、中国革命的京城
五、最精彩的活剧
第五章 不和谐的音符
一、王明也来到了延安
二、王稼祥的特殊使命
三、把老酒装进新瓶
四、王明也开始学习毛泽东了
五、中毒事件
第六章 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
一、同室操戈
二、毛泽东如是说
三、整风实际上是整苏联的风
四、不明就里的文人们
第七章 不能不说的萧军
一、萧军初遇毛泽东
二、党有文艺政策吗
三、毛泽东断案
四、“文抗”的不速之客
五、毛泽东劝萧军“入党、当官”
六、再敲退堂鼓
第八章 毛泽东和延安的作家们
一、法国留学生的提议
二、见到了中国的列宁
三、至少我是爱听的
四、毛泽东与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
五、现在可以腾出手来解决文艺问题了
六、李伯钊的中国气派
第九章 不要忘记周扬
一、煮酒论英雄
二、被毛泽东倚重的周扬
三、“文字之交”
四、周扬对文艺座谈会的贡献
第十章 朱德主持的太行山文艺座谈会
一、朱毛又想到了一起。 二、朱德的文韬武略
三、带自己的笔到群众中去
四、一个铅字就等于一颗子弹
五、在文武两条战线上奋起还击
第十一章 邓小平主持的太行山文化人座谈会
一、从七原村说起
二、黎城县反动会道门暴乱
三、为广大群众服务
四、离了大多数就没有伟大的抗战
五、两个座谈会的比较
第十二章 文人毛泽东
一、频繁的文艺活动
二、参观讽刺漫画展
三、《解放日报》改版
四、毛泽东的提议
第十三章 丁玲与她的《“三八节”有感》
一、从《“三八节”有感》说起
二、贺龙的批评与毛泽东的保护
三、不要明年再写《“三八”节有感》
四、告别《解放日报》
第十四章 王实味和他的《野百合花》
一、博学多才的王实味
二、恃才傲物的王实味
三、《野百合花》野在哪里
四、延安的杂文时代
五、王震的震惊
六、康生给王实味的大“帽子”
七、王实味被杀
第十五章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
一、毛泽东与3位画家
二、毛泽东枣园设宴
三、在风沙中看戏
四、洗澡后睡觉前
五、有经有权
六、《讲话》精神与时俱进
后记

章节摘录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和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的驻会作家,17人:  丁玲、艾青、萧军、刘白羽、于黑丁、李雷、李又然、陈学昭、马加、曾克、高阳、张仃、郑文、厂民(严辰)、方纪、白朗、郑星燕。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文艺家,47人:  院长周扬,学院党总支书记宋侃夫,文学系主任何其芳,文艺工作团主任严文井,编译处处长周立波,文学系教师陈荒煤、天蓝、曹葆华、张桂(又名屈曲夫),戏剧系主任张庚,实验剧团团务委员会主任钟敬之,实验剧团团务委员会委员及戏剧系教师田方、王滨、于敏、水华、姚时晓、许珂、干学伟、袁文殊,美术部部长兼美术工场主任江丰,美术系主任王曼硕,前方木刻工作团团长胡一川,美术系教师及前方木刻工作团成员力群、罗工柳、华君武、马达、王式廓、张望、古元、蔡若虹、胡蛮、王朝闻、石泊夫、张悟真、陈叔亮,音乐系主任吕骥,音乐系教师及音乐工作团成员瞿维、纪明、向隅、唐荣枚、潘奇、李丽莲、张贞黻、杜矢甲、任虹、李元庆、郑律成。  中共中央文委系统,30人:  延安文化俱乐部主任萧三,延安平剧研究院阿甲、任桂林、张一然、王镇武,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塞克、副院长吴雪,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范文澜,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艾思奇,研究员李又常、温济泽、殷白(又名张惊秋),中国文艺研究室主任欧阳山、研究员草明、伊明、魏东明、刘雪苇、金紫光、郭小川,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李伯钊、研究员陈波儿,中央青委干部兼大型墙报《轻骑队》编辑童大林,《解放日报》社副刊部主编舒群、副刊部编辑陈企霞、采访部主任丁浩川、采访部通讯科科长郁文、记者黄钢、莫艾、美术编辑张谔,新华书店编辑部主任林默涵。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好是说这本书买来质量没问题,这本书可看可不看。人民出版社的东西,四平八稳,不可能出新,而且打着的旗号就是为70年文艺座谈会纪念周年准备的,马屁成分较多,学术几无贡献,以史料梳理为主,但在梳理过程中又刻意删减有争议地方,仅对公认部分进行二次创作。这是做学问最可怕的地方,自我阉割。
  •   还在还是收集了一些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