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邓纯东 页数:204
内容概要
《中华精神(下)》以集纳历史小段故事的形式,就人们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如何修身、持家、处世、治学、为政等问题,对我们祖先那些足以垂范于今人乃至后人的优秀精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对于民族精神,学术界和社会上见仁见智者认识不同。我们认为,由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形成于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基础之中,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适合于现代社会。用现代化观念比照,也可发现其中不乏封建糟粕和迂腐的内容。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华精神体现了一种从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整体联系把握人的命运、规范人的言行准则的思维方式,强调从自我修养做起,以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的精神为人处事,这些无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有永恒价值的。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持家第一章 勤俭持家彭玉麟力崇俭朴清俭不革晏子“三足”当火于庭王旦节俭第二章 白头偕老恩爱如山智者丑妻志同道合夫妻情长同甘苦共患难忠于爱情老夫妻相会糟糠之妻不下堂断织劝夫新婚之夜夫妻论友谊拒嫁有胆有识的妻子不爱美色爱妻子卓文君卖酒我侬两个特煞情多刘天华敬妻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壮烈的爱革命伴侣师生情爱第三章 教子成才毁家纾难苦志助飞将门虎子文仪与文天祥第四章 睦邻乡谊患难显真情柳泉泽惠乡邻惠幼睦邻乐融融堂前扑枣任西邻第五章 安贫乐道结庐舌耕时穷节乃现白衣尚书固穷守节瘦羊博士巧于居贫身安粗粝家徒四壁以苦为乐奇其清苦第六章 子不教父之过石猎大义灭亲范武子教子岳飞严以律子汉武帝挥泪斩外甥宴客索杖称锤投足第二编 治学第七章 发奋成才苏秦悬梁刺股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范仲淹“划粥”苦读第八章 活到老学到老师旷论学董泫晚年拜师李贽活到老学到老齐白石衰年变法第九章 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子拜六岁顽童为师李相拜“一字之师”杨时立雪程门李调元愿师匠仆第十章 历尽百业自学成才董遇“三余”读书陆羽著《茶经》第十一章 积跬步可至千里荀子劝学路温舒读蒲草书成法学家陶渊明授学第十二章 学而不思则罔陶弘景好学深究贾岛著诗费“推敲”王安石博采精思戴震善问第十三章 滴水石穿王充书铺站读李白效“铁杵磨针”陶宗仪摘叶著书第十四章 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孔子“一曲常学”王献之依缸习字萧绎卧读膝烂怀素秃笔成冢谈迁重编 《国榷》第十五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法显老当益壮寻佛经郑樵深山苦读徐霞客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读破万卷书第十六章 实践出真知鲁班好学肯钻贾思勰“询之老成验之成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王清任著《医林改错》王贞仪苦解“天狗食月”之迷第十七章 才学识兼备扁鹊为“存心济世”而学贾谊上疏范晔秉笔著史马周代笔谏唐皇第十八章 兼容并蓄阎立本三观壁画孙思邈问遍百家成行家叶天士集众师之长第十九章 精益求精历归真深山观“虎气”周防揭幕改画……第三编 处世第四编 为政
章节摘录
晏子“三足” 晏子,名婴,字平仲,今山东高密县人。他做过春秋时齐国的相国,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俭朴,食不重肉,妻不衣锦,后人根据他的事迹,写成《晏子春秋》一书。所以,几千年来,关于他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晏子身为齐国的相国,本可以有极高的俸禄,可他拒绝接受,宁可过着清苦的日子。他和家人都穿着粗布衣裳,每日淡茶淡饭,朝廷上下都称颂他公正清廉。日子久了,齐景公也听说了,他要亲自去相国家里看看。一天,齐景公来到晏子家里、正赶上晏子吃饭。饭桌上摆着粗米饭,一盘青菜,一碟大粒盐还有三片烤肉干。齐景公心想: 难怪大家说相国家贫穷,我今日亲眼看见了,果真是这样。他关怀地对晏子说: “瞧,你家已经贫穷到这种地步,可我还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请你责怪我吧!” 晏子答道: “国君,您千万不要这样讲。我的家不算贫穷,现在天下的人都不富裕,能吃上粗米饭,就是人的一足;吃饭时能有烤肉干,这是人的二足;每餐饭菜都有盐吃,这是人的三足。我并不比别人有更高的德行,人的这‘三足’我都占全了,这证明国君对我的赏赐已经不薄了,我要深深地感谢您呢!” 齐景公明白,相国是因为不愿意接受封赏才说这番话的。回宫以后,他把大臣田桓子找来,吩咐说: “今天我到相国的家里了解了一下,发现他的确是非常贫穷。我决定将台和无盐两处封给他,请你替我把这件事办一下!” 于是,田桓子找到晏子,对他说: “相国,我刚从宫里出来,国君为了解决您的困难,下令将台和无盐两处给您,作为封地。,我这是特意来向您报告喜讯的……” “你不要再讲下去了”,晏子打断他的话,“我怎么能够接受台和无盐西块封地呢?你想想,从齐国的始祖姜太公承受临淄,管辖五百里,到现在已经延续十多位君主,可以说是国世长久了。假如历代的朝廷大臣们都因为讨得国君的喜欢而得到封地,那么,赶到齐国来争夺封地的人不知该有多少,恐怕还到不了齐景公这一代,齐国就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了。我认为,对国家有功勋的人可以得到赏,没有功劳的人就应该辞退。所以,我主张不要因为封赏而败坏了朝政。” “相国呀,您说的都有道理,但照我看,您还是接受封赏为好。国君器重您,赏识您,才下令赐给您封地。您若是不接受,岂不是辜负了国君的一番美意? 田恒子执意要晏子接受封他,可晏子始终不答应: “古人说,对君主赏赐而不贪婪的人,可以长久地保持荣耀;能够经常做到节俭的人,名声才能远扬。只有兼备了这两种品质,才能算作坦荡的君子啊。我怎么可以违背古训、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呢?” 田恒子知道再劝说下去也无用,只好回到宫里,将情况如实地汇报给了齐景公。齐景公也没有办法,只好等有机会再说。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