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上、下)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董保存  页数:全2册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钓鱼台,曾经是一处神秘禁地。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它日益蜚声海内外。  上个世纪末的一天,笔者有机会来这里采访,才有幸一睹它的“芳容”……  当我们走进这个占地42万平方米,有别墅15幢,湖面7万平方米的园林之内,不能不为这里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所折服——山戴亭而水绕阁,古木茂密,绿草如茵,石桥小径,松石流泉,别有幽静之趣。15幢相对独立的别墅,典型中国古建筑的外观设计,坐落于花坛、草坪之中。与修建的人工湖、小桥、亭台相互映衬,依托。成为一座具有传统园林风格的艺术精品。环楼四周处处是景,从楼内每个窗户向外望都是中国古园林的美景。  来到18号总统楼,更让人叹为观止,外观典雅华贵,一对从圆明园流失多年又回到中国的鎏金铜狮坐手大门两侧。里面的总统套房完全是中式设计,古色古香;仿明式的装修和家具,颇有皇家气派。  来到钓鱼台,就一定要到芳菲苑。这是钓鱼台国宾馆内面积最大、场地和使用功能最为齐全的建筑。大宴会厅可容纳四五百人。这里灯饰豪华,从三面玻璃墙向外望去,绿草茵茵,景色怡人。专用的大会谈厅在宾馆饭店中首屈一指。中韩建交谈判及签字仪式等大型会谈都曾在这里举行。而芳菲苑外的大草坪,更是钓鱼台的一景。在这里举办三四千人的露天活动,自然别有一番情调。  钓鱼台还有不能不看的养源斋,这里是清朝乾隆皇帝所营造行宫的正宫,“养源斋”三字亦为乾隆皇帝题写。宴会厅金碧辉煌,两根大柱上悬挂乾隆皇帝之孙临摹其书法“幽怀托泉石,乐事在桑麻”,极具皇家气派。会见厅古色古香,以线装古籍和启功先生手书前人歌咏钓鱼台诗篇为饰,朴素之中凸显文化色彩。  现在,彰显皇家气派的养源斋是举办重要会见、宴请的场所。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正式外事宴请一宴请美国总统里根就是在此举办的。  另外钓鱼台12号楼也不能不看,会客厅金碧辉煌,在刘海粟巨幅国画《江山多娇》的衬托下更显大气磅礴。四季厅高大敞亮,假山、溪流、涌泉、池水和各种名贵花木掩映错落、绰约多姿。它的总统套房住过赫鲁晓夫、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特别钟爱此楼,卸职后访问北京仍要求下榻于此。  然而,钓鱼台所以在北京的亭台楼阁中声名显赫,并不全是因为它的建筑、它的美景。依笔者看其原因有三:  首先是它的悠久历史。早在800年前,金代章宗皇帝曾在这里垂钓,那时它就叫钓鱼台。清乾隆时将玉渊潭疏浚成湖,乾隆皇帝命修台座,并题写了“钓鱼台”三字。乾隆皇帝把它建成行宫之后,更有了几分皇家气派。可见,数百年前钓鱼台就是一处神秘之地。  其次是国宾馆的地位。1958年夏天中共中央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时,研究了有关建国十周年大庆的事宜。考虑到诸多外国元首会前来,于是决定在钓鱼台建立国宾馆,主设计师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张开济(他同时也负责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任务)。  1959年国庆前夕,钓鱼台国宾馆正式落成,当时有十几座楼,为尊重外国人的习惯,没有1号楼、13号楼的编号。  从国宾馆建成首次启用接待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至今已有700多位来访总统和政府首脑在此入住。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国务卿基辛格,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首相金日成和越南领袖胡志明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同时世界级的商贾巨富和世界知名人士也多次在此入住:已故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先生曾是这里的常客;美国摩根集团、荷兰壳牌公司、瑞典爱立信等很多世界著名公司的高层都曾在此小住……  它也是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震动世界的事件在这里谋划、决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曾经在这里召开,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发布。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是“中央文革”的办公地。期间许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都与钓鱼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因所谓“冲击钓鱼台”引发的“杨余傅事件”,武汉“七二。事件”等。毛泽东批评“四人帮”时曾经对政治局委员说“钓鱼台无鱼可钓”,要陈永贵等人从钓鱼台搬出来。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则用不同的方式,和“钓鱼台”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台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它的神秘色彩也日益浓重。让我们慢慢掀开它的面纱,认识与它有关的一个又一个风云人物。

内容概要

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钓鱼台,曾经是一处神秘禁地。它是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震动世界的事件在这里谋划、决策。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曾经在这里召开,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发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台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它的神秘色彩也日益浓重。让我们慢慢揭开它的面纱,认识与它有关的一个又一个风云人物。    本书揭开了历史尘封的钓鱼台面纱。

作者简介

董保存,解放军(文艺、昆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小说,报告文学共20余部,200多万字。近年来在传记文学、纪实文学领域著述颇丰。作品曾数十次在军内外、国内外获奖,其中纪实文学《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最近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名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书籍目录

序言  神秘禁地钓鱼台报告之一  住进钓鱼台的首位国宾赫鲁晓夫 01/赫鲁晓夫首次访华,两国关系的“蜜月”期 02/毛泽东回访苏联,曾称赞赫鲁晓夫 03/赫鲁晓夫二访中国,双方发生尖锐分歧 04/赫鲁晓夫最后一次来华,毛泽东与他针锋相对 05/为了中苏两党大论战,钓鱼台成立了写作班子 06/往事追踪,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 07/中苏两国两党之间友好关系最后不幸中断报告之二  钓鱼台,胡志明植下“友谊树” 01/胡志明与毛泽东的深厚友情,始于延安时期 02/美国侵越战争开始后,毛泽东一如既往地支持胡志明报告之三  秘密进入钓鱼台的美国政要 01/本应是结尾的开头 02/尼克松来叩中国大门 03/毛泽东的重要信号——和斯诺的谈话 04/毛泽东/周恩来迅速应对尼克松的来球 05/巴黎的秘密渠道——两位将军的接触 06/毛泽东和尼克松在中南海握手 07/毛泽东和基辛格的谈话,也到了海阔天空的地步 08/毛泽东认为“水门事件”不值一提 09/尼克松为毛泽东的魅力所折服报告之四  没住进钓鱼台的国宾——“无冕之王” 01/解放后斯诺访华,与毛泽东重叙旧谊 02/斯诺最后一次来华时,毛泽东说寄希望于美国人民 03/一个著名的论断引来“纸老虎女士”之称 04/斯特朗与中国浪漫派诗人对话,毛泽东为她过80大寿报告之五  走进钓鱼台的田中角荣 01/尼克松宣布要访华,日本首相佐藤陷入困境 02/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与他历史性的握手 03/毛泽东在会见中的幽默让田中角荣不知所措报告之六  英国元帅来华进行战略观察 01/对这位英国元帅以前的不友好,中国人是宽容的 02/他突然对浴池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想看看赤身裸体的中国人 03/毛泽东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04/毛泽东与他畅谈中国接班人的问题报告之七  钓鱼台与“铁娘子” 01/香港由清政府割让给英国,新中国开始不收回是因为“还有用处” 02/“铁娘子”来华谈判香港问题,交锋中遇到了“钢铁公司” 03/面对中国在香港不驻军的传言,邓小平带着愠怒表态 04/对所谓“香港民意”从容处之 05/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成功的奥秘就是‘一国两制’!”报告之八  钓鱼台/毛家湾与“七二○事件” 01/“文化大革命”烈火烧遍神州大地时,毛泽东说:“我要到武汉去游水” 02/毛泽东明确说:“我们为陈再道保驾!” 03/毛泽东所在的东湖,冲进了不明真相的群众 04/“天下大乱”/报告之九  粟裕“听不见”钓鱼台的声音 01/毛泽东的一句话,粟裕免遭“火烧” 02/在庐山上面对巨大压力,粟裕一言不发 03/请江青来讲话?粟裕装作没听见报告之十  钓鱼台传出消息——毛泽东城南庄遇险…… 01/江青突然抛出毛泽东在城南庄遇轰炸一案,向聂荣臻发难 02/到底是谁向国民党飞机指示的目标? 03/江青重翻旧账,徒劳无获报告之十一  “谭老板”目标直指“钓鱼台” 01/“老板”之称有来历 02/“谭老板”大闹怀仁堂 03/从紧跟到抵触再到抗争,谭震林决定要公开反击 04/人们都说,谭老板个子小脾气大 05/给林彪写信,给毛泽东办公室打电话,谭老板目标直指“钓鱼台” 06/没完没了的批判 07/江青污蔑谭震林是“叛徒” 08/面对莫须有的罪名,正直的人让谭震林肃然起敬 09/流放广西,信念不改,给毛泽东写信,得以回到北京 10/晚年他对农村新变化的认识 11/夫妻情深报告之十二  宁折不弯同“中央文革”抗争 01/中央全会“一致通过”时的反对票 02/陈少敏坚持党性原则下的独特个性 03/国家主席办公室主任的抗争 04/张经武走进红墙,又走出了红墙报告之十三  政治夹缝中的战将 01/初上庐山的郑维山,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02/陈伯达来到华北组煽风点火,郑维山不明就里 03/六号简报铸成了郑维山等人的冤案 04/江青又借口“磁县事件”给郑维山加上“开枪镇压群众”的罪名报告之十四  所谓“冲击钓鱼台”引发的“杨余傅事件” 01/耸人听闻的“文化大革命第五个回合” 02/诡秘的3月22日之夜——突然逮捕 03/凌晨2时的突然任命 04/紧锣密鼓揪“后台” 05/夹缝中的将军 06/卷入政治漩涡中 07/所谓“武装冲击钓鱼台” 08/毛家湾,一纸证明/ 09/匿名信——又一导火索 10/打倒之后找“罪证” 11/年之后的平反尾声  钓鱼台在改革开放中焕发新的活力

章节摘录

  02/毛泽东回访苏联,曾称赞赫鲁晓夫  1957年11月,毛泽东第二次踏上苏联的土地。  上一次他来这里,是来见斯大林,这一次克里姆林宫已经易主。他就是毛泽东并不陌生的赫鲁晓夫。  这次访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二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欧亚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世界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另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便是中苏双方达成了一打不成文的协议。赫鲁晓夫由于刚刚出现的波匈事件和党内反对派问题而地位不稳,希望毛泽东对他表示支持,为此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核技术。毛泽东则表示,如双方谈判成功,可以去苏。于是,在这一年10月中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后,毛泽东便如约前往苏联访问。  毛泽东此次苏联之行是有不少想法的,但他不肯外露,在飞机上,他还和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开玩笑。  他说:“你是哲学家,又是我们的老朋友,我给你出个题目怎么样?”  尤金说:“我们是老相识了,自然是老朋友,主席给我出题目考试,我争取及格。”  毛泽东笑笑说:“我们刚才在机场,现在在天上,再过一会儿我们又要落到地上,这在哲学上应该怎么解释呢?”  尤金没有料到毛泽东会出这么一个题目,他眨眨眼,说:“这个问题我可没有研究过。”  毛泽东笑眯眯地看着他,好像在说你想想看。  尤金看看毛泽东,又看看周围的人,还是摇摇头。  毛泽东笑了,笑得很开心。这位苏联哲学家被他考住了。  他说:“我来回答,请你这哲学家鉴定鉴定。飞机停在机场上是个肯定,飞上天空是个否定,再落到地上就是否定之否定……”  “太妙了!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讲哲学!”  尤金不知道,毛泽东早就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里和书本上走出来,要让广大的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要打破哲学的神秘。  当毛泽东坐的专机在莫斯科降落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机场等候了。毛泽东从机舱门口出现时,不由自主地眨了眨眼睛。他看到了赫鲁晓夫和苏联的其他领导人,赫鲁晓夫正在朝他招手。  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毛泽东对这一套欢迎的方式很不“感冒”,上一次他访问苏联时,就曾经对斯大林搞的那一套欢迎仪式表示了很不赞同的态度。那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宴会,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多才散。回到驻地,毛泽东对汪东兴说:“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我们回去不学这个。吃饭就好好吃饭,看戏就好好看戏。”  汪东兴点头称是。  毛泽东又说:“唉,宴会的人那么多,每道菜每人一份,都要服务员送到每位面前,他们的服务员真不少,太辛苦了。”  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的陪同下,完成那一套在他看来是繁琐的仪式。然后上了汽车。  赫鲁晓夫和他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毛泽东又和赫鲁晓夫说起仪式的事情来。  “赫鲁晓夫同志,我不是和你们打过招呼吗,请你们不要搞什么仪式。不要来这么多的人接,你们怎么还是搞得这么隆重?”  赫鲁晓夫有他的看法,在他的心目中这是应该的必需的,是不应该也不能简化的。  他说:“我们是收到过尤金的报告,说你有这样的请求。我们认真地讨论过,我们的同志都认为不应该那样。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了都照惯例办的。你这样的同志来了,我们是不能简化的。”  毛泽东的回答非常得体,而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谢谢你们的盛情,我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套也就都没有用了。”  毛泽东这次来苏联,赫鲁晓夫还是比较热情的,毛泽东对他也比较热情,但在一些问题上,是没有同意他的意见的,有些分歧甚至是不可调和的。  毛泽东在苏联发表了一些精彩的言论。有的言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立场上,既讲了赫鲁晓夫不少好话,也对他提出了一些批评。  毛泽东说他的好话是真诚的,批评他也是真诚的。  到莫斯科之后,毛泽东在和兄弟党的领导人接触时,曾多次做他们的工作,要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  无论是在国訇人面前还是在“洋人”面前,毛泽东讲起话来总是那么风趣,那么有味道。  他说:“我们这里这么多人,这么多党,总要有一个首。就我们阵营的内部事务说。互相调节,合作互助,召集会议,需要一个首。就我们阵营的外部情况说,更需要一个首。我们面前有相当强大的帝国主义阵营,它们是有一个首的。如果我们是散的,我们就没有力量。即使党的一个小组,如果不举出一个小组长,那么这个小组也就开不成会。我们面前摆着强大的敌人。世界范围内的谁胜谁负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严重的斗争,还有战争的危险。要防备疯子。当然,世界上常人多,疯子少。但是有疯子。偶然出那么一个疯子-他用原子弹打来了你怎么办?所以,我们必须有那么一个国家,有那么一个党,它随时可以召集会议。”  说到这里,毛泽东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扫了扫众人。喝了一口茶,说:“那么谁为首呢?苏联不为首哪一个为首?按照字母?”他看了一眼阿尔巴尼亚的代表,说:“阿尔巴尼亚?越南。胡志明同志?”  胡志明正在朝毛泽东点头,意思是说,我当头,绝对不可能。  “其他国家?我们中国是为不了首的,没有这个资格。我们经验少。我们有革命的经验,没有建设的经验。我们在人口上是个大国,在经济上是个小国。我们半个卫星也没有抛上去。这样为首就很困难,召集会议人家不听。”  此后毛泽东就大讲苏联的好话,说苏联有如何丰富的经验,如何强大的实力……  即使毛泽东这么说,还是有些党的代表在摇头。  毛泽东又说:“各国共产党过去相互关系中间有些不愉快的事,不仅别的国家有,中国也有,但是我建议我们要看大局。苏联是个什么国家?它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消灭了阶级的国家。它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没有苏联,我们都有可能被人家吞掉。”  说到这里,他似乎觉得有点绝对,又补充一句,说:“当然,要说没有苏联,社会主义各国就统统被帝国主义吞下去,而且统统消化掉,各个民族都灭亡了,那也不见得。”  不要小看毛泽东这几句话,这为后来他和赫鲁晓夫的争论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毛泽东又说:“不能不看到,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全副武装的。我们只有一个苏联有全副武装。”  坐在一边的赫鲁晓夫自然很得意。他侧过身子听毛泽东继续往下讲。  毛泽东似乎很会把握人们的心理,说了一通苏联的好话。“并且我们很庆幸苏联跑到前头去了。苏联抛了一个500公斤的小月亮。我们大家要督促我们的苏联同志一下,希望他们以后抛的卫星还要重于500公斤。搞个5万公斤的抛上去,我说事情就更好办了。你搞个5万公斤的东西抛上去,就有可能订立和平协定。我们的赫鲁晓夫同志你干不干呀?”  赫鲁晓夫倒是还有几分清醒,说:“大家共同努力,是有可能的。”  毛泽东还在将他的军,说:“大家共同努力也对,主要由你努力。不长的时间搞一个很大的东西上去,把资本主义世界抛在后面很远很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好过了,而且全人类的生活就都好过了,就‘免于恐怖’了。”  毛泽东在这里引用的“免于恐怖”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个很有名的说法。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提出:“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4项人类基本自由上的世界。第一是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处于能对别的国家有形成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毛泽东引用罗斯福的话,还说要“免于恐怖”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要有威慑力。他说:“要免于恐怖。要有5万公斤,或者还更大的东西抛上去。而这首先依靠苏联。这就是大局。其他我们一些小别扭是小局。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要讲心里有气,我也有一肚子气,主要是对斯大林。但是我没有讲过,我今天也只是讲心里有气就是了,什么气我也不准备讲。实际上现在我也没气了,至少是气不多了,时间过去了,斯大林死了。应该承认,现在苏联同志的作风有很大的改变,并且还会变,还会进步。”  有人说,毛泽东的此次苏联之行,不仅说了不少赫鲁晓夫的好话,而且讲了赫鲁晓夫应该注意的事情。这话自然有道理。毛泽东在莫斯科期间,为这次会议的宣言作了不少的工作。  11月16日,毛泽东又在会上发表讲话,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他说:  “将来我们见马克思的时候,他问我们,你们搞了一个什么样的宣言?他会怎样评价这个宣言呢?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他老先生发一顿脾气,说你们搞坏了,有机会主义的因素。违背了我的主义。第二种可能是:他说不坏,不是机会主义的,是正确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大概还觉得想像力不够丰富,又把列宁也抬了出来。他说:“也许列宁会出来为我们讲话。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呀,你们两位死得早,我死得迟,我熟悉他们,他们现在会做工作了,他们成熟了。你看苏联共产党,我的后代,他们召集这样一次会议,是召集得很好的。不仅各国要感谢他们,我也要感谢他们,一感谢我的后代。他也会说,起草委员会作了辛勤的劳动。这个宣言有没有冒险主义?马克思他们会怎样讲?无非是两种可能:一说有,一说没有。但是我估计,他们会说没有。”  毛泽东的这次苏联之行,还发表了一个著名论断,叫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他作出这样的论断,是基于当时世界出现的几个重大事件。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美国等西方大国不得不另眼相看。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不敢贸然出兵干涉。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号称世界最强大的美军及其盟军打得坐在了谈判桌上,而且是在三八线的板门店。  越南战争,法国也被迫停火,用毛泽东的话说,叫作被胡志明同志打得呜呼哀哉。  还有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而美国连个山药蛋也没有抛上去。  那时候,社会主义的确是欣欣向荣,世界形势的确是东风压倒西风。  但是社会主义阵营里出现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南斯拉夫等国家对苏联的指挥不买账,有几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苏联很有意见。正如毛泽东所说。他对苏联也是很有意见的,但他还是从大局出发做别人的工作。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人物的品质。  他那时的确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啊!  11月18日,毛泽东在会议上又一次讲到了团结问题。  他这次从更高的角度谈这个事情。  他很诚恳地说:“在团结问题上我想讲一点方法问题。我们对同志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破坏分子,那就要采取团结的态度。对他们要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是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什么叫辩证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加以分析,承认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列宁曾经讲过,不犯错误的人全世界一个也没有。我就是犯过许多错误的,这些错误对我很有益处,这些错误教育了我。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句成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赫鲁晓夫同志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持。我们中国还有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合乎我们赫鲁晓夫同志的口号——集体领导。单独的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  毛泽东在论述了团结问题的辩证法之后,也讲了一些苏联党内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看来是有不少局限性的,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和其他同志的努力,这次会议是很难开成功的。  ……

编辑推荐

  权威军史专家倾力奉献,图文并茂,真实再现共和国领袖的风采,给人以思想和视觉的震撼。是一部值得阅读、收藏的珍贵红色经典。  昔日皇家园林禁地,赫鲁晓夫成为入住钓鱼台的首位外国国宾。金日成入住钓鱼台次数最多,入住时间最长。中央“文革”所在地。引发过“杨余傅事件”。中美建交使者曾秘密会晤钓鱼台。  《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上下共2册)》由权威军史专家倾力奉献,图文并茂,给人以思想和视觉的震撼。是一部值得阅读、收藏的珍贵红色经典。  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台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它的神秘色彩也日益浓重。让我们慢慢掀开它的面纱,认识与它有关的一个又一个风云人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钓鱼台,曾经是一处神秘禁地。它是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震动世界的事件在这里谋划、决策。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曾经在这里召开,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发布。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台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它的神秘色彩也日益浓重。让我们慢慢揭开它的面纱,认识与它有关的一个又一个风云人物。本书揭开了历史尘封的钓鱼台面纱。
  •   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钓鱼台,曾经是一处神秘禁地。它是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震动世界的事件在这里谋划、决策。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会议也曾经在这里召开,很多重要新闻在这里发布。
  •   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披露了中共在钓鱼台的活动,值得一看
  •   告诉读者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里发生的一些事儿(当然,不包括机密)
  •   书很好,快递是相当的慢啊,北京到唐山足足走了半个月,走路也到了。
  •   买书就去当当网,既便宜又方便。
  •   给舅舅买的,他说货很快就收到了,开心
  •   关注了很久,降价了。买!!
  •   外公很喜欢这书,看了以后很受感动。
  •   很好,在文轩看到就想买,不过当当网的更便宜,价廉物美,值得收藏。
  •   送货哥哥的态度好好哦~顶一个
  •   图文并茂,揭示历史。
  •   书不错,包装完整
  •   看到“钓鱼台”就联想到“文革”。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宾馆
  •   胜利者所写的历史~不值得看 值得收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