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央文献 作者:刘复之 页数:4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果你到梅县机场,你可以看到机场大楼上有两个大字--梅县,题字人是刘复之。 刘复之是当今仍在世的少数中共元老之一,早几年离休了。他曾任公安部办公厅付主任、主任、付部长、部长、离休前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出生入死,经历风风雨雨,毕生贡献于中国的公检法事业。 《刘复之回忆录》记录了刘复之的生平事迹。
作者简介
刘复之,汉族,1917年3月生,广东梅县人,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至1938年9月在延安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10月至1941年1月任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秘书,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秘书。1941年1月至1945年12月任一二九师政治部锄奸部一科副科长、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鋤奸部(保卫部)部员。1946年1月至1949年6月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科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办公室主任兼一处处长。1949年7月起任中央军委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953年5月至1964年1月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1961年6月至1966年任公安部党组成员。1964年1月至1966年任公安部副部长,至1964年9月兼部办公厅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被关押;1970年6月至1973年10月任公安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部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12月至1980年11月,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和党组成员、副书记。1979年5月至1980年4月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负责人、第一副秘书长。1979年9月至1982年4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党组副书记。1980年1月起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秘书长。1980年4月至1982年5月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5月至1981年3月兼任文化部党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2年5月至1983年4月任司法部部长,1982年4月至1983年4月任司法部党组书记。1983年2月后曾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1983年4月至1985年9月任公安部部长、党组书记。1983年7月至1985年10月兼任武警部队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武警部队临时党委书记、党委书记。1984年10月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1985年10月至1988年5月任常务副书记。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8年6月至1993年;5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1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童年和少年祖辈是中医约亭岗父母亲和哥哥姐姐老师刘志群邻居刘纯煜第二章 在香港离家远行四年的店员生活追求真理梁上苑廖安祥爪哇、马来亚探亲北上延安第三章 到延安陕北公学中央党校给朱德当秘书历史是一面镜子第四章 参加八路军太行山抗日第五章 给刘伯承、邓小平当秘书第六章 做锄奸工作锄奸人员守则清除神秘主义影响反对刑讯逼供四起案件第七章 难忘的一九四二年反扫荡奋起抗击,分路突围几次独立行动在同困难斗争中成长第八章 王堡整风日寇投降第九章 参加上党战役第十章 在中央局社会部第十一章 阳谷土改第十二章 新中国诞生,在公安部第十三章 经历镇反运动第十四章 在“三反”运动中的检讨第十五章 常熟调查第十六章 参加肃反运动第十七章 在反右派中第十八章 在大跃进中第十九章 谢富治紧抓“阶级斗争”大抓反右倾,提出把对敌斗争搞得紧一些不符合实际的镇反、肃反运动部署谢富冶不支持纠“左”第二十章 参加“信阳事件”调查第二十一章 在“四清”运动中广西全州社教试点运动的发展山西临汾“四清”运动第二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第二十三章 流放黑龙江第二十四章 周总理批“关门不管事”第二十五章 第十五次全国公安会议周总理肯定十七年第二十六章 “算旧账”、受批判第二十七章 破获苏联间谍案第二十八章 上访浪潮第二十九章 废除法西斯式审查方式第三十章 李震自杀第三十一章 在文化部调文化部文化部的“揭、批、查”邓小平畅谈文化工作复查平反冤、假、错案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恢复发展各项业务工作第三十二章 在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委的任务关注社会治安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第三十三章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开杀戒“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严格区分罪行和错误依法审判第三十四章 在司法部司法部领导班子的调整司法部的任务建议司法行政列为“第四道工序”干部、教育、办报筹备恢复法学会第三十五章 在公安部为期三年的“严打”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第三十六章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的曲折历程工作部署的调整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举报工作加强自身监督倡议反贪污立法后记
章节摘录
1917年,我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侨眷家庭里。原名刘成庆。1937年11月,在延安陕北公学使用这个家名。1938年2月末,调到延安桥儿沟中央党校学习。因为组织上说将来可能派出去工作,要求改名,所以改名为刘复之。我的家乡在梅县城南十里的三角地白土堡上坪约的约亭岗村。现在属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父亲刘崇兴,母亲梁光妹,都是马来亚华侨。大姐刘清秀和我是在梅县出生的,大哥刘淼庆、二哥刘宏庆、二姐刘荣秀都是马来亚侨生。1916年,父亲带着怀有身孕的母亲返回家乡,回到梅县老家约亭岗。这时我出生了,时为1917年的农历闰二月初九,即公历1917年3月31日。我的出生年月比较准确。前几年我回老家,堂姐春云说:“你该叫我姐姐,因为我比你的生日早一个月,是二月初九。”我的父亲刘崇兴,字君甫,1876年生,马来亚华侨,1939年在梅县逝世,享年63岁。母亲梁光妹,梅县城南癞痢窝村(今叫折桂窝村)人。1878年生,农民,华侨,1972年在梅县逝世,享年94岁。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医出身。祖父叫刘琳球,中医兼肩挑小贩。我没有见过面。母亲说,逢三、六、九日赶圩,祖父挑着竹箩到离家十里的南口圩,出卖自制的喉风散。祖母是农家妇女,刚过80岁生日,跌了一跤,一病不起,那年我9岁,留有清晰的印象。祖母逝世时已有众多子孙,形成大家庭了。但多数人都远在马来亚谋生。家境比较兴旺。祖母去世,不多久就分家了。父亲兄弟七人,排行第六。大伯父老死家里,我记得,客家人的习俗:临终时要“出厅下”。即把病人抬到过厅里,不让死在房子里。伯父哼了好几天。在我的童心里,留下抹不去的记忆。二伯父、三伯父和五伯父,我都没有见过面,客死南洋。父亲在橡胶园和锡矿里做苦工,老板是马来亚霹雳州怡保的英国殖民者。父亲懂中医,能把脉、看病。父辈们以三伯父为主,在侨居地开办“赞中堂”中药铺。四伯父焕兴在梅县主持分家,兄弟之间不吵不闹。在一个没有修完的半围屋里,我父母分到五问屋子、一担多水田和一小块菜地。父亲在香港堂叔刘鑫兴的出口庄工作,是我家庭生活来源的主要依靠。我出生在约亭岗村。6岁时上本村私塾,叫“破学”。后来有了新校舍叫仰贤学校。第一任老师姓刘,是古旧式人物,老学究。他带着一个儿子来教书。在一次玩耍中,我不小心踢了他儿子一脚,被罚了站。第二任老师是刘志群先生,我跟他读了十年书。教书育人,刘志群先生对我影响至深。相传,刘屋的祖上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上辈人垦荒时,在村边的高地上修了个凉亭,约定有事到那里会集,约亭岗由此而得名。约亭岗聚居刘、叶、丘三姓,约百户人家。刘屋有四五十家。这是县城南面一块小盆地。山清水秀,极目嘹望满是稻田,分布着几个村落。门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在祠堂老屋里,放着两条又长又粗的木板凳,是从邻近叫老虎塘的地方砍下大树做的,历经一百多年的信物。据说,当年有老虎出没,因而得此地名。祠堂背后是一片风水林,耸立着生长多年的松树。屋前是鱼塘,田野里覆盖着禾苗和青翠的阔叶蔬菜。气候温湿,雨量充沛,一年种植两季半农作物。春天,稻田里有很多青蛙和黄鳝,在夜里有人点燃松枝做的火把去抓,像是很多星光在闪烁。水稻田里生长一种漂亮的“彭菩辣”,学名螃蚍鲫,是五彩闪光的小鱼,因好斗而出名,常被养在小瓶子里供观赏。还有很多蛇,常见的是无毒草花蛇,出没在草丛里、田埂上甚至天井里。在晴和的日子里,隐约可以看见远处插入云霄的九龙嶂,近处是清凉山延伸出来的高观音峰。梅江这条河流经县城和大埔三河坝汇入韩江,过潮州、汕头注入大海。旧时,春节叫“过年”,很热闹。家里出生了男孩,沿着习俗,兴高采烈地在祠堂门前挂上小灯笼,“添丁”了。祠堂祭祖,不让妇女参加。大门、小门贴对联,放爆竹。除夕之夜,各家争先恐后将盛着鸡、鱼、猪肉的“三牲”盘子摆到祠堂的桌子上,比一比谁的鸡更肥大。初二走亲戚,会朋友,“心舅”回娘家。为什么将媳妇称“心舅”,我也不理解。穷苦人很多,大年初二就有上门要饭的。约亭岗刘屋,田地很少,不足以维持生活。有很多家庭几代人都背井离乡,远到南洋群岛谋生,很多人终身也没有转回“唐山”。老一代人漂洋过海,走南洋,路途艰险。从汕头出海,搭上名称“大眼鸡”的木帆船,储备两三个月的粮食和淡水,赶季候风,沿着近海漂流行驶。我父亲就坐这样的船去马来亚,过七洲洋(南中国海),一个多月才到达。有的人不幸遇上风暴,连船带人被翻到茫茫大海中。1934年,我从梅县出来到香港打工,坐的是木帆船,沿梅江进入韩江,顺流而下。到了潮州才上岸,改乘小火车到汕头,从汕头坐小火轮船到香港。这是一艘叫“潮州号”的小火轮,只有几百吨位,摇晃了一晚上,我和很多乘客都呕吐了。P1-4
后记
这部文稿,我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李恢强、高兴国的细心校核和张立刚反复的核阅斟酌。我还得到陈光荣、赵震寰、张若干、盛北光、吴实、俞雷、胡之光、佟静秋、孙谦、范中汇、童建明、张本才、古进、吴志强、李炳余、陈武、陈伟明、郝东亚、谢维宪、郭海华、刘吉恩、郭洪平、刘亚平、张宏生、雷广明的协助。我还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文化部、司法部、检察日报社、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相关同志提供的宝贵意见。我是在王岫联和子女们全力支持下完成写作的。在这里,向关心我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刘复之2009年8月2日
编辑推荐
《刘复之回忆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