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读书人生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孙宝义 刘春增 邹桂兰  页数:581  字数:5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们潜心研究了毛泽东的一生革命历程,采访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到革命圣地考察,阅览了大量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素材,加以理性思维,力求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索毛泽东的杰出才能同认真看书学习的深层次关系,揭示毛泽东是怎样将酷爱书报与科学实践结合起来,从几个侧面反映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读书生活,从而验证了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大谋略,有许多是来自书本知识的。该书突出了毛泽东重视读书学习的思想和观点,引用了不少生动有趣的读书故事,使这本书明显具有新鲜性、知识性、故事性、哲理性、资料性、人才性为一体的特点,避免了单纯用理论观点进行说教的缺憾。本书谨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     世纪伟人毛泽东具有多方面的才智,可以说是一位全才的统帅。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又是杰出的历史学家、书法家、诗人、著作家、评论家、演说家、红学家等等。这些称号的取得离不开他一生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毕生的读书生活。从青少年时代的从师求教,到他的读书环境,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方法、经验,读书的刻苦精神,一直到读书的经世致用等方面,都做了翔实的描述,完整地再现了毛泽东所追求的“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的精神境界,从而证明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高级学者,他的渊博知识,都是来自书本知识和革命实践。相信读者读后会既感到亲切,又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孙宝义,男,汉族,1942年1月出生。毕业于中国行政函授大学。原任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业绩:自1975年开始,便潜心研究中华民族浩瀚的古典名著,从人才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才思想、用人原则、用人方法、用人典型。其著作善于

书籍目录

序言一、师生相承篇  外婆家的“小小陪读郎”  天资聪颖的私塾生  就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乡野异士育奇才  府学秀才教“国学”  杨昌济先生的高材生  “特立独行”的先生  “敬老尊贤”   “一师是个好学校”  “在北京遇到了一个大好人”二、读书涉猎篇  一生攻读马列主义  读鲁迅著作  读理论书  读哲学书  读军事书  最喜李白诗  读杜甫的诗  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  读刘禹锡的诗  读楹联  读《南史·梁武帝纪》  读《黄琼传》、《李固传》  一生喜读范仲淹作品  读《增广贤文》  读《触耆说赵太后》  读逻辑学论著  读《永昌演义》  读《聊斋志异》  读《枯树赋》  读“宗教”书  读新闻  读报纸杂志  读人民来信  向科学家学习  读“小人书”  读笑话书  读“无字的书”  读间接得来的“书”   读《田保霖》和《活在新社会里》  读《一种清醒的作法》  读《简·爱》  看国产电影《创业》  看京剧、听京剧  晚年听曲秘闻三、苦读钻研篇  在困境里读书和向人民群众学习  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    读书以求真理  关于读书会的商榷  “毛主席窗前一盏灯”  读《暴风骤雨》入迷  酷爱报纸  “真是拨开云雾见晴天,天下大事尽收眼底”  遇空袭也读书不止  晚年战病魔苦读书  读书与写作  读书、写作废寝忘食  谈读书  读书珍闻  精心组织读书小组  学英语  “学字要有帖”四、读书工具篇  毛泽东和他的书  毛泽东的藏书  广读天下书  为毛泽东注释“大字本”   晚年的书房  菊香书屋  读书与办公室  读书与“文房四宝”  读书与藏书印章  《辞海》、 《辞源》、 《资治通鉴》和《中国历史地图集》   读书与图书馆  读书与借书证  找书、借书、买书与谈书  读书与专列火车  读书与考证  “不动笔墨不看书”  谈美术  “广收博览”五、批注新意篇  点评司马迁  评点《西游记》  批注《伦理学原理》  解读《红楼梦》  批注《智囊》  批注古代战例  关注《柳文指要》  激赏《姚崇传》  颂康熙  谈宗教问题  关于《兰亭序》的小插曲  为胡乔木修改诗作  诗情与林彪  支持姚雪垠创作《李自成》  “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阅报提倡独立思考六、创新思维篇  读书的秘密  “当今惜无孙仲谋”  谈古典文学  畅谈外国影片《红与黑》  反批历史  为曹操翻案  评价秦始皇  关于“毛粒子”学说  借阅王羲之真迹  用典故铸新词七、实践求真篇  写《论持久战》  写《新民主主义论》  写《反对本本主义》  写《卜算子·咏梅》  写“对联”  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修改新闻稿  改“序文”  读报纸定向陕北  读报纸发现人才  用知识教育人启发人  作讲演喻革命道理  欲改造社会,必须学文化  笔战蒋介石  用文房四宝打击政敌  读书的艺术  读书与方法八、壮志未了篇  孟锦云陪读诗书  芦荻当“侍讲学士”  要看关于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消息  听昆曲《满江红》   编辑影集  编辑诗词集  读《容斋随笔》  “读下去,我在听”  谈《形式逻辑学》  子子孙孙学下去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975年春天,毛泽东已经80多岁高龄。有一天,他初次会见一位同志,道过姓名之后,问她:“会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接着自己铿锵有力地吟诵起来:“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原来,这位同志姓名恰好镶嵌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里,因此毛泽东很快联想到这首他所熟悉的诗。从藏书中看,毛泽东对这首诗先后圈画过6遍。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他在这首诗的标题前画着一个大圈。标题后又连画3个小圈。在另一本《唐诗别裁集》的这首诗标题前,他用红铅笔也画了一个大圈。编者在诗后注释:“时梦得与元微之、韦楚客、白乐天各赋金陵怀古,梦得诗成,乐天览之日:‘四人探骊龙,子已获珠,余皆鳞爪矣’。遂罢唱。”“梦得”是刘禹锡的字。毛泽东对这段注释,逐句加了圈点断句。在一本《唐诗别裁集》中,毛泽东在诗人刘禹锡这个名字上面,用红铅笔画着一个大的圈记;旁边,用黑铅笔画着一条粗重的着重线。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标题前用红铅笔画着圈;诗中用红、黑两色笔作了圈画;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旁,用红铅笔画着着重线。编者注释中写道:“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如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毛泽东对这段注释作了断句,在“造化亦无如之何”下划着着重线,批注道:“此种解释是错误的”。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着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除写《天论》等文章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外,在诗词中也常闪烁着哲理的光辉。1959年毛泽东在和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谈话时说: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对》,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可见,毛泽东对上面这首名诗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刘禹锡23岁时被贬,10年后被召回京,写了一首著名的《玄都观桃花》,感叹“玄都观里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得罪了新贵,再度被贬。14年后,诗人又被召回,写下了《再游玄都观》,仍用讽刺的口吻写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充分表现了他政治上不畏强暴的硬骨头精神。毛泽东很喜欢这两首诗,曾经挥毫手书过这两首诗。毛泽东也很爱读刘禹锡的一些咏史诗。对《蜀先主庙》一诗,毛泽东批注:“略好”。对《乌衣巷》,圈画过6次。此外,对刘禹锡那些具有民歌风格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也都有不少圈画。从对刘禹锡的诗的批注、圈画,可以看出毛泽东阅读古诗词时的刻苦认真精神。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的读书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伟人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勤奋好学,救国救民,解放中国,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获益匪浅!!!本书对任何人都有益!!!!
  •   很经典,年轻人看过就知道该看什么书了,
  •   很好很快!
  •   首先,本书的内容是对毛泽东的人生学习历程及其读书的痴迷程度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能让读者领略到一代天骄毛泽东的魅力。
    其次,书的质量非常不错,纸张有点淡淡的黄,看起来不累,装订也是相当好的。
  •   3天收到的 速度还可以 包装不太好 就用塑料袋 缠了那么多胶带纸 真怕快递给我弄折了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