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认识范畴研究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李永红、 赵洪武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李永红,赵洪武 著  页数:186  

内容概要

  《中国书籍文库:技术认识范畴研究》从古代、近现代再到当代,对技术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历史关照,疏理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实践观、现象学技术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同时,对J.杜威的“五步思维”模式、C.米切姆的技术认识过程模式,J.Ger0设计的“情境FBS模式”、J.C.皮特的“MT模式”、P.克罗斯的结构-功能认识模式等技术认识模式进行了论述,基本揭示出技术认识的演化发展过程。从认识论角度,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系统性论述。最后,从范式、内容、方法、发展方向等方面纲要性地探究了技术认识论未来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

李永红,女,1975年生,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两课”教育。 赵洪武,男,1970年生,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干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科学哲学与社会,特别关注中国传统科技与文化。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技术认识基础概念与研究模式 第一节技术认识基础概念 一、技术理论 二、技术解释 三、技术规则 四、技术问题 五、技术预测 六、技术评价 七、技术设计 八、技术发明 九、技术功效 十、技术进化 第二节技术认识模式 一、国内学者提出的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二、国外学者提出的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三、现代技术认识模式研究 第三节技术认识的本质 一、技术认识的本质 二、“二元论”与“三元论”中的技术 第二章技术知识 第一节技术“知识说” 一、何为技术? 二、技术“知识说” 三、技术知识的二重性 四、技术知识的动态观 第二节技术知识及其特点 一、技术知识特点 二、技术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认知特点 三、不同于科学知识的技术知识形式 第三节技术知识的分类与整合 一、技术知识的分类 二、技术知识和标准化问题 三、技术知识的整合 第四节技术知识的价值 一、知识的价值 二、技术与价值 三、技术知识的认知价值 第三章技术实践 第一节技术实践的哲学渊源 一、古希腊哲学中的“技术”与“实践” 二、近现代西方思想中的“技术”与“实践” 三、“技术实践”概念的提出 四、技术实践与科学实践的异同 第二节技术的实践本性 一、技术的实践性 二、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三、技术的理论性 四、技术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节技术哲学的实践导向 一、马克思的技术实践论 二、现象学的技术实践观 三、实用主义技术实践观 第四章虚拟认识论 第一节虚拟现实技术 一、发展过程 二、语义分析 三、类别 四、特征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认识论意义 第二节虚拟认识 一、虚拟认识的思想渊源 二、虚拟认识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虚拟认识的本质与模式 四、虚拟认识论的意义 第三节虚拟实在的本质分析 一、实在 二、虚拟实在的本质分析 第四节虚拟实践 一、虚拟实践 二、虚拟实践与技术实践的关系 第五章技术认识的经验转向 第一节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 一、技术认识与经验 二、技术认识何以可能? 三、如何理解经验转向? 四、对经验转向的几点共识 第二节技术认识论的经验转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九、技术功效 技术功效指的是一种技术的有效性。有效性之于技术认识论相当于真理在科学认识中具有的那种地位。科学追求的是真理,技术并不追求真理而是追求有效性。技术所求的有效性产生了安全、实用、经济、耐久、可靠、高效、简便、美观、环保等一系列评价技术和发明的指标,成为一种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志。于是技术有效性的范畴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测量的,单有主观效用这个偏好(preference)的概念是否能说明技术的有效用性,它是如何组成、如何确定、如何分类的,它在技术客体的功能概念又有何关系呢,它在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中以及人类文明中起了什么作用等问题都是技术功效应该考虑的问题。这种有效性也是辨别“技术规则”或“操作原理”是有效还是无效的标准。 技术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现实可用的人造物,而不是提供理论解释,这是技术与科学的显著区别。前者是科学定律,后者是技术规则。即判断科学命题的标准是真理性,即科学命题存在真假,判断技术规则的尺度是有效性,也就是说,技术规则能否达到或者在何种程度上达到预定效果构成判断技术规则的标准。这正如邦格所说:“定律有正确程度的区别,而规则只有有效程度之分”。因为这个区别,技术和自然科学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对此,沙里敏(A.Sarlemin)和克罗斯说:首先,技术原则可能建立在理论上,但这不是必然的,技术原则和构造甚至可能建立在错误的理论上。其次,对理论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普遍真理性或可应用性,他一般不接受有大量反例的理论。对技术人员来说,他的原则的普遍有效性不是紧迫的问题,即使一个技术原则具有十分有限的应用范围,如果他用起来成效,他会继续使用它。再次,理论构建和技术中所得结果和期望结果间的干扰和误差起着不同的作用。基于理论的预测不完全证实时,人们将求助于某些特殊因素所引起的干扰或偏差来解释误差,此时人们仍然会认为理论为测量结果所满意确证。相反,技术中,从机器设定的操作中产生的干扰和误差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通常促使人们对该设计或结构进行构造。这里所说的技术原则可以认为是技术或技术理论。 邦格强调,行为、劳动符号的许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他们,没有“一组能说明其有效性的定律与公式为基础”,因而是无根据的,而现代技术是有其科学根据的。邦格指出,现代技术的产生是由找出经验规则的科学依据,以及将科学定律转换成技术规则这两种活动的结果。邦格分析了科学定律和技术规则的区别。他认为,正如纯粹科学集中研究客观世界的模式或规律那样,以行动为目标的研究在于建立成功的人类行为的稳定规范,也就是应用科学的有根据的规则。他强调,对规则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的中心问题。“与说明可能事件的定律公式相反,规则是行动的规范。定律的适用范围为包括规则规定者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而规则可对人类有效。只有人才能遵守或违反规则。定律是描述性和解释性的,而规则则是规范性的。所以定律有正确程度的区别,而规则只有有效程度之分。”

编辑推荐

《中国书籍文库:技术认识范畴研究》旨在全面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丰富科研成果,有效推动我国当代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技术认识范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