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zhong guo shu ji chu ban she 作者:li ri xing 页数:281 字数:324000
内容概要
《江门五邑风俗叙录》从人类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整体思维和交叉视角,对江门五邑侨乡的民情风俗进行了系统地整理、辨析、叙述、实录和文化阐释等。
作者简介
李日星,男,湖南嘉禾人,1947年生,文学硕士,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藏部队战士;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结业;湘潭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先后执教干湘潭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五邑大学。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江门风俗画廊
第二章 江门信仰风俗
第三章 江门生活风俗
第四章 江门节日民俗
第五章 江门文武技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学术在于“心传”,在于洞达明彻,觉悟契合,即使是圣贤之学也不能盲从。这是陈白沙对心学法门最坦率的表达,他主张“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者为之主,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根据他的“心学法门”,一方面,“求诸心”而以“虚明静一”为主,由静入虚得道而“道心合一”;另一方面“求诸书”而贵在“自得”,求得与道“契合”。他的《藤蓑》诗第五首同样作了浅显明白的表述: 朽生何所营,东坐复西坐。搔首白发少,摊地青蓑破。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能自得,糟粕安用那! “学贵自得”论、“虚明静一”论都是陈白沙“主静”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方法却如此通俗明白,平易洞达,自然健朗,且全在生活日用的习惯中表现。诗人自称朽生无所营求,不过东坐西坐,随处静坐而已。老发变白而又日渐稀少,青蓑摊地而坐以至于破烂;读尽千卷万卷书,而体认天理,收立全功却在于我;倘若求诸心而能自得,则“千卷万卷皆糟粕”,哪还有什么作用呢!陈白沙大量的诗都如此情如家常,理在日用,信口说来,或叙或议,有感有叹,以自然平和的语调、坦率朴实的真情、通俗简易的形式,表达深邃的哲理。陈白沙的诗,把“情”与“理”水乳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文化品位的道学诗的风格。他的诗,是诗美学与学术思想结合的产物,是陈白沙之所以能另立门户,开创江门学派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陈白沙道学诗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白沙诗”一节中,论述极为精当: 白沙先生善会万物为已,其诗往往漏泄道机,所谓吾无隐尔。盖知道者。见道而不见物;不知道者,见物而不见道。道之生生化化,其妙皆在于物,物外无道。学者能于先生诗深心玩味,即见闻之所及者,可以知见闻之所不及者。物无爱于道,先生无爱于言,不可不察也。先生尝谓人,读其诗止是读诗,求之甚浅。苟能讽咏千周,神明告人,便有自得之处。庞弼唐云:“白沙先生诗,心精之蕴,于是乎泄矣”。然江门诗景,春来便多,除却东风花柳之句,则于洪钧若无可答者,何耶?盖涵之天衷,触之天和,鸣之天籁,油油然与天地皆春,非有所作而自不容己者矣。然感物而动,与化俱徂,其来也无意,其去也无迹,必一一记其影响,则亦锁而滞矣。此先生之所以有诗也。 白沙诗的妙趣正在于它以理人诗而能令人深心玩味。他的诗通过生活的体验,在生活日用中明理悟道而缘情释道、因景言理,时时充满宇宙太极的氤氲磅礴之气,处处蕴涵着化化生生的自然律和“心学法门”、“涵养至极”的人生哲学。钟毓神秀的蓬江山水,启迪陈白沙的智慧和灵感,他的诗触景而生,感物而动,油然与天地皆春;涵养至极的陈白沙又赋予蓬江山水以心学妙趣,他的诗涵之天衷,触之天和,鸣之天籁,生生化化,与化俱徂,道机幽深,理趣妙玄。 陈白沙的诗是诗歌界的一枝独秀、理学界的千古奇珍,而他所隐居的白沙村小庐山居,尽管当年的“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但“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牌坊”等明代建筑却是蓬江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标志性符号。它不仅象征着“岭南一人”的理学成就和诗歌风范,而且承载着广博的白沙文化和厚重的白沙精神。
编辑推荐
《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揭示了五邑侨俗的文化特征和现代价值,为江门五邑风俗文化的科学认识、鉴别继承与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中国书籍文库:江门五邑风俗叙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