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张芬之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张芬之 页数:420
内容概要
《文海拾见》横跨了新闻业务的方方面面,品种相当齐全:有消息和通讯,有专访和专论,有评点和评论,有杂文和散文,还有诗歌和影评。这显示出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和文学创作实践中,没有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履历,而是根据工作和业务的多种需求,不断地挑战自我,打造自己适应和承担各种体裁、题材的能力。这为作者后来担当国家重要新闻媒体的总编辑责任,不啻是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他在三十余年新闻工作的领导岗位上,能比较自如地应对各种业务所需,及时地做出快捷、准确的反应,从这里可以追溯出其中的缘由。 这本文集的时间跨度也是很有特别意义的。最早的消息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21世纪最初的年份。版面篇幅也从小豆腐干一直到大篇通讯、长篇专访、深度报道等,文体也从活泼到凝重,文论则是从感性到理性,履历也从军队到地方,职务也从报道员、新闻科长一直到国家重要媒体的掌门人。可以毫无疑义地讲,芬之同志对新闻事业是“从一而终”的。自从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介入了新闻工作,从此再也没有改过行当换过镜头。他从一名农民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官决非偶然,这和他长期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新闻追求与立志成才有着直接的因果关联,他的成长与成功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作者简介
张芬之,男,农历1945年7月2 7日生,安徽省灵璧县下楼镇小圩村人。1968年3月投笔从戎。曾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宣传科科长、北京空军某师政治部副主任。1985年先后任《中国报刊报》常务副总编,《新闻出版报》(后改为《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总编辑。1997年被评为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40年来,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曾连续15年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连续8年担任国家高级新闻职称评选委员会委员。曾被中国传媒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退休后,被聘为《中国文艺家》杂志、 《百姓生活》杂志主编和执行主编,现为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198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拾萃集》、《报苑随笔》、《人生是杯苦酒》、《敬业走笔》、《爱的心语》等新闻和文学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 “战斗正未有穷期”代序 第一绱消息 报纸登什么,不登什么,应当由报社自己决定 农民党员肖贵明爱国拥军 孙鄂军机组驾驶严重损伤的飞机安全着陆 全国妇联授予马秀娥“三八”红旗手称号 离休老干部刘喜勤到副食店卖菜 给验收组加一个菜扣五分 离体干部宗景仁志愿到河北昌黎植树造林 报纸领导者应是办报行家也应是经济干才 经济日报的改革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贵州日报》改革会议报道见成效 师以上飞行干部驾机任教带飞 《襄樊日报》每年多种经营收入逾百万 人物消息四则 纪念中国记协成立五十周年 第二编专访 春风化雨报苑新 好新闻从哪里来? 博学·勤奋·泼辣 刚直不阿真理在胸 经济报纸要善于做经济文章 当好“总导演” 第三编通讯 报刊界,有一位“拼命三郎” 不幸接连袭来时 黄河之子 揭开“世界屋脊”的奥秘 蓝天“演员” 飞行团长和他的妻子 动人心扉的演讲赛 飞悬冰河救亲人 追赶春天的脚步 第四编评论 新的世纪新的追求 不屈的英烈光辉的榜样 赞“虎口夺食” 口号不变一抓到底 真抓实干不尚空谈 多出精品促进繁荣 把握导向服务大局 培养名家多出人才 总编抓总全局在胸 深入实际贴近生活 第五编影评 当代愚公的颂歌 丰收不忘过去 银球传友谊朋友遍天下 英雄的妇女胜利的桥梁 俯看群岛多壮美 第六编论文 试论典型报道 导向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 信息与新闻 抓住会议的尖新之处 短、新、快、活 笔下含情如临其境 要善于“跟踪追击” 把经验寓于事实之中 第七编评点 “一”降“三”,亏不亏? 一等奖的缺憾 “一”变“二”的缘由 货真价实的“金牌” “评一缺二”喜忧参半 若想金榜题名 务须煞费苦心 独特的视角精巧的剪裁 角度新·选材巧·立意深 第八编杂文 第九编散文 第十遍诗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是要注重典型宣传的时代特色,注意发现和宣传具有开拓精神、在改革大潮中奋勇前行的弄潮儿,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榜样。改革是中国的惟一出路,但改革又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引导、鼓励人们去探索。改革的时代造就改革人物,报纸也理应加强改革典型的宣传。因为,抓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改革人物、改革单位的典型报道,它的意义不只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战线,而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典型报道中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不仅对现实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且会长期发挥作用。 二是注重典型宣传的双重价值,多采多发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典型报道。所谓新闻价值,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社会各种人士共同感兴趣的素质;而宣传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含有的能够说明和证明传播者或宣传者的思想、意愿、主张的素质。典型报道中能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社会效果就能取得最佳值。过去,有些典型报道由于受“左”的影响,往往片面追求宣传价值,夸大成绩,掩盖缺点,随心所欲,强扭角度,企图用典型来图解党的方针政策等,为阶级斗争服务,那样不仅害了典型,更危害了整个社会。这一历史教训必须永远记取。新时期的典型报道要按新闻规律办事,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作为取舍典型的第一要义,同时又要注意把新闻受众的兴趣、要求和宣传者的愿望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密切结合起来,力求使典型报道新闻和宣传价值兼备,取得最佳新闻宣传效果。 三是求“真”求“新”,改进文风,不断创造崭新的典型报道形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典型报道尤其要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取得新闻受众的信任感。要彻底摒弃“假大空”、“高大全”的残余影响,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把人写成神。同时,要注意不断改进文风,改革典型报道的老套子,不拘一格,锐意创新,赋予典型报道以新的面貌、新的韵味,确实能吸引人,打动人。 四是更新典型报道观念,不只是抓两头,还要注意抓中间。文艺创作中曾经批判过“中间人物”论,也就是反对写中间人物。过去在典型报道中,也多是抓两头,不是写众口皆碑的英雄模范、风云人物,就是揭露五毒俱全的坏蛋或落后得可悲的典型单位和典型个人,似乎很少想到去采写那数量众多的“中间人物”。我以为,这种只抓“两头”的典型报道观必须改变,要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采写“中间人物”上来。从领导方法和宣传艺术上看,抓两头、带中间是对的,今后仍应坚持。但又要看到,只报道好的和差的,毕竟与“中间地带”相距较远,对处于中间状态的事物触动不直接,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不够大。
编辑推荐
《文海拾见:张芬之新闻文学作品精选集》的时间跨度也是很有特别意义的。最早的消息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21世纪最初的年份。版面篇幅也从小豆腐干一直到大篇通讯、长篇专访、深度报道等,文体也从活泼到凝重,文论则是从感性到理性,履历也从军队到地方,职务也从报道员、新闻科长一直到国家重要媒体的掌门人。可以毫无疑义地讲,芬之同志对新闻事业是“从一而终”的。自从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介入了新闻工作,从此再也没有改过行当换过镜头。他从一名农民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党和人民的新闻官决非偶然,这和他长期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新闻追求与立志成才有着直接的因果关联,他的成长与成功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