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郭孟良 页数:248 字数:2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晚明时期(1522~1644)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开端,也是中国古代出版发展的鼎盛时期,晚明商业出版堪称中国出版传播研究的典型个案。本文运用传播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通过晚明商业出版传播中传者、内容、形态、渠道、接收诸要素的分析考察,展现传统的文化资源经由大众化的内容形式创新、借助商业化的传播媒介走向社会公众的动态过程,进而揭示这种知识生产和文化消费对于形塑这个特殊的时代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以期转换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思路,丰富传播学的本土研究内涵,拓展晚明社会转型的研究视角。
晚明商业出版的作者、编者、刊工、坊贾的职业化,书坊组织和经营方式的专业化,标志着出版传播队伍的成长和壮大;而他们按照一定角色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运行是出版传播活动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
晚明商业出版物的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堪称一场传播文化的革命。书籍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和功利化取向,或言消闲娱乐性和实用功利性特征,小说、戏曲、制艺、日用类书可以作为其典型个案。而在大众文化消费和文化再生产的进程中,商业出版物也开始了经典化的回归。
书籍版式的创新,字体和装订的定型,插图、评点、广告的大盛以及印刷复制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商业出版的基本范式,具备了独特的文本价值,强化了书籍的传播功能。
商业出版生产与流通的重合与疏离的交叉分布格局,市肆贸易、长程贩销、海上或跨界流通以及书版的流移等多元贸易方式,以江南为中枢、沟通产地和集散地、辐射全国各级市场的出版传播网络,显示出出版商业化和专业化的新走势,为晚明出版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晚明教育的普及和识字率的增长,书籍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的降低和大众购买力的提升,大大拓展了商业出版潜在的读者面,从而建构起涵盖“天下四民”的新的阅读群体。传者和读者的互动对于出版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商业出版传播的繁荣,导致了文化权力的下移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引起了国家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松动和近代化的启蒙;造成了阅读大众的兴起和文化消费的活跃,营造出大众传播和公众社会的氛围;文化的商业化既有超越雅俗之辨、促进层间互动的积极意义,也有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出版失范和非理性问题,从而引起对于出版理性的探寻。总之,晚明堪称中国传统商业出版发展的历史绝唱,由其参与制造的文化风景和末世繁华,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记忆和话语盛宴。
作者简介
郭孟良,1965年生,河南嵩县人。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文学(传播学)博士。编审。曾任中州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为文心出版社总编辑。主要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中国出版传播史。
书籍目录
序
一 绪论:从出版史到出版传播史
(一)选题的提出与意义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二 “书客"群落:职业出版传播者的成长
(一)“书客”:职业出版人的形成与结构
(二)书坊:商业出版传播者的组织形态
(三)出版家兼作家模式:余象斗的个案
(四)编辑家兼作家模式:冯梦龙的个案
(五)策划与批评家模式:陈眉公的个案
三 “嘉惠里耳”:出版的大众化与功利化取向
(一)传播文化的革命:出版的内容分析
(二)消闲娱乐类图书出版个案之一:小说
(三)消闲娱乐类图书出版个案之二:戏曲
(四)实用类图书出版个案之一:制艺
(五)实用类图书出版个案之二:民间日用类书之商书
四 “天巧人工”:书籍形态与传播要素
(一)“博雅之助”:装帧设计的创新与书籍形态的成熟
(二)“案头珍赏”:插图的盛行及其功能
(三)“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评点的导读和传播功能
(四)“广而告之”:广告的普遍应用及其传播功能
(五)“匠心锦绣”:印刷复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五 “流传四海”:出版地理、贸易与网络
(一)书之所出与书之所聚:出版的地理分析
(二)“市肆贸迁”:贸易方式的初步考察
(三)流通网络:“书船”的个案分析
六 “天下四民”:阅读群体的新建构
(一)图书的知识接受与经济承载
(二)阅读金字塔:阅读群体的新建构
(三)“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读者的反馈
七 末世繁华:出版传播与晚明社会
(一)文权下移与思想多元
(二)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播
(三)雅俗辩证与理性探寻
(四)历史绝唱与后世追想
附录一 晚明书坊一览
附录二 晚明商业出版编年纪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通俗小说出版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陈大康的《明代小说史》(2007)、程国赋的《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2008)、聂付生的《晚明文人的文化传播研究》(2007)等堪称代表性成果;方志远的《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2004)、宋莉华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2004)、汪彦岗的《明代通俗小说出版研究》(2004)等则是各自的博士学位论文,各有侧重,而颇资借鉴;另外还有若干篇的硕士论文与更多的期刊论文,分别对晚明小说刊刻者、刊刻年代、刊刻地域进行了考证,对小说出版的兴盛原因、特点、书籍形态以及传播方式、贡献与影响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说这是晚明商业出版中最为学界所重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成果的一个领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程国赋的《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以及相关的多篇学术论文,对明代坊刻小说的稿源、编辑与广告手段、插图、选本、识语、流派、评点、读者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代表着通俗小说出版研究的最新水平。 最后是海外及我国台湾学者研究的新进展。之所以将这部分研究单独论列,是因为这些研究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新文化史崛起并逐步取代社会史成为国际史学的主流,而书籍史、阅读史则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作为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出版物浩如烟海,但在这一研究中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1996年,美国《中华帝国晚期》杂志(Late Imperial China)推出中国书史研究专号,讨论中华帝国晚期的出版与印刷文化,标志着这一研究的兴起。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