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核心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李新祥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着力对出版学作一种基于学科范式的范畴、体系、方法及内容研究。力求确立出版研究的学科范式。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出版学的学术史,范畴体系、学科体系、学科属性、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下篇分微观出版学和宏观出版学两章。对出版学的核心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简介

李新祥(1974~ )
  男,九三学社会员,浙江淳安人,曾从事编辑工作四年,现任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出版学、阅读学、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与省部级课题两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本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师从于友先教授和张涵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职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师从朱静雯教授。

书籍目录

上篇  出版学的核心问题 第一章  学术史视野中的出版研究  第一节  出版研究简史  第二节  出版研究现况扫描  第三节  出版研究面临的困境  第四节  出版研究的发展背景与路径探寻 第二章  出版学的范畴体系  第一节  作为核心范畴的出版  第二节  出版范畴的逻辑展开  第三节  出版学的范畴体系 第三章  出版学的学科体系与学科特征  第一节  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出版学的学科特征 第四章  出版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第一节  出版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出版学的研究价值下篇  出版学的核心内容 第五章  微观出版学:基于出版要素与出版过程的研究  第一节  出版者论:出版过程的传播者  第二节  作品论:出版过程的对象  第三节  出版物论:出版过程的媒介  第四节  渠道论:出版过程的流通路径  第五节  接收论:读者论的拓展与延伸  第六节  微观规律论:出版过程的整体把握  第七节  效果论:出版过程的效益评估  第八节  决策论:出版资源与出版策略的统合 第六章  宏观出版学:基于出版发展及其与社会互动的研究  第一节  历史论:出版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属性论:出版发展的整体特征  第三节  宏观规律论:出版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节  目的论:出版发展的目标设定  第五节  体制论:实现出版发展目的的保障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们的近邻韩国,在手工出版时代也开始了出版研究。“把出版提到学术领域的位置是为了使出版活动从经验主义的承袭中摆脱出来,使之以科学性、系统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系列知识性的强烈要求中,开始探索。最早从使用木板印刷术的8-9世纪三国时代开始,就已提出这种关注与探索。而在古代只是靠工匠、主管图书印行事业的主要势力仅限于技术开发层面上考虑的范围。但在华丽的出版发行之花盛开的高丽时期,已设置了掌管图书生产与普及业务的书籍院等各种类型机构;朝鲜时期继承上一代传统活动,在大量生产活字、出版图书等活动过程中,对开发活字技术与造书术,确是做了很大努力。以上一系列的发展现象,如果没有研究热情,这种优秀的印刷、出版文化的发展是很难出现的。”①追溯发表出版文化的振兴方面的论述年代就是15。16世纪,梁城之(1415~1482)在著作《善籍十事》、李啐光(1563~1628)在著作《芝峰类说》中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尽管这些见解偏重于历史研究,并不完全是出版学的专门研究。西方的出版历史也很悠久,出版研究活动想必在很早以前也开始了。目前我国的出版学术史研究刚刚起步,对西方社会的早期出版研究了解不多。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想作些分析和引证。“在埃及伊德福(Edfu)发现的始于公元前2000年的图书总目显示,古埃及图书管理员曾尝试以分类方式定义经验世界,如‘木刻文本目录’等。”④古希腊时期,诗人卡利马赫在对图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编制了《各科著名学者目录》共120卷。公元前1世纪,大量的希腊典籍翻译问世,罗马私人藏书增多,书商涌现,从而有了对书籍的宣传、对书籍的校勘,其中自然包含着出版研究的元素。

编辑推荐

《出版学核心:基于学科范式的范畴、方法与体系研究》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出版学核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