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中闪烁的人性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郝振省 编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8年初的冰雪灾难已经过去,但灾难中涌现的许多感人故事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本书对这场雪灾中最感人的故事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提炼和荟萃,从而把冰雪灾难带来的考验变成了激荡和感动我们的精神财富。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故事角度对雪灾作全景式梳理的出版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灾情日志第二章 感人瞬间一、这样的时刻我们倍感温暖二、这样的场面我们永志不忘三、这样的声音我们深感震憾四、这样的感动我们发自内心第三章 神圣职责义不容辞——岗位救助故事漫天风雪 遍地英雄——全军和武警部队抗灾救灾故事采访手记:奔漫天风雪 写遍地英雄我们在严寒中感受温暖——听京珠高速公路被困司乘人员讲述解放军的爱民故事“赤脚大校”风雪120小时集结号在桥上吹响——武警江西总队抗灾救灾故事亲爱的乖乖——抗灾交警给女儿的一封信农电工吴鹏飞:都不要争,我上!风雪中,我们依然在坚守——一位电力职工的抢险日记L308列车惊心动魄80小时列车长“非常六日”每天睡一两小时老铁警晕倒广场六天五夜,如闯鬼门关——一位大巴司机的口述故事包良敏医生冰雪中摔断肋骨仍坚持工作15天第四章 良知觉悟义务行动——自发救助故事自驾车一路风雪救助13人老人的话让我们感到温暖大学老师自掏腰包给滞留旅客送饭唐山农民自发救灾采访手记:13义士精神的象征意义深远救小孩致伤残,救人者人恒助之老板护送员工回乡遇车祸,冰雪祭英魂采访手记:陈中成身上的古典主义为44名车祸乘客打开家门采访手记:刘吉桂不需要过多的吹捧无臂艺人:自购千碗面送深圳站滞留民工第五章危难时刻最关情——情感故事亲子之路如此漫长“我岳父病了,我要去找他!”“再走一步,会找到的,坚持下去!”最冷最饿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唱歌雪地徒步100多公里寻被困女友“爸爸妈妈不在,老师就是你们的父母”“我只是想回家,不管有多么困难还是要回家。”大学生步行七天的风雪回家路K511:一趟不该发出的列车辞职回家抗灾,亲情融化坚冰第六章 生死别离恨无垠——生死故事永恒的雕像采访手记:在郴州灾区过春节风雪中,他们用生命守护光明——追记湖南省为抢修电网牺牲的三位农电工采访手记:罗长明的21个未接来电除夕夜,他倒在抗击凝冻灾害第一线留下半碗饭,勇士不复返倒在冰天雪地中的光明使者武汉群众送别“雪地英雄”周又山一个平凡好人的不平凡死亡——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抗冰抢险英雄陈斌交警孔晓岩生命最后一瞬第七章 智慧之光消雪融冰——创造性故事“七种武器”小区短信:冰雪上空传递希望的天使永远不堵的温暖电波温情绿丝带采访手记:有你在真好雪地上,雨伞围成产房采访手记:感人新闻来自当事者的讲述短信新闻报道两场特殊的婚礼网络大救援警车为你点盏灯民警写歌劝留旅客用音乐“集结”爱心第八章 灾后反思专家:拉尼娜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这是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冰雪给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敲响警钟融雪剂污染韶关水源上万村民饮水告急我们该如何反思南方雪灾读者来信:雪灾暴露出我们的抗灾水平还很落后读者来信:对于灾难,有人太健忘了?南方雪灾暴露防灾应急机制漏洞雪灾暴露我国信息决策支持软肋气候变化是我们今天早上醒来就要面对的问题抗击雪灾中为何难见NGO身影抗灾救援再现中国慈善软肋假如雪灾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现代战争建立人心的“防灾机制”采访手记:被挤丢的孩子、覆辙与亡羊编者后话

章节摘录

  第三章 神圣职责义不容辞——岗位救助故事  职责重于泰山  “亲爱的乖乖:怀着对你的万般眷恋,带着对你深深的思念,在你刚刚来到人世的第三天,爸爸就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征服风雪、抗击冰冻恶魔的漫漫征程……”这是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醴潭大队民警钟添瀚给刚刚出生的女儿的一封信。  在广州火车站维持秩序的四名解放军战士,连续执勤39个小时,在几分钟的休息时间里竞站着睡着了。  面对被冰雪压得摇摇欲坠的输电铁塔,电力职工吴鹏飞说:“都不要争,我上!”  在被冰雪困在路上的列车里,列车长姚史德度过了终生难忘的“非常六日”。  在冰雪中摔断肋骨的包良敏医生仍然坚持救治病人,带着断骨,连续工作了十五天。  从崇山峻岭中的输电线路,到都市街道上的撒盐铲雪,在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在抗击着冰雪、传递着温暖;从刚刚入伍的新兵,到年过半百的老铁警,从各级政府到解放军、武警、公安、电力、铁路等各条战线,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着自己的一份努力,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光热。  正是有了他们,广州火车站达百万人之多的滞留旅客才得以疏散;正是有了他们,被困在冰雪中的人们才得到了救助;正是有了他们,被冰雪压塌的输电线路才得以抢修;正是有了他们,一座座停电停水的“孤城”才维持了正常的秩序。  也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和国家一起经受住了这场自然灾难的考验。  他们并不光鲜,也不夺目,他们并不伟岸,也不声名显赫。是社会中平常的一分子,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一份普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也眷恋自己的家人,也渴望过一个温暖、祥和的除夕夜。  但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面对风雪,他们义无返顾。  他们是默默奉献着的无名英雄。  职责,这个大多数人似乎已经陌生的词语,在漫天的冰雪中被这些英雄彰显出它的神圣。  (武斌撰写)  漫天风雪遍地英雄——全军和武警部队抗灾救灾故事  2008年1月中旬,纷纷扬扬的雪花开始在南方的天空飘洒。这可是雁阵南归、雨打芭蕉的南方啊!白雪翩翩而至,给一天天浓起来的年味儿平添了几分色彩。披览一个月前南方出版的报纸,但凡冰雪总是“景”:玉蝶碧树,雪落花香……那些毫不吝惜的赞美之词,足见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渐渐地,人们隐约感到一些异样——绵绵雪花,瑟瑟冷风,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许多人顾不得欣赏这白色的画卷,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踏上返乡探亲之旅。父母慈爱的目光、妻子羞涩的等待……离开故乡热土的这些,还能算春节吗?  温暖冰雪中  每次自然灾害,都会有许多相似的故事。这些熟悉的故事,总是一次次地感动中国,感动我们。  1月27日,南京军区某舟桥旅接到赶赴南京长江二桥扫雪的命令。部队出发前,战士于成龙接到电话:父亲不慎摔伤,危在旦夕,让他火速回家。自古忠孝难两全,小于忍泪随军出征,就在他与冰雪搏斗正酣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  2月2日,安徽省六安市一家酒店举行了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新郎罗永江是武警铜陵市支队政治处干事,主动请缨前往救灾前线,万事俱备的婚礼照常举行。面对亲友,新娘台德翠眼含热泪拿起话筒:“灾情紧急,我的新郎在他更应该在的地方。他虽然不在我身边,但我同样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掌声中,这对新人得到最真诚的祝福。  “党生”、“爱军”,武警安徽总队和广西灌阳县人武部官兵从冰雪中救出的两名产妇,分别给自己的孩子取了这样的名字,让他们永远记住党和子弟兵。  冷的冰雪热的血,这场灾害留给人们的记忆,除了漫天风雪,更多的是融化坚冰的真情和热血。  在河南籍司机何明高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十多张解放军官兵奋战冰雪的照片。  何明高当时已在高速路上堵了5天,为了省电,他每天只开几分钟手机,给家里报个平安。可当他猛然看到数不清的解放军在风雪中破冰开路时,顿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忍不住打开手机拍下这感人场面:“子弟兵是在用血肉之躯为我们开辟回家的路啊!”  “有个小战士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他的铁铲断了,就用铲头砍冰块,再用手掰下来,双手都被冰碴刺破了。我劝他别这么干,可他却说,我多掰一块,你们就能早一点走。听他这一说,我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广州军区某集团军领导在京珠高速公路拥堵的车流和风雪中,站在了交通岗的位置上。有司机问:这是多大的官?回答是那么自豪:我是解放军!于是,众多司机不约而同用同一种方式表达敬意:长久地鸣响喇叭。  在广州火车站水泄不通的人群中,一名孕妇突然晕倒。武警广东总队二支队战士喻永华急中生智,招呼人们把孕妇举过头顶往外“传送”。人海中这样的救助成为自觉的行动,一个个陌生的臂膀,在危急关头传递着温情,成为值得信赖的依靠。  在武昌火车站,几位军人打出一面红旗:探亲休假军人志愿服务队。一声“当兵的,站出来!”聚拢了23名素不相识的战友,组成了一个临时战斗集体。  武警江西总队为防止旅客滑倒,在南昌火车站进口铺设了500条麻袋,被当地群众称为子弟兵为人民铺的“红地毯”。  每当灾害来临,总有许多平凡的人选择了高尚。  “宁可自己饿断肠,也要保住救灾粮!”成都军区某团官兵跋涉上千公里运送救灾食品,自己忍饥挨饿32个小时,有的战士饿晕了,但运送的7560箱食品却丝毫未动。  南京市血库告急,南京军区某旅800名官兵主动献血。士官朱卫东献血400毫升,还没来得及输完,出发的号声骤然响起,他二话没说,拔下针头就去追赶队伍。许多官兵由于用力过猛,刚扎过的针孔渗出鲜血,染红了作训服。  热源在这里  在严寒的冰雪灾害中,温暖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温暖让我们眼睛湿润,温暖令我们热血奔涌,温暖更让我们思考:灾害面前,究竟是什么在温暖着我们?温暖的热源是什么?  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危急的关头也常常让人的品格闪烁出耀眼的光辉。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成为我们温暖的热源。  在停水停电多日的郴州市,生活困难的人们却在京珠高速公路设立起11个救助站,给阻塞在路上的司机乘客送上他们也所剩不多的水和饭;在南昌火车站,武警官兵捐款买的10万个饺子正热腾腾地出锅,饥寒交加的旅客却主动给自己定量——每人10个;网友“一身泥土”发出这样的邀请——“我是共产党员,请到我家来过年!”  暴雪阻断交通,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患难见真情。素昧平生的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责任、忠诚、团结、互助……这些词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血脉,共同点燃了温暖。亲身经历了中国雪灾的俄罗斯姑娘维多利亚,对家乡的人们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团结的人!”  “断电但不缺少光明,光明是党;缺煤但不缺少动力,动力是解放军。”这是我们的一位同行在电力尚未恢复的贵州发来的短信。是的,人民子弟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送着温暖的热源。  灾害猝不及防,部队来不及进行教育和展开动员。据不完全统计,有7000多名官兵主动放弃休假奔赴抗灾救灾一线,还有已回到家的千余名官兵,主动提前返回部队或在家乡投入救灾。  全军和武警部队有300多个党员突击队始终冲锋在前;在几十个抗灾救灾现场,庄严的入党宣誓成为最有力的战场动员……  这些延续着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血脉,传承我军宗旨的数字,在冰雪寒风里让我们感到格外的温暖。  有人说,官兵的绿色身影,是最让人温暖的符号。抗灾救灾行动中,一批年轻战士展现出来的激情和追求,更让人们感到持久的温暖。特别是那些昨天还是孩子的新兵,今天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战士的责任。在受到表彰嘉奖的官兵中,有三分之一是今年入伍的新兵。武警许多部队,利用抗灾救灾间隙,在雪线上进行新兵授衔仪式,鲜红的列兵肩章与皑皑白雪相映生辉,如同点燃了温暖的火炬……  漫天风雪,遍地英雄。2008年春天的记忆不属于风雪,只属于英雄!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记者:郑蜀炎董强欧灿采访手记:奔漫天风雪 写遍地英雄  经历和感悟一——记者的责任心和机动能力  20年前,我在徒步进入西藏墨脱采访后写过这样的感悟——凡是有中国军人的地方,就应当有解放军报记者的足迹。  在2008年的大雪灾降临的那几天,我刚完成其他采访任务回来。但一个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新闻敏感使我意识到,当举国抗击如此重大的灾害时,当数十万官兵出征救灾一线时,如果此刻不在一线,无论是作为一个军人,还是作为一个记者,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和内疚。  这时已是2月2号了,通往灾区的交通非常困难,火车汽车不通,飞机票3天之内全部售完。我向民航售票处讲述了采访任务,提出了一串的地点:武汉、长沙、南京、贵阳、南昌……在这几个重灾区,什么地方有票就务必给我。  一个小时后,电话打来了:有一张当夜飞南昌的机票。没有选择,立即出发。可到机场一看,心就凉了一半——告示牌上写着:本次航班延误无期,建议退票。  已经去晚了,不能再拖延,我决定死等。直到次日凌晨零点30分,飞机终于起飞了。  经历和感悟二——新闻敏感在于发现主战场  凌晨3点到达南昌,沿途满目的冰雪让我感到震惊——南方竟有如此之大的冰雪,完全超出了此前的想象。  在部队,感人的救灾行动让记者觉得有写不完的题目,但记者的新闻敏感不仅是要发现新闻,更重要的是还要找到事关全局的主战场。  在忙碌的采访发稿中,我尽快赶到救灾指挥部,了解灾情和部队救灾的全面情况,并披览了当地近期的各种报纸。这时我感到,对江西省而言,雪灾影响最大的是电网的大面积损坏,这应当成为重点关注的题目。我立即赶往260多公里外的抚州一线,武警水电部队在这里承担着坍塌的电塔、电杆、电线的抢修任务,6个县约2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维系在他们身上。  同时,我按采访习惯,每到一地,先了解兵要地志。这时我发现,南昌四周皆桥,桥梁凌空而架,无遮无掩地承受着冷风的侵袭,又脱离了温度相对高的地表,成为最容易结冰凝冻的部位。推而广之,整个南方江河交叉,桥梁纵横,疏通桥梁就是疏通城市的血脉,无疑是抗击冰雪的重点。于是,我到灾区4个小时后,就随部队上了南昌长达9.1公里的药湖大桥,写出了第一篇稿。  经历和感悟三——感情胜于写作技巧  在抚州所属的界山岭、东乡两个抢修工地,我正好赶上新一轮降雪。战士们头顶鹅毛大雪,脚踩裹着冰碴的泥浆,住山上运送抢修设备,趴在高高的铁塔上抢修线路。为了节省时间,战士们在铁塔上方便是用“尿不湿”,渴了就伸手接一捧雪。尤其让我难忘的是,为了争取时间,部队就近找了一个高速公路的涵洞,地上铺上稻草,洞口挂上雨衣就成了临时的宿营地和指挥所。我在洞里采访时,山上溶化的雪水就从脚下淌过,洞口的冷风吹着雪花不断地飘,我的手脚很快冻僵了,但我们的战士在那里已经住了整整一个星期了。时逢大年三十,地方领导提出要为部队准备年夜饭,问战士们想吃什么?大家说,不要带刺带骨头的,太浪费时间,有红烧肉就行了,又热乎又省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老记者,经历过的,见识过的艰苦、危险并不比年轻的官兵少,但那天我还是流泪了。一句诗涌上心头——漫天风雪,遍地英雄。  经历和感悟四——沉淀和冷静决定稿件的层次  遗憾的是,我在灾区的采访刚开始,报社就通知回来写救灾的全景式稿件。我回到了北京,但却没过年,每天都通过稿件和救灾官兵战斗在一起。完成了《漫天风雪遍地英雄》和《我们力量的源泉》两篇全景式的备忘录。  救灾的场景让人激动、感动和震撼,但作为记者不能单纯地触景生情,看到什么记录什么。理智地沉淀急速运转的思维,冷静地理顺亢奋热烈的感情,是稿件获得新层次的基础。  这种沉淀使我对一些老话题有了新思考。  比如在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上,我想起了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给自己写的著名的墓志铭:“这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于是,我写道——古训曰:英雄不问出处。那些伫立在冰雪中的英雄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有这样的标准——老百姓可以不知道“你是谁”,但你必须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为了谁”。  也使我对一些从前没有关注的问题有了新的发现。  比如风雪中那些平凡人的爱和高尚,那些默默无闻的民工,那些熙熙攘攘的旅客……“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们没有令人血脉贲张的传奇,但体现出一种挥之不去,避之不忍的责任感。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蕴涵着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和传统的家国观。  还让我对思考过的问题有了新的视角。  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充足的积累是抗灾的坚实后盾,这在’98抗洪和抗击“非典”的宣传中注意到了。但改革开放同时带来的精神成果,我们关注的并不够。中国在变化中前行,然而,面对急遽到来的经济大潮有人产生了失范之虞,担心“道之所不载”。  而这次抗击雪灾的事实恰好证明,今天的人们固然会为财富神话而激动,但在生活中真正的渴望,还是真情。追求比物质高一个层面的价值——情感与精神,这仍是我们时代和民族的哲学思考和精神支点。  所以我在文章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个不能回家的春节里,中国人民拥有着如此丰盛的精神家园。  在我心中和笔下,留下的抗灾救灾风雪备忘录是这样的——人民群众的红旗谱,共产党员的热血颂,中国军人的胆剑篇!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对今年初的冰雪灾难作全景式梳理的出版物,分为“雪灾纪事”“感人瞬间”“神圣职责”“自发救助”“雪中温情”“生死考验”“救灾智慧”“灾后反思”等8章。精心裁剪的99个小故事中,有总书记给矿工们拜早年,有温总理深情一鞠躬;有疲劳得站着入睡的武警战士,有明知危险挺身而出的电力职工;有被困在列车上相助相守的普通人;有奋不顾身、忘我战斗的子弟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雪灾中闪烁的人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