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简亚平,方洁 主编  页数:367  字数:465000  

内容概要

《中医学》是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一门集基础与临床于一体的学科,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祖国传统医学及其诊疗技术的主要课程。
《中医学》共分为10章,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防治原则和康复、中药与方剂、针灸推拿、常见病证等,内容叙述阐述严谨,重点突出,简明实用,在每章之前列出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自主学习,章节后附思考题,便于学生自测学习情况,每章设计了知识链接,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书后附有常用中成药简表、方剂索引及参考文献,以资查阅。全书由简亚平、方洁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医药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术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特性及事物属性的归类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继发致病因素
四、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津液失常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基本内容
二、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 切诊
一、诊脉
二、按诊
第六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五、八纲辨证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证辨证
第三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阴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第七章 养生,防治原则和康复
第一节 养生
一、养生的意义
二、养生的指导思想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四、养生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防治原则
一、预防
二、治则
三、治法
第三节 康复原则
一、康复的意义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炮制
二、中药的性能
三、中药的用法
四、常用中药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变化规律
三、常用剂型
四、常用方剂
第九章 针灸推拿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组成
三、十二经脉
四、经络的作用
第二节 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第三节 毫针刺法与灸法
一、毫针刺法
二、灸法
三、针灸治疗
第四节 三棱针法与皮肤针法
一、三棱针法
二、皮肤针法
第五节 推拿
一、推拿手法
二、推拿治疗
三、注意事项
四、常见病推拿治疗举例
第六节 拔罐法与刮痧法
一、拔罐法
二、刮痧法
第十章 常见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心悸
第六节 胸痹
第七节 不寐
第八节 郁证
第九节 胃痛
第十节 泄泻
第十一节 便秘
第十二节 头痛
第十三节 眩晕
第十四节 中风
第十五节 水肿
第十六节 淋证
第十七节 腰痛
第十八节 消渴
第十九节 遗精
第二十节 痹证
第二十一节 月经不调
第二十二节 痛经
第二十三节 闭经
第二十四节 崩漏
第二十五节 缺乳
第二十六节 疳积
第二十七节 痄腮
附录一 常用中成药简表
附录二 方剂索引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是很基础的内容,比较容易学,蛮不错的。
  •   物流挺快,包装也完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