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钟森,何鲜平 主编 页数:305 字数:375000
内容概要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传染病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 品教材之一,内容共9章,按传染病学总论、病毒感染
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原虫病、蠕虫感染 、医院感染、消
毒与隔离的顺序编写,并将新发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列入教材编写内容,而剔除了一些已基本消灭的传染病 如脊髓灰质炎,
保留了在西部地区常见的一些传染病如棘球蚴病、黑热病等,提高了教材的 实用性与先进性。
《中西医临床传染病学》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专业、中医专业使 用,亦可作为中医师及中西医医师 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节 艾滋病
第五节 狂犬病
第六节 病毒感染性腹泻
第七节 麻疹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九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十节 流行性感冒
第十一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第十二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三节 手足口病
第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结核病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三节 伤寒
[附]副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霍乱
第六节 鼠疫
第七节 布氏菌病
第八节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第九节 败血症
第十节 感染性休克
第四章 立克次体感染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附]地方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恙虫病
第五章 钩端螺旋体病
第六章 原虫病
第一节 疟疾
第二节 黑热病
第七章 蠕虫感染
第一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二节 并殖吸虫病
第三节 棘球蚴病
第八章 医院感染
第九章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第一节 传染病的消毒
第二节 传染病的隔离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录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附录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临床类型呈多样性,从亚临床感染和轻型腹泻至严重的脱水,甚至死亡。6~24个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临床特征为: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多数先吐后泻。大便多呈水样或黄绿色稀便,无黏液,无脓血,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可出现米汤样大便,无里急后重。可伴肌痛、头痛、低热和发冷。半数患儿在腹泻出现前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支气管炎或肺炎表现。腹泻每日10余次左右,重者可达数十次,严重病例可发生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一般呕吐与发热持续2天左右消失,普通患者症状轻微,多数患者腹泻持续3—5天,病程约1周。少数患者持续1—2周。个别长达数月。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粪便排毒时间延长。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患者一旦感染,往往症状较重。体弱者及老年人的症状也较重。少数患者可出现肠套叠、直肠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严重脱水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本病主要死因。 (二)诺沃克病毒腹泻 潜伏期为1~2天,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轻重不等。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或水样便,每天10余次。有时腹痛呈绞痛。可伴有低热、头痛、发冷、食欲减退、乏力、肌痛等。一般持续1~3天可自愈。死亡罕见。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体弱及老年人病情较重。 (三)肠腺病毒腹泻 潜伏期为3~10天,平均7天。发病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与轮状病毒腹泻相似,但病情较轻,病程较长。腹泻每天3~30次,多为10余次,大便呈稀水样,伴呕吐,偶有低热。部分患者同时可有鼻炎、咽炎或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因腹泻、呕吐导致脱水,严重者因严重的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死亡。腺病毒41型感染腹泻持续时间较长(约12天),腺病毒40型感染腹泻持续时间较短(约9天),但初期症状重。发热通常持续2~3天而恢复正常。少数患者腹泻延至3~4周。极少数患儿成为慢性腹泻,以致引起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育。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少数可稍升高。 (二)大便常规 大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无脓细胞及红细胞,有时可有少量白细胞。 (三)病原学检查 1.电镜或免疫电镜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排毒时间可从粪便提取液中检出致病的病毒颗粒。但诺沃克病毒常因病毒量少而难以发现。 2.免疫学检测用补体结合(CF)、免疫荧光(IF)、放射免疫试验(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特异性病毒抗原。
编辑推荐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传染病学(供中西医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使用)》主要供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专业、中医专业使用,亦可作为中医师及中西医医师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