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刘完素 页数:122 译者:刘阳 注解
内容概要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金·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土,后称河间居士)著,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天兴末(公元1234年),杨威得其遗稿,精校数年,付梓于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后板毁于兵燹,明宁献王朱权命工重刊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传为今之通行本。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系刘氏晚年学验之系统总结,全书合学术理论与临证应用于一体。卷上九篇,载原道、原脉、摄生、阴阳、察色、伤寒、病机、气宜、本草等医论;卷中、卷下列举各科常见病证方论二十五篇,包括中风、伤寒、热病、虚损等杂病十五篇,疮疡、痔疾等外科病症四篇,五官、妇人胎产、小儿斑疹各一篇,及药略、素问元气五行稽考、诸吐方法各一篇。各篇均先剖辨病源,然后据证立法,随法出方,或间附针灸之法,并详述其方药加减治例。全书共载刘氏自拟方及各家经验方二百五十余首。
刘氏学术思想对张子和、朱丹溪乃至清代叶天士等人影响极深,为后世医家遥承其说而“各发明一义”奠定了基石。故杨威有“虽轩岐复生,不废此书”之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感叹其“于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
书籍目录
卷上
原道论第一
原脉论第二
摄生论第三
阴阳论第四
察色论第五
伤寒论第六
病机论第七
气宜论第八
本草论第九
卷中
中风论第十
疠风论第十一
破伤风论第十二
解利伤寒论第十三
热论第十四
内伤论第十五
诸疟论第十六
吐论第十七
霍乱论第十八
泻论第十九
心痛论第二十
卷下
咳嗽论第二十一
虚损论第二十二
消渴论第二十三
肿胀论第二十四
眼目论第二十五
疮疡论第二十六
瘰疬论第二十七
痔疾论第二十八
妇人胎产论第二十九带下附
带下论附
大头论第三十
雷头风附
耳论附
小儿斑疹论第三十一
药略第三十二针法附
流注针法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第三十三
诸吐方法第三十四
章节摘录
咳嗽论第二十一论曰: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脾湿者,秋伤于湿,积于脾也。故《内经》日:“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气宜清,若反动之,气必上冲而为咳,甚则动于脾湿,发而为痰焉。是知脾无留湿,虽伤肺气而不为痰也。有痰寒少而热多故咳嗽者,非专主于肺而为病,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故风寒先能伤之也。《内经》日:“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各以其时主之而受病焉,非其时,各传而与之也,所病不等。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唯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止入于肺,则为咳嗽。假令湿在于心经,谓之热痰;湿在肝经,谓之风痰;湿在肺经,谓之气痰;湿在肾经,谓之寒痰。所治不同,宜随证而治之。若咳而无痰者,以辛甘润其肺。故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饮自除。痰而能食者,大承气汤微下之,少利为度;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汤治之。夏月嗽而发热者,谓之热痰嗽,小柴胡四两加石膏一两、知母半两用之;冬月嗽而发寒热,谓之寒嗽,小青龙加杏仁服之。然此为大例,更当随证、随时加减之,量其虚实,此治法之大体也。 蜜煎生姜汤蜜煎橘皮汤烧生姜胡桃 此者皆治无痰而嗽者,当辛甘润其肺故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