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姚和瑞,伍俊妍 主编 页数:428
前言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亚洲虽属低发地区,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发展变化很快,新的手术理念、新的化疗方案、新的分子靶点药物等层出不穷,使临床治疗容易出现主观化、经验化,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乳腺癌的专业书籍供临床治疗一线的专业医生作为参考。随着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的综合应用,乳腺癌的生存率已有明显改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展一系列治疗手段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将给乳腺癌的治疗带来另一次大飞跃。同时乳腺癌的临床治疗,除要求规范化以外,也要重视个体化治疗。无论是规范化还是个体化治疗,都离不开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是检验治疗效果的标准,建立在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基础上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立在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将可能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的方向。21世纪的医学时代,需要我们综合各种现有的临床证据、个人经验等做出正确的、最佳的治疗策略。本书是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临床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编写,他们对国内外最新的专业进展及相关知识能迅速追踪并吸收。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试验资料、专业文献以及最新治疗进展资料,融合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综合了乳腺癌的各种主要治疗手段及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对于各种最新的治疗原则及用药做了相关的阐述及点评,体现了本书的实用性。相信此书对广大从事乳腺癌和肿瘤内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虽然本书编者们为本书倾注了大量热情和心血,但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并感谢你们的厚爱及支持。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乳腺癌的流行病学、诊断、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和基本方法;此外还提供了内科治疗常用药物的详细信息以及乳腺癌急症和癌痛、姑息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且简明扼要,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尤其适合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医学院校的教师学生参考学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预防 第一节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乳腺癌的预防 第四节 乳腺癌的普查第二章 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乳腺癌的病因 第二节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第三章 乳腺的生理与解剖 第一节 乳腺的发育 第二节 乳腺的结构与解剖 第三节 乳腺与内分泌激素第四章 乳腺癌病理诊断 第一节 乳腺癌病理标本的取材方法 第二节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及组织学分级 第三节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第五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乳腺癌的实验室检查第六章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乳腺癌的X线检查 第二节 乳腺癌的超声检查 第三节 乳腺癌的CT检查 第四节 乳腺癌的MRI检查 第五节 乳腺癌PET-CT检查 第六节 其他影像学检查 第七节 乳管镜检查 第八节 乳腺癌的微创活检技术第七章 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诊断与分期 第二节 鉴别诊断第八章 良性乳腺病与乳腺癌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症 第二节 乳腺囊肿 第三节 乳腺纤维腺瘤 第四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第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和原则 第一节 外科治疗 第二节 放射治疗 第三节 全身辅助化疗及生物化疗 第四节 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第五节 辅助内分泌治疗 第六节 姑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第十章 乳腺癌的化疗 第一节 乳腺癌辅助化疗 第二节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第三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 第四节 乳腺癌化疗药物和常用化疗方案 第五节 化疗毒性及不良反应 第六节 乳腺癌化疗临床试验第十一章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四节 常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基础 第五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六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试验第十二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放射治疗 第二节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第三节 乳腺癌的姑息放疗 第四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 第五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第十三章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 第一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治疗 第二节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第三节 血管生成抑制剂 第四节 COX-2抑制剂 第五节 多靶点药物 第六节 常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方案第十四章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第二节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三节 乳腺癌常见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四节 乳腺癌术后和放疗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第十五章 乳腺癌治疗的辅助药物 第一节 止吐药 第二节 促进造血药 第三节 生物反应调节剂 第四节 双磷酸盐 第五节 化疗保护剂和放疗增敏剂第十六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第一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二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展望第十七章 乳腺癌转移的诊治 第一节 乳腺癌肝转移 第二节 乳腺癌肺转移 第三节 乳腺癌脑转移 第四节 骨转移 第五节 恶性体腔积液第十八章 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治 第一节 乳腺叶状肿瘤 第二节 炎性乳腺癌 第三节 乳腺paget病 第四节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第五节 “三阴”乳腺癌 第六节 男性乳腺癌 第七节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第八节 隐匿性乳腺癌 第九节 乳腺癌肉瘤的诊疗 第十节 副乳腺癌的诊疗 第十一节 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的诊疗第十九章 乳腺癌副肿瘤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第四节 副肿瘤综合征的皮肤表现 第五节 骨骼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第六节 其他副肿瘤综合征 第七节 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第二十章 乳腺癌急症 第一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第三节 肿瘤溶解综合征 第四节 高钙血症 第五节 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 第六节 感染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疼痛与姑息治疗 第一节 疼痛的处理 第二节 姑息治疗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第一节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概述 第二节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 第三节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量方法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乳腺癌的常规护理 第二节 化学治疗的护理 第三节 放射治疗的护理 第四节 内分泌治疗护理 第五节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护理 第六节 乳腺癌疼痛的护理 第七节 康复期的护理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 第一节 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预后 第二节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特征与预后 第三节 激素受体状态与预后 第四节 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与预后 第五节 年龄和妊娠哺乳与预后 第六节 基因芯片技术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附录 附录一 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和姑息治疗用药 附录二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肿瘤药部分(2004年版) 附录三 需特殊溶解的抗癌药及其溶解稀释方法 附录四 需冷藏的常用抗肿瘤药物及其储存方法 附录五 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附录六 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附录七 WHO肿瘤病灶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八 抗癌药物毒性分级 附录九 放射毒性评价标准 附录十 中英文药名对照 附录十一 因特网上的乳腺癌网站
章节摘录
插图:放疗后心血管毒性作用是造成非乳腺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联合使用蒽环类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时,在部分研究中,它对长期生存率的负面影响几乎抵消了放疗的有利影响。首先,心血管远期毒性与照射容积有关,表现为左侧肿瘤与右侧肿瘤相比前者心脏疾病死亡风险高;其次照射剂量越高,相应的心脏有关死亡率亦越高。目前,利用三维技术可降低心脏受量降低心脏长期毒性。同时,在拟定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联合治疗的情况,合理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方案剂量,发生心血管事件时应及时专科就诊。六、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它的影响因素包括照射容积、总剂量、分次剂量和化疗。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单纯切线野治疗病人中为0.5%,在同时接受锁骨上或锁骨上及腋淋巴结区放疗的病人中则为3%。其中接受序贯化疗者发病率为1.3%,而同时化疗则为10%左右。肺功能的变化,尤其是通气功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内是可逆的。对于放射性肺损伤,预防重于治疗。处理上给予祛痰药和支气管扩张药,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七、上肢水肿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不同临床报道中差异很大,从2%到37%,这与它的诊断标准及手术范围有关。前瞻性的研究比较腋淋巴结手术清扫和放射,长期随访发现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概率无显著差异,手术范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接受腋淋巴结完整清扫的病人中为37%,接受低位清扫的为7%,仅做腋淋巴结活检者为5%,无腋淋巴结手术氏单纯放疗者为4%。另外,腋窝和锁骨上区照射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上肢水肿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发生时可使用弹力袜加压,适当抬高患肢,使用33%硫酸镁湿敷,或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复方芦丁片、血栓通等。
编辑推荐
《乳腺癌内科治疗》:充分体现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全面指导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积极推动乳腺癌治疗的最大进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