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于治国,宋粉云 主编 页数:576
Tag标签:无
前言
药物分析是药学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信息学等现代方法和技术,获取药物的真伪、纯度与含量等理化信息和安全性与有效性等生物学信息,对药品从研发到临床使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以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与有效。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的药品质量概念,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具备药品研究、生产和质量监管过程中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不断普及与拓展,药学类各专业领域对药物分析课程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逐步扩展。为了适应药学类不同专业对药物分析课程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药物分析》第二版在参考同类教材的编写形式的基础上对《药物分析》(第一版)的编写体例做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加符合当今高等教育药学类各专业的教学要求。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是紧密围绕《中国药典》(2010年版)进行编写的。本书共十七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药物分析总论(第1~7章),是药物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论述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路以及相关知识;中篇药物分析各论(第8~14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典型结构的药品标准为线索,重点阐述七大类药物的结构(剂型)—性质(特点)—分析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下篇药物分析专论(第15~17章),为拓展内容,主要介绍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药物分析相关的生产和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药物分析总论 第一章 药品质量标准 第二章 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 第三章 分析样品的制备 第四章 药物的鉴别 第五章 药物的检查 第六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第七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验证中篇 药物分析各论 第八章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九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一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三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四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下篇 药物分析专论 第十五章 现代色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第十六章 色谱—光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第十七章 药物分析方法学的新进展
章节摘录
插图: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自动进样或顶空进样。溶液直接进样采用微量注射器、微量进样阀或有分流装置的气化室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自动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C;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小,采用毛细管柱时,一般应分流以免过载。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将固态或液态的供试品制成供试液后,置于密闭小瓶中,在恒温控制的加热室中加热至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态和气态达至平衡后,由进样器自动吸取一定体积的顶空气注入色谱柱中。3.色谱柱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mm,柱长为2-4m,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微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粒径为O.1 8~0.2 5、0.1 5~0.1 8或0.1 25-0.1 5mm。常用载体为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毛细管柱的材质为玻璃或石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内径一般为0.2 5、0.3 2或0.5 3mm,柱长5-60m,固定液膜厚0.1 ~5.0um,常用的固定液有甲基聚硅氧烷、不同比例组成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聚乙二醇等。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化以除去残留溶剂及易流失的物质,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4.柱温箱由于柱温箱温度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温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每小时0.1 ℃。温度控制系统分为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
编辑推荐
《药物分析(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