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金福兴 页数:233
前言
自从1976年,小针刀作为一个新疗法呈现在中医药界以来,已经过去了31年。31年来,针刀疗法在不断地扩大临床应用范围的同时,还不断地从临床向理论升华,形成了包括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基本理论三位一体的针刀学科。在这个过程中,针刀教育从在职技术培训发展为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了针刀医学课,设立了针刀医学专业。针刀医学队伍迅速发展到3万余人,其中有些人来自骨伤专业,有些人来自针灸专业,也有些人来自中医或西医的其他专业。31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而对于一个学科从诞生到成长壮大来说则是弹指一挥间。针刀医学作为新生事物能够如此快速发展,表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力的根基是什么?是疗效。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针刀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等病疗效优异,对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某些与脊柱相关的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所以它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随着岁月的推移,在针刀医疗这个群体里,诊疗技术不断改进,临床经验日益丰富,这些都是继续提高针刀疗效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邀集全国有经验的针刀专家,发挥各自的所长,编写一部涵盖各科疾病的针刀专著,既符合针刀医学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现在,吴绪平、张天民等针刀专家集体编写的《分部疾病针刀治疗丛书》就是这样一部大型著作。本套丛书依照针刀施术部位与疾病所在部位基本一致或基本对应的特点,按部位分为9个分册,介绍了将近300种疾病的针刀治疗。这种划分方法,对于针刀的临床应用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益于针刀疗法的普及。本套丛书的每个分册都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体现了诊断与治疗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可以让学习针刀的医生由梗概到细微,由浅显到深入,把握住针刀临床要领。 我一向认为,针刀与针灸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密切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两者所用的工具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针刀刺入机体除了发挥切割作用以外,还像粗针那样发挥较强的调整作用。所以我希望针刀与针灸临床密切结合,针刀研究与针灸研究密切结合,以期互相借鉴,开阔思路,共同提高。 冬青斋主人 王雪苔 2007年7月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膝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针刀适应证和禁忌证、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等内容。在针刀治疗膝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的指导下,从软组织起止点及其行经路线的力学结构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使针刀对膝部疾病的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的整体治疗高度上来。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20余种膝部疾病针刀治疗机制和原理。阐述了每一种疾病的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根据网眼理论设计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部疾病的新术式、患者体位、针刀定位、麻醉方法,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的操作过程。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部疾病的新术式,极大地提高了针刀治疗膝部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针刀治疗的复发率。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针刀临床医师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骨伤、针刀及中医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金福兴,男,生于1956年10月,主任医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按摩学会委员、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预防医学会足健法委员会委员、鄂州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鄂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从事外科工作5年,康复医疗工作25年,其中从事针刀临床工作16年。
1992年在鄂州市率先开展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获1997年度鄂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2月,在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创设第一个独立建制的针刀科,为针刀医学进入主流医学做出了努力。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颈肩腰腿痛病的良方妙法》等中医专著10部,参编《针刀临床治疗学》等医学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针刀治疗颈源性神经衰弱”等学术论文20余篇。
从医30年,在颈肩腰腿痛、脊柱相关疾病、瘫痪等疾病的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综合运用针刀、针灸、推拿、体疗、气功、中药等治疗手段,以针刀、推拿最具特色。
主要临床专长:针刀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各种骨质增生症、外伤后关节强直、脑震荡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糖尿病、月经不调、痛经、遗精、早泄等。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膝部的胚胎发育 第一节 下肢的早期胚胎发育 第二节 骨骼旁组织的胚胎发育 一、外胚层的胚胎发育 二、中胚层的胚胎发育 第三节 下肢骨骼的胚胎发育 第四节 关节软骨的胚胎发育 第五节 韧带和半月板的胚胎发育 一、膝关节韧带的胚胎发育 二、膝关节半月板的胚胎发育 第二章 膝部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体表解剖 一、骨性标志 二、体表投影 第二节 膝部软组织 一、膝关节内侧部 二、膝关节外侧部 三、膝关节前部 四、膝关节后部 第三节 膝部骨骼 一、股骨 二、胫骨 三、髌骨 第四节 膝部稳定装置 一、胫腓关节构造 二、关节软骨 三、半月板 四、膝关节韧带装置 五、膝关节囊 六、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第五节 膝部滑膜腔与滑膜囊 一、滑膜腔 二、滑液囊 第六节 膝部血管 一、膝部动脉 二、膝前血管吻合 三、膝部静脉 第七节 膝部的神经分布 一、胫神经 二、腓总神经 第三章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第一节 膝关节的功能和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运动 二、膝关节的力学功能 三、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 第二节 屈伸运动和力矩 第三节 内翻一外翻运动和力矩 第四节 韧带的力矩 第五节 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 第六节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第四章 膝关节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病史的采集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家族史 六、个人史 七、婚姻史 八、月经、生育史 九、膝部重要病史 第二节 膝部体格检查 一、望诊 二、闻诊 三、触诊 四、动量检查 五、特殊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磁共振成像(MRI) 第四节 其他检查 一、CT检查 二、超声检查 三、核素扫描 四、血管造影 五、实验室检查 六、膝部穿刺检查 七、肌电学检查 八、骨密度检查 第五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三、针刀医学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 四、针刀医学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 五、脊柱区带病因学 六、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一、现代创伤愈合的概念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 三、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 四、人体内的弓弦力学系统 五、网眼理论 第六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与治疗原则 第一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一、针的作用 二、刀的作用 三、针和刀的综合作用 第二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 一、恢复动态平衡 二、调节能量代谢和体液代谢 三、促进局部微循环 第三节 针刀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 一、针刀治疗目的 二、针刀治疗原则 三、针刀手术疗程 第七章 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 第一节 针刀术前准备 一、针刀术前的一般准备 二、膝部针刀手术麻醉、体位 三、膝部常用针刀类型 四、针刀四步进针规程 五、膝部常用针刀手术人路 六、膝部常用针刀刀法 七、膝部常用针刀术后手法 八、膝部针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节 针刀术后处理 一、针刀术后常规处理 二、针刀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八章 针刀术后康复 一、概述 二、膝部疾病针刀术后康复下篇 各论 第九章 膝部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第二节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第三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第四节 髌下脂肪垫损伤 第五节 髌韧带损伤 第六节 鹅足滑囊炎 第七节 髌下滑囊炎 第八节 胭窝囊肿 第九节 胫骨粗隆骨骺炎 第十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 髌骨软化症 第十二章 膝关节开放性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第十三章 膝关节强直 第十四章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十五章 膝关节畸形 第一节 膝关节伸膝装置挛缩畸形 第二节 膝关节屈膝装置挛缩畸形 第三节 小儿膝内翻 第四节 小儿膝外翻 第十六章 膝部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一节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二节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七章 膝部骨折 第一节 髌骨骨折 第二节 股骨髁部骨折 第三节 胫骨内外侧髁骨折 第四节 胫骨髁间骨折 第五节 胫骨粗隆撕脱性骨折 第六节 胫骨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第七节 腓骨骨干骨折畸形愈合附篇 膝部针刀术后康复操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膝部的胚胎发育 膝关节的胚胎发育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约在3亿2千万年前,真螈类动物就已经具备了膝关节的基本特征。这种现已灭绝的两栖类动物被认为是目前生活着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祖先。这种动物的膝关节结构包括双髁状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股骨腓骨关节。这种膝关节的软组织结构还包括交叉韧带、半月板及位于两侧不对称的侧副韧带。 自石炭纪以来,膝关节的骨骼在不断地进化。 在距今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原始哺乳动物的股骨内旋并向内侧偏移,使膝关节面移向前方,步行的轴线更接近于身体中线,使得行走更有效率。 在中生代中后期,原始哺乳动物的腓骨头逐渐后退至关节线的远端。 在大约6.5—7千万年前,鸟类、部分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各自独立地发育出骨性髌骨。 在新生代晚期,人类的祖先一灵长类动物进化为直立行走,同时股骨远端骨骺相对于股骨干轴线发生倾斜,使双膝关节更靠近身体的中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