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周尊英 等主编 页数:313 字数:48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煤炭的贸易和检验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煤炭资源、市场的实际状况,阐述了煤炭进出口和国内贸易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合同等有关事项;详细地介绍了从事煤炭营销应了解的煤炭形成、性质、分类、组成、特性、品级、用途及行业用煤要求等基本知识;对从事煤炭贸易以及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煤炭检验基础知识和理论做了概括的论述;对于在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检验质量指标从定义、测定意义、检验标准、测试程序、注意事项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对检验结果准确度的保证以及检验结果的审核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本书着眼于实际应用,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尽量以示例加以解释和说明,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是煤炭、电力、冶金、建材、质检、贸易、环保等行业从事煤炭营销、煤质管理和煤炭检验工作人员的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第1章 煤炭的基础知识
1.1 概述
1.2 煤的形成
1.3 煤的性质及组成
1.4 煤炭的分类
1.5 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6 用煤行业对煤质的要求
1.7 煤炭产品
第2章 煤炭资源概况
2.1 国际煤炭资源状况
2.2 我国煤炭资源状况
第3章 煤炭贸易
3.1 煤炭国际贸易
3.2 我国进出口煤炭贸易
3.3 煤炭进出口贸易基本知识
3.4 煤炭国内交易
3.5 我国主要煤炭运输港口
第4章 煤炭经营相关法规与政策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节选)
4.2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4.3 煤炭送货办法
4.4 煤炭送货办法实施细则
4.5 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
4.6 进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第5章 煤炭检验基础知识
5.1 煤炭检验有关术语及其定义
5.2 煤炭的检验标准
5.3 煤样
5.4 试剂、溶液及其浓度
5.5 测定
5.6 方法精密度
5.7 结果表述
5.8 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第6章 商品煤采样
6.1 煤炭采样
6.2 煤炭贸易中常用的采样标准
6.3 基本采样方案
6.4 专用采样方案
6.5 采样方法
6.6 各种煤样的采取
6.7 采样工具及设备
6.8 采样精密度的核验
6.9 煤炭机械采样
6.10 煤样的包装和标识
6.11 采样报告
第7章 煤样的制备
7.1 概述
7.2 煤炭贸易中常用的制样标准
7.3 对制样设施、设备和工具的要求
7.4 试样的构成
7.5 缩分
7.6 破碎
7.7 混合
7.8 空气干燥
7.9 各种煤样的制备
7.10 存查煤样
7.11 制样和试验精密度核验和偏倚试验
7.12 煤样的浮选方法
第8章 全水分测定与粒度分析
8.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8.2 煤的粒度分析
第9章 煤的工业分析
9.1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
9.2 煤的灰分及其测定
9.3 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
9.4 固定碳的计算
第10章 煤中全硫的测定
10.1 全硫的定义
10.2 煤中硫测定的意义
10.3 煤炭贸易中常用的全硫测定标准
10.4 全硫的测定方法
第11章 煤的发热量测定
11.1 发热量的定义与单位
11.2 发热量测定的意义
11.3 煤炭贸易中常用的发热量测定标准
11.4 发热量测定原理
11.5 试验室条件
11.6 试剂和材料
11.7 仪器设备
11.8 发热量测定步骤
11.9 热容量
11.10 发热量的计算
11.11 结果的表述
11.12 方法的精密度
11.13 低位发热量的应用
11.14 发热量的相关分析
第12章 煤的元素与煤灰成分的测定
12.1 煤的元素分析
12.2 煤中的微量元素
12.3 煤灰成分分析
第13章 煤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13.1 概述
13.2 煤中砷的测定
13.3 煤中汞的测定
13.4 煤中磷的测定
13.5 煤中氯的测定
13.6 煤中氟的测定
13.7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
13.8 煤中其他有害元素
第14章 煤的结焦性测定
14.1 概述
14.2 煤的结焦性能
14.3 煤的结焦指标
第15章 煤岩分析
15.1 概述
15.2 煤的显微组分及其分类
15.3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方法
第16章 煤的可磨性与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16.1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
16.2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第17章 检验结果准确度的保证
17.1 煤炭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7.2 实验室质量控制
17.3 试验误差理论
17.4 准确度(正确度、精密度)
17.5 精密度的主要表示方法
17.6 测试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18章 煤质检验结果的审核
18.1 概述
18.2 以煤质基本性质检查明显错误的数据
18.3 利用煤质指标间的回归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审核
附表
附表1 t分布的分位数表
附表2 F分布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由于成煤条件的不同,变质因素复杂,组成煤基本结构单元中的六碳环的数目,侧链、官能团的多少和性质以及各基本结构单元间的空间排列都不可能一致,因此也就出现了组成和性质各异的多类煤种。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但这里必须指出:工业分析组成并不是燃料中的原有组成,而是在规定的条件下,用加热的方法将煤中原有的组分加以分解和转化而得到的成分。若要得到它的元素和组分,还需利用定量、定性的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方法求得。1.3.3 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黏结性、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1)黏结性和结焦性黏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黏结成块的性能。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煤的黏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黏结性,但黏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黏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胶质层越厚,黏结性越好。测定黏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自由膨胀序数、流动度、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黏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黏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编辑推荐
《煤炭贸易与检验》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